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运输平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7717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强度运输平板车,包括车架和行走机构,所述车架采用平板状,车架整体由型材焊接制成;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对称分布的行走轮以及用于连接行走轮的中轴,以及十字轴套;所述十字轴套包括相互垂直分布并相互连接的两组轴套,其中一组轴套安装在所述中轴外侧,另一组轴套安装在一转轴外侧,转轴两端与基座连接,基座安装固定在所述车架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对车架、行走轮等主要组件进行结构加强设计,使其可以有限的高度空间下承载更重的特种设备,同时基于牵引支架的结构设计,使其行走过程更加灵活,适用于狭小空间内使用,相对于现有技术,该产品为货物的实际运输带来的便利性,解决了运输过程中的实质性难题。的实质性难题。的实质性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强度运输平板车


[0001]本技术涉及运输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运输平板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于一些几十吨、上百吨的重型设备的运输,市场上所使用的平板运输车辆很难满足要求,尤其是在厂区、车间内等无法使用大型车辆的场所,其缺陷不仅仅在承重能力上,对于车辆的高度、长度、灵活性等也是影响其使用的重要原因,故如何解决重型设备的运输成为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运输平板车,其使用更加了灵活,承重效果更好。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高强度运输平板车,包括车架和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
[0006]所述车架采用平板状,车架整体由型材焊接制成;
[0007]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对称分布的行走轮以及用于连接行走轮的中轴;
[0008]还包括了十字轴套,所述十字轴套包括相互垂直分布并相互连接的两组轴套,其中一组轴套安装在所述中轴外侧,另一组轴套安装在一转轴外侧,转轴两端与基座连接,基座安装固定在所述车架底部。
[0009]还包括了倾斜支架,所述倾斜支架中部转动安装在所述车架底部,且所述基座分别安装固定在所述倾斜支架的前后两端,倾斜支架的分布方向与车架的行走方向相同。
[0010]所述车架包括框架、主梁和辅梁,所述框架为矩形形状,所述主梁设有至少一组并安装固定在所述框架内部,所述辅梁位于框架和主梁之间,并用于连接所述框架和主梁
[0011]所述车架的底部前端位置还设有与其连接的牵引支架,牵引支架上部通过轴承转盘转动安装所述车架上,且所述牵引支架的底部设有至少一组所述行走机构。
[0012]所述牵引支架的侧面上设有牵引连接部。
[0013]所述车架的底部前端位置高于车架的整体底面设置。
[0014]还包括了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置在辅梁或主梁或轴套的外侧。
[0015]所述行走轮包括轮毂、支撑加强层和橡胶胎层,所述支撑加强层包括紧密贴合的至少两层,轮毂与支撑加强层的内壁连接固定,橡胶胎层套装在所述支撑加强层的外侧。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对车架、行走轮等主要组件进行结构加强设计,使其可以有限的高度空间下承载更重的特种设备,同时基于牵引支架的结构设计,使其行走过程更加灵活,适用于狭小空间内使用,相对于现有技术,该产品为货物的实际运输带来的便利性,解决了运输过程中的实质性难题。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车架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行走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00车架、101框架、102主梁、103辅梁、104第一加强筋、200行走机构、201基座、202第一轴套、203第二加强筋、204倾斜支架、205第二轴套、206橡胶胎层、207外支撑加强层、208内支撑加强层、209轮毂、300牵引支架、301轴承转盘、302牵引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4]根据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强度运输平板车,包括车架100和行走机构200,对于车架100和行走机构200的具体实施结构如下所述。
[0025]所述车架100采用平板状,车架100整体由型材焊接制成,车架100的顶面铺设钢板,保持表面平整,车架100包括框架101、主梁102和辅梁103,主梁102的尺寸及材质相对于辅梁103和框架101要更加优质,所述框架101为矩形形状,所述主梁102设有两组并安装固定在所述框架101内部,两组主梁102平行于车架100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辅梁103位于框架101和主梁102、主梁102与主梁102之间,并用于连接所述框架101和主梁102,用于满足车架100设计的整体结构强度,整体厚度较小;
[0026]所述车架100的底部前端位置还设有与其连接的牵引支架300,牵引支架300上部通过轴承转盘301转动安装所述车架100上,所述牵引支架300的侧面上设有牵引连接部302,用于与外部牵引车辆连接,引导该高强度运输平板车行走使用;其中,为了保障高强度运输平板车的高度不变,所述车架100的底部前端位置高于车架100的整体底面设置,该位置的主梁102厚度减小,使得高强度运输平板车的高度前后一致,节省的高度空间用于安装牵引支架300和轴承转盘301。
[0027]所述行走机构200设有六组,行走机构200包括对称分布的行走轮以及用于连接行走轮的中轴,每组行走机构200包括两个行走轮,其中四组行走机构200位于后侧,两组行走机构200位于前侧,并安装在牵引支架300底部,对于行走机构200的具体结构为:
[0028]所述行走轮包括轮毂209、支撑加强层和橡胶胎层206,所述支撑加强层包括紧密贴合的外支撑加强层207和内支撑加强层208,轮毂209外侧与支撑加强层的内壁连接固定,轮毂209的中部与中轴转动装配在一起,橡胶胎层206套装在所述支撑加强层的外侧,通过两层或者多层支撑加强层增加行走轮的结构强度,使其承载能力更大;
[0029]对于中轴的装配,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了十字轴套,所述十字轴套包括相互垂直分布并相互连接的两组轴套,其中位于下部的一组轴套安装在所述中轴外侧,位于上部的一组轴套安装在一转轴外侧,转轴两端与基座201连接,基座201安装固定在所述车架100底部,该结构的行走机构200位于车架100的前侧,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了行走机构200的左右倾斜、前后倾斜的调整;
[0030]进一步地,行走机构200还包括了倾斜支架204,所述倾斜支架204中部转动安装在所述车架100底部,使其前后两端可以摆动活动,且所述基座201分别安装固定在所述倾斜支架204的前后两端,倾斜支架204的分布方向与车架100的行走方向相同,通过该结构设计,使得行走轮可以通过倾斜支架204实现前后方向的大角度调整,满足运输活动中的坡度行走需要,该结构的行走机构200位于车架100的后侧,并安装在主梁102上。
[0031]进一步地,为了满足高强度运输平板车的结构强度,在高强度运输平板车中还使用了若干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包括设置在辅梁103底部的第一加强筋104,第一加强筋104沿辅梁103长度方向分布,以及位于轴套外侧的第二加强筋203,第二加强筋203沿轴套的长度方向分布,使其可以增加高强度运输平板车各组件的结构强度,使其不易变形。
[003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运输平板车,包括车架和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采用平板状,车架整体由型材焊接制成;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对称分布的行走轮以及用于连接行走轮的中轴;还包括了十字轴套,所述十字轴套包括相互垂直分布并相互连接的两组轴套,其中一组轴套安装在所述中轴外侧,另一组轴套安装在一转轴外侧,转轴两端与基座连接,基座安装固定在所述车架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运输平板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了倾斜支架,所述倾斜支架中部转动安装在所述车架底部,且所述基座分别安装固定在所述倾斜支架的前后两端,倾斜支架的分布方向与车架的行走方向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运输平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框架、主梁和辅梁,所述框架为矩形形状,所述主梁设有至少一组并安装固定在所述框架内部,所述辅梁位于框架和主梁之间,并用于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文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途盛起重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