电加热供暖式日光温室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8136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加热供暖式日光温室大棚,包括日光温室大棚棚体、保温墙、自加热保温被及电动卷轴,日光温室大棚棚体的一端设置于保温墙上,日光温室大棚棚体的上表面设有自加热保温被,自加热保温被通过电动卷轴完成在日光温室大棚棚体上表面的展开及卷缩,自加热保温被包括第一电热膜、保温被及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电热膜及第一温度传感器连接有第一导线,第一导线的一端伸出保温被;保温墙上设有第二电热膜及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电热膜及第二温度传感器连接有第二导线,第二导线的一端伸出保温墙,该温室大棚结构简单,在传统的日光温室大棚的基础上添加发热膜及传感器,能有效调节大棚内的温度,满足需要,适用性强,节能环保。能环保。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加热供暖式日光温室大棚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温室大棚,具体涉及一种电加热供暖式日光温室大棚。

技术介绍

[0002]温室,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温室的种类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温条件等又可分为很多种类。
[0003]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断追求食物的多元化。对于西藏、青海这一类的高海拔地区要吃到新鲜的多元化蔬菜就比就困难,用温室大棚种植蔬菜可以缓解这一困难。
[0004]现在的日光温室大棚使用传统的燃煤、燃油、燃气炉的加热供暖方式,化石燃料,不能节能减排。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电加热供暖式日光温室大棚,该温室大棚结构简单,在传统的日光温室大棚的基础上添加发热膜及传感器,能有效调节大棚内的温度,满足需要,适用性强,节能环保。
[0006]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加热供暖式日光温室大棚,包括日光温室大棚棚体、保温墙、自加热保温被及电动卷轴,日光温室大棚棚体的一端与地面固定支撑,日光温室大棚棚体的另一端设置于保温墙上,日光温室大棚棚体的上表面设有自加热保温被,自加热保温被通过电动卷轴完成在日光温室大棚棚体上表面的展开及卷缩,其中:
[0007]自加热保温被包括第一电热膜、保温被及第一温度传感器,保温被内设有第一电热膜及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电热膜及第一温度传感器连接有第一导线,第一导线的一端伸出保温被;
[0008]保温墙上设有第二电热膜及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电热膜及第二温度传感器连接有第二导线,第二导线的一端伸出保温墙。
[0009]本技术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0010]进一步的,前述电加热供暖式日光温室大棚中,第一导线包括集束在一起的供电电源线和信号线,供电电源线连接第一电热膜提供电能,信号线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作为温度信号传输通道;
[0011]第二导线包括集束在一起的供电电源线和信号线,供电电源线连接第二电热膜提供电能,信号线连接第二温度传感器作为温度信号传输通道。
[0012]技术效果,导线分为供电电源线和信号线:供电电源线连接电热膜为电热膜提供电能;信号线连接温度传感器,作为温度信号传输通道。供电电源线和信号可以集束在一
起,方便布置安装,也更加美观。
[0013]前述电加热供暖式日光温室大棚中,设置于保温被内部的第一电热膜和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保温被下侧靠近日光温室大棚棚体的位置。
[0014]技术效果,第一温度传感器靠近保温被下侧时,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更接近棚体内部的温度;第一电热膜靠近保温被下侧时,相当于在第一发热膜的上表面覆盖了一层保温层,能减缓电热膜产生的热量的流失,更节能。
[0015]前述电加热供暖式日光温室大棚中,第一电热膜是纳米碳发热膜。
[0016]技术效果,采用纳米碳发热膜,纳米碳的散热功率在1000

6000,发热非常有效果,同时纳米碳发热膜做出来已经是成品了,加工只用开模,冲切就可以,加工过程很简单,费用低,纳米碳散热膜的成本不高,在市场上售价远低于人工石墨,甚至比有些天然石墨的价格还便宜。
[0017]前述电加热供暖式日光温室大棚中,第二电热膜及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保温墙的墙体内部。
[0018]技术效果,这样设置的优点是避免日光的暴晒,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0019]前述电加热供暖式日光温室大棚中,第二电热膜及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保温墙在大棚内侧的表面。
[0020]技术效果,这样设置的优点是方便拆卸、维修,在夏天不需要的时候可以将该装置拆卸下来放入仓库。
[0021]前述电加热供暖式日光温室大棚中,日光温室大棚棚体由棚架及设置在棚架上的塑料薄膜组成,棚架以顶部为基准分为棚架前坡及棚架后坡,棚架后坡架设在保温墙上,棚架前坡架设在地面的一侧为弧形。
[0022]技术效果,棚架分为棚架前坡及棚架后坡,棚架前坡面积远大于棚架后坡,便于保温被大范围内铺设便于保温,且棚架前坡的架设在地面的一侧为弧形,便于电动卷轴轻松顺滑带动保温被铺装和卷缩,提高工作效率。
[0023]前述电加热供暖式日光温室大棚中,自加热保温被的一端固定在棚架前坡上靠近棚架顶部的位置,自加热保温被位于棚架顶部的一端设有第一导线,第一导线一端与保温被内的第一电热膜及第一温度传感器连接,另一端设置于棚架后坡上外接电控柜。
[0024]技术效果,自加热保温被的一端固定在日光温室大棚棚体的顶部,最大程度的对棚体进行遮掩保温,自加热保温被位于日光温室大棚棚体顶部的一端设有第一导线,第一导线设置在自加热保温被靠近大棚后坡的一侧,不但可以减少导线的用量,还可以避免在自加热保温被卷缩或铺展的过程中对导线的损坏。
[0025]前述电加热供暖式日光温室大棚中,电动卷轴的一端连接有电机。
[002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7]本技术保温性能好,在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控制下可以使自加热保温被的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以达到减缓棚内热量的流失目的,保温被的热阻比较大进一步的减缓棚内热量的流失。
[0028]本技术的电动卷轴在电动机的驱动下收卷、铺开自加热保温被,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有利于及时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更好的利于果蔬的生长。
[0029]本技术在保温墙墙体的内部或保温墙墙体的表面安装一系列的电热膜和温
度传感器能实时根据需要来调节温度,以满足生长的需要。
[0030]本技术自加热保温被和保温墙是大棚的电加热供暖热源,这种电加热供暖式日光温室大棚,不但可以满足在高海拔低温地区温室大棚内的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温度,而且还可以减少传统的化石燃料的使用,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本技术节能环保,取代传统的燃煤、燃油、燃气炉的加热供暖方式,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进而减少二氧化碳、有毒气体、可吸入颗粒物等的排放。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自加热保温被处于卷缩状态时电加热供暖式日光温室大棚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自加热保温被处于展开状态时电加热供暖式日光温室大棚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电加热供暖式日光温室大棚中自加热保温被卷缩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电加热供暖式日光温室大棚中自加热保温被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中:1

日光温室大棚棚体,11

棚架前坡,12

棚架后坡,2

保温墙,21

第二电热膜,22

第二温度传感器,23

第二导线,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加热供暖式日光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日光温室大棚棚体(1)、保温墙(2)、自加热保温被(3)及电动卷轴(4),所述日光温室大棚棚体(1)的一端与地面固定支撑,所述日光温室大棚棚体(1)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保温墙(2)上,所述日光温室大棚棚体(1)的上表面设有所述自加热保温被(3),所述自加热保温被(3)通过所述电动卷轴(4)完成在日光温室大棚棚体(1)上表面的展开及卷缩,其中:所述自加热保温被(3)包括第一电热膜(31)、保温被(32)及第一温度传感器(33),所述保温被(32)内设有所述第一电热膜(31)及第一温度传感器(33),所述第一电热膜(31)及第一温度传感器(33)连接有第一导线(34),所述第一导线(34)的一端伸出所述保温被(32);所述保温墙(2)上设有第二电热膜(21)及第二温度传感器(22),所述第二电热膜(21)及第二温度传感器(22)连接有第二导线(23),所述第二导线(23)的一端伸出所述保温墙(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供暖式日光温室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34)包括集束在一起的供电电源线和信号线,所述供电电源线连接所述第一电热膜(31)提供电能,所述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33)作为温度信号传输通道;所述第二导线(23)包括集束在一起的供电电源线和信号线,所述供电电源线连接所述第二电热膜(21)提供电能,所述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2)作为温度信号传输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稳潘学莹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源昌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