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刺房间隔封堵器及其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57960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穿刺房间隔封堵器及其输送系统,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左盘、右盘和腰部;腰部设有中央通孔并形成贯穿封堵器用于穿刺鞘管通过房间隔的通道;中央通孔内设有阻流膜;输送系统包括连接部件和输送部件;输送部件包括输送管,连接部件实现封堵器和输送系统可拆卸连接;连接部件为穿设于输送管中的全回路连接线或半回路连接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保持封堵器传统的结构,保证封堵器的安全有效,中央通孔中设置阻流膜,在阻断血流的同时,利用阻流膜的薄脆特性,使穿刺鞘管可以轻易的从中央通孔处穿刺送入,为后续实施房间隔穿刺介入手术保留了通道,为使用房间隔封堵器的患者保留了进行房间隔微创介入手术的机会。保留了进行房间隔微创介入手术的机会。保留了进行房间隔微创介入手术的机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穿刺房间隔封堵器及其输送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穿刺房间隔封堵器及其输送系统,属于医疗器械
本专利技术靠近左心房的方向设为“左”,靠近右心房的方向设为“右”。

技术介绍

[0002]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目前其主流的治疗方式是使用封堵器行经皮(股静脉)房间隔封堵术。在该手术中,封堵器是最重要的医疗器材之一。目前所用的封堵器如附图1,2,3所示,均为镍钛合金编织的双盘一腰“工”字形的结构,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临床广泛证实。进行房间隔缺损封堵的病人多为年轻病人,患者后期并发心房颤动、二尖瓣反流等疾病概率很高,这些并发疾病可采用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二尖瓣夹合等经股静脉再穿刺房间隔进入左心房进行微创介入的手术进行治疗。但是由于现有的封堵器体积较大,网格密集,在植入人体后几乎占满了整个房间隔,其双盘四层、密集网格、小网孔(φ2mm)的设计,使得要再穿刺房间隔将鞘管(φ3

9mm)送入左心房变成了不可能,使患者丧失了房间隔这一介入通道,也就丧失了微创介入治疗心房颤动、二尖瓣反流等疾病的机会。
[0003]例如中国专利,专利号CN2524710Y公开的封堵器a(参见图1),该封堵器a为双盘一腰的结构,其未设有中央通孔,导致后期需要穿刺时,穿刺鞘管根本就无法穿过该封堵器a。中国专利,专利号CN101234042A公开的封堵器b(参见图2),同样为双盘一腰的结构,同样的该封堵器b也未设有中央通孔,而且在腰部内还加设了记忆合金丝,在后期需要房间隔穿刺的时候,也是根本无法穿过该封堵器b。中国专利,专利号CN206228378U公开的封堵器c(参见图3),该封堵器为中央带孔的封堵器,为了不完全封闭房间隔的缺损而预留一个小通孔,以防止后期若发生肺动脉高压后血流仍能通过小通孔缓解患者病情,该封堵器并未完全封闭缺损的房间隔,血流仍可以通过通孔导致封堵效果下降,其开设的中央通孔尺寸过小(φ5

8mm,腰部直径远大于通孔直径)导致输送鞘管(φ3

9mm)很难通过该缺损,并且通孔本身具有一定长度而输送鞘是弯曲的进一步导致输送鞘管难以通过通孔,甚至会发生挂壁带动封堵器的情况,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0004]为此本
亟需设计一种可以安全、简便的进行房间隔穿刺且保持房间隔封堵安全有效的房间隔封堵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如何设计一种既保证房间隔封堵安全有效,又可以安全、简便的进行房间隔穿刺的房间隔封堵器的技术问题。
[0006]为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穿刺房间隔封堵器,包括左盘、右盘和腰部;左盘和右盘之间设有腰部;所述腰部设有中央通孔,中央通孔与左盘和右盘中央分别设有的缺口相通,并形成贯穿封堵器用于房间隔穿刺时穿刺鞘管通过房间隔的通道;所述中央通孔的直径大小在最大程度上接近所述腰部的内径大小;所
述中央通孔内设有将中央通孔从内部隔断的阻流膜;所述右盘设有与封堵器输送系统可拆卸连接的机构。
[0007]优选地,所述封堵器设为由具有记忆性的丝材经过一体编织后热定型制成的支架。
[0008]优选地,所述封堵器具有形态记忆性,设有收缩和膨胀两种形态;所述阻流膜的形状设为片状,采用高分子材料或可降解材料制成,阻流膜的片状形状与垂直于中央通孔中轴线的横截面形状相同。
[0009]优选地,所述左盘、右盘和腰部设为一体式网格样结构;所述左盘和右盘均为双层网格样结构;所述左盘和右盘的中央缺口的边缘可以选择采用加密编织形式。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穿刺房间隔封堵器的输送系统,输送系统包括连接部件和输送部件;输送部件包括输送管和外鞘,外鞘中穿设有输送管;所述连接部件设为实现封堵器和输送系统可拆卸连接的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包括全回路连接线或半回路连接线,全回路连接线或半回路连接线穿设于输送管中。
[0011]优选地,所述输送管中穿设有多个腔管。
[0012]优选地,所述输送管中的多个腔管中分别穿设有全回路连接线,全回路连接线从体外沿着输送管进入体内到达封堵器,穿越封堵器的右盘外层中央区边缘再折回输送管到达体外,形成一个全回路。
[0013]优选地,所述全回路连接线设为呈放射状的从输送管输出,并连接于右盘外层的缺口边缘的丝状结构。
[0014]优选地,所述输送管中的多个腔管中分别穿设有外套管,外套管中穿设有半回路连接线;所述半回路连接线从体外穿入外套管到达封堵器处并穿越封堵器右盘外层的缺口边缘后折回至外套管管腔内。
[0015]优选地,所述半回路连接线设为呈放射状的从外套管输出,并连接于右盘外层的缺口边缘的丝状结构。
[0016]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难题,设计了一种可支持器械中间穿刺送入穿刺鞘管且安全有效的房间隔封堵器,在保证房间隔封堵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为后续实施房间隔穿刺介入手术保留通道,给予患者进行跨房间隔微创介入手术的机会。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保持了传统封堵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保证封堵器的安全有效,在中央通孔中设置全封闭的片状阻流膜,封堵器中央处无金属物,在阻断血流通过封堵器的同时,利用阻流膜的薄脆特性,使得其易被穿刺、扩张,从而使穿刺鞘管可以轻易的从封堵器中央通孔处穿刺送入,为后续实施房间隔穿刺介入手术保留了通道。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房间隔封堵器a。
[0019]图2为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房间隔封堵器b。
[0020]图3为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房间隔封堵器c。
[0021]图4为一具体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一种可穿刺房间隔封堵器的俯视图(阻流膜未示出)。
[0022]图5为一具体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一种可穿刺房间隔封堵器膨胀形态下的剖视图(左右盘非对称)。
[0023]图6为一具体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一种可穿刺房间隔封堵器中有中央加密编织设计(左图)与无中央加密编织设计(右图)对比图。
[0024]图7为一具体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一种可穿刺房间隔封堵器膨胀形态下的剖视图(左右盘对称)。
[0025]图8为一具体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一种可穿刺房间隔封堵器收缩形态下与全回收连接线输送系统连接图(左右盘非对称)。
[0026]图9为一具体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一种可穿刺房间隔封堵器收缩形态下与半回收连接线输送系统连接示意图(左右盘非对称)。
[0027]附图标记:1.左盘;2.右盘;3.腰部;4.中央通孔;5.阻流膜;6.输送管;7.全回路连接线;8.半回路连接线;9.外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专利技术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0029]如图1

9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穿刺房间隔封堵器,包括左盘1、右盘2和腰部3;左盘1和右盘2之间设有腰部3;腰部3设有中央通孔4,中央通孔4与左盘1和右盘2中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刺房间隔封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左盘、右盘和腰部;左盘和右盘之间设有腰部;所述腰部设有中央通孔,中央通孔与左盘和右盘中央分别设有的缺口相通,并形成贯穿封堵器用于房间隔穿刺时穿刺鞘管通过房间隔的通道;所述中央通孔的直径大小在最大程度上接近所述腰部的内径大小;所述中央通孔内设有将中央通孔从内部隔断的阻流膜;所述右盘设有与封堵器输送系统可拆卸连接的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穿刺房间隔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器设为由具有记忆性的丝材经过一体编织后热定型制成的支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穿刺房间隔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器具有形态记忆性,设有收缩和膨胀两种形态;所述阻流膜的形状设为片状,采用高分子材料或可降解材料制成,阻流膜的片状形状与垂直于中央通孔中轴线的横截面形状相同。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穿刺房间隔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盘、右盘和腰部设为一体式网格样结构;所述左盘和右盘均为双层网格样结构;所述左盘和右盘的中央缺口的边缘采用加密编织形式。5.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穿刺房间隔封堵器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输送系统包括连接部件和输送部件;输送部件包括输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炳跃姚佳佳李涛戴宇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捍宇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