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机轴承室密封通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7457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速机轴承室密封通盖,包括通盖本体,通盖本体内部为润滑油腔;通盖本体与转轴配合部位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可拆卸的与通盖本体嵌套安装;润滑油腔内还设有截油环,截油环与转轴套装固定,其内侧端面与轴承抵接,其外侧端面设有若干环状凸缘,各环状凸缘与转轴同轴,且各环状凸缘由内向外半径等差递增;所述密封盖内侧端面设有与各环状凸缘对应的若干环状凹槽,各环状凸缘插接于各环状凹槽中,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完全包裹住处于油腔内转轴的密封结构,形成转轴与润滑油的隔离,润滑油在较长的曲线间隙中流动,越接近转轴流动阻力越大,油腔内油压不足以使润滑油突破截油环曲线迷宫,密封结构为钢性密封件配合,不老化,与减速机同寿命。减速机同寿命。减速机同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速机轴承室密封通盖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减速机轴承座密封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减速机轴承室密封通盖。

技术介绍

[0002]减速机高速轴与动力机相连,为动力输入轴;低速轴与执行机相连,为动力输出轴。减速机输入轴、输出轴都设置润滑油,为防止润滑油向轴端泄漏,轴承室外侧安装有密封通盖,密封通盖与转轴动静结合部位设计有密封结构。现有技术中密封结构比较简单,多数制造厂在此部位通常采用毛毡或骨架轴封等简易密封形式。
[0003]以350/600型磨煤机减速机为例,其轴承室外侧机壳上安装密封通盖,密封通盖内设有迷宫密封和骨架轴封,骨架轴封设置在迷宫密封外侧,是润滑油的最后一道屏障,骨架轴封外表的橡胶材质与转轴紧密度极高,密封效果极好,通常能很好的避免漏油,润滑油若突破原有迷宫密封结构,可以通过骨架轴封再次形成阻截。但是橡胶材质容易老化,骨架轴封在使用半年后密封效果大大降低,产生漏油。若要更换此件,需要将与减速相连的动力机先停机,将动力机移除、联轴器全部移除,施工非常麻烦,频繁停机影响生产,因此通常不会专门为了更换骨架轴封而停机维修。正常情况下减速机5~10年进行一次大修,一般大修时才更换骨架轴封,因此减速机轴端漏油是一个常态化的现象。
[0004]随着骨架轴封老化,渗漏情况会持续加剧,减速机渗漏会造成润滑油持续减少,既威胁着设备安全可靠性,又造成了环境污染,与现代企业倡导的安全、整洁、环保的生产环境相悖,因此在漏油严重时不得不停机更换。现有密封结构挡油效果差,有效寿命短,漏油成为困扰设备安全环保经济运行的重要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减速机轴承室密封通盖动静部位漏油、渗油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速机轴承室密封通盖,包括通盖本体,通盖本体设有伸入轴承箱内部的环形台,通盖本体的台肩通过加强螺栓与轴承箱外壳固定;通盖本体内部为润滑油腔;通盖本体与转轴配合部位设有密封盖,密封盖与转轴相配合的内壁设有迷宫密封,迷宫密封的轴向外侧设有凹槽,凹槽与转轴之间胀紧安装骨架轴封,所述密封盖可拆卸的与通盖本体嵌套安装;润滑油腔内还设有截油环,截油环与转轴套装固定,其内侧端面与轴承抵接,其外侧端面设有若干环状凸缘,各环状凸缘与转轴同轴,且各环状凸缘由内向外半径等差递增;所述密封盖内侧端面设有与各环状凸缘对应的若干环状凹槽,各环状凸缘插接于各环状凹槽中。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方案能彻底消除减速机漏油问题,理由如下:1)本专利技术密封盖和截油环组合完全包裹住处于油腔内的转轴,形成转轴与润滑油的隔离,润滑油不能直接浸泡转轴,避免润滑油大量附着在转轴上的情况;2)本专利技术环状凹槽与环状凸缘配合形成垂直于转轴的迷宫
挡油结构,该迷宫式挡油结构与原迷宫密封完全不同,它形成曲线形路径的通道,该曲线震荡方向垂直于润滑油流动方向,从而形成对润滑油流动的阻截;3)本专利技术润滑油流动路径长,润滑油流动阻力越来越大,润滑油腔内油压不足以推动润滑油突破曲线迷宫;4)本专利技术密封结构为钢性密封件配合,不老化,不需要频繁维护。
[0008]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环状凸缘设置有2~3个。此为截油环较佳实施例,即能保证有效隔绝长度,又不过分侵占润滑油腔空间。
[0009]截油环轴向总长等于润滑油腔,其环状凸缘长度占总长度的60%以上。该方案密封盖大小、截油环大小都以现有结构尺寸参照定制,易于定尺制作,润滑油蔓延路径曲线振幅大,截油效果好。
[0010]环状凹槽与环状凸缘之间的间隙为1mm~2mm。该间隙下,润滑油进入间隙后对间隙有密封作用,自行阻碍后面的润滑油进入。
[0011]环状凹槽与环状凸缘之间间隙由外侧向中心逐渐减小。此方案通过间隙变化的设置使润滑油流动阻力增大,越接近转轴润滑油流动越困难。
[0012]密封盖设有回油孔,该回油孔实现密封盖和转轴之间的配合间隙与润滑油腔的直线连通。此方案使突破截油环封锁的润滑油在转轴转动时离心力作用下甩回润滑油腔。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现有减速机密封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密封截油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截油结构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密封盖结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截油环结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具有两个环状凸缘的截油环实施例图;图7为转轴上各密封结构阻截润滑油的情况示意图。
[0014]图中:1、转轴; 2、轴承;3、轴承箱;4、通盖本体;5、润滑油腔;6、骨架轴封;7、迷宫密封;8、密封盖;8

1、环状凹槽;8

2、凹槽;9、截油环;9

1、环状凸缘;10、回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目的仅在于更好地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所举之例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6]参见图1,现有技术中减速机转轴上设置有多种密封结构,如唇形橡胶组合密封结构、O型橡胶圈密封结构、钢性密封圈结构、骨架密封圈结构、迷宫盘结构等。现有技术对密封结构的设计非常多,但是减速机漏油问题仍一直存在,可见现有密封结构不能完全解决漏油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对350/600型磨煤机减速机轴承室密封通盖动静部位漏油、渗油问题进行具体研究。
[0017](一)现有结构分析:减速机具有输入轴和输出轴两个转轴,输入轴和输出轴轴头侧都安装有护罩,若轴头有漏油情况,油积存在护罩里,不会形成外溢污染,对周边设备不造成影响。减速机输
出轴与执行机相连,该转轴为低速转轴,实际使用中发现一般无漏油情况;输入轴与电机相连,为高速转轴(以下称转轴,即附图中的转轴1),高速轴轴承转速高,对轴承通盖内润滑油搅动力更大。且考虑到减速机正常膨胀,轴与密封通盖一般预留适当膨胀间隙,因上述实际情况,在原骨架轴封老化密封失效后,造成润滑油从轴密封通盖处往减速机外部漏油。
[0018]现有结构中,密封通盖与轴承2之间具有一个空腔,该空腔中积聚从减速机内部向外蔓延的润滑油,被迷宫密封7和骨架轴封6密封在润滑油腔5内。迷宫密封7是由多个环形凹槽构成的多个环形腔;骨架轴封6是内部以钢骨架进行支撑,外部包裹橡胶层的结构。转轴1处于密封通盖内部的部分浸在润滑油中,由于润滑油量大,润滑油很容易突破该迷宫密封7结构,若骨架轴封6处于老化失效状态,润滑油就会一直向外渗漏。
[0019]分析结论:1)润滑油腔5内的润滑油直接与转轴1接触(参见图1),也就是说该段转轴1完全浸在润滑油中,沿转轴1向外渗漏的润滑油量大; 2)现有迷宫密封7与转轴1的间隙平行于润滑油渗漏方向,在漏油量大的情况下迷宫密封7很快会被突破;3)骨架轴封6长时间处于老化失效状态,密封效果差。
[0020](二)解决问题的构思:1)控制轴承内润滑油进入轴承通盖油量,减少润滑油与转轴的直接接触;2)设计与润滑油渗漏方向相垂直的迷宫挡油结构,阻断润滑油向转轴移动。
[0021](三)解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速机轴承室密封通盖,包括通盖本体,通盖本体设有伸入轴承箱内部的环形台,通盖本体的台肩通过加强螺栓与轴承箱外壳固定;通盖本体内部为润滑油腔;通盖本体与转轴配合部位设有密封盖,密封盖与转轴相配合的内壁设有迷宫密封,迷宫密封的轴向外侧设有凹槽,凹槽与转轴之间胀紧安装骨架轴封,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可拆卸的与通盖本体嵌套安装;润滑油腔内还设有截油环,截油环与转轴套装固定,其内侧端面与轴承抵接,其外侧端面设有若干环状凸缘,各环状凸缘与转轴同轴,且各环状凸缘由内向外半径等差递增;所述密封盖内侧端面设有与各环状凸缘对应的若干环状凹槽,各环状凸缘插接于各环状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连城张颖洁朱顺利许卫平张铁军刘东福张笑尘高晖王春江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大唐国际唐山北郊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