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控制单元测试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7295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单元测试设备,涉及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涉及自动驾驶领域。具体实现方案为:控制单元测试设备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制冷装置以及热源;压缩机的出口与冷凝器的进口连接;冷凝器的出口与膨胀阀的进口连接;膨胀阀的出口与制冷装置的进口连接;制冷装置的出口与压缩机的进口连接,制冷装置用于对待测试的控制单元进行降温;热源用于对待测试的控制单元进行加热。于对待测试的控制单元进行加热。于对待测试的控制单元进行加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驾驶控制单元测试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人工智能
,尤其涉及自动驾驶领域,更具体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单元测试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车辆需要配备控制单元来处理数据,从而实现一些功能。例如,传统车辆可以利用控制单元处理数据,从而实现胎压监测、电动座椅加热调节等功能。又例如,自动驾驶车辆可以利用控制单元处理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并确定行驶决策,从而实现自动驾驶。
[0003]可以理解的是,用于处理数据的控制单元功耗较大,同时为满足整车高低温工作的要求,需要在车辆上配备热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根据实际需求对控制单元进行散热或升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单元测试设备,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制冷装置以及热源;压缩机的出口与冷凝器的进口连接;冷凝器的出口与膨胀阀的进口连接;膨胀阀的出口与制冷装置的进口连接;制冷装置的出口与压缩机的进口连接,制冷装置用于对待测试的控制单元进行降温;热源用于对待测试的控制单元进行加热。
[0005]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0006]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其中:
[0007]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单元测试设备的示意结构图;
[0008]图2是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控制单元测试设备的示意结构图;
[0009]图3A是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控制单元测试设备的示意结构图;
[0010]图3B是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控制单元测试设备的示意结构图;
[0011]图4是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控制单元测试设备的示意结构图;以及
[0012]图5是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控制单元测试设备的示意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技术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技术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0014]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技术。在此
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0015]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0016]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可以将目前已有的热管理策略直接集成在整车上运行或测试。或者根据经验或理论计算,结合具体车型,重新设计控制单元的热管理策略,然后将热管理策略直接集成在整车上运行或测试。
[0017]可以理解的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直接在裸车或SOP(Start Of Production,正式生产)车辆上实施控制单元的热管理策略,热管理策略在集成前未进行系统级测试,管路布置及控制策略未进行调试和验证,因此热管理策略可能与实际需求不符,在运行过程中还容易出现不可知热管理问题,耽误研发周期,进而导致项目延期。
[0018]本技术实施例旨在提出一种控制单元测试设备,在将热管理策略集成在整车上之前,可以先利用该控制单元测试设备对控制单元进行加热和制冷,从而对控制单元的热管理策略进行测试,还可以根据测试结果调整热管理策略,从而使控制单元的热管理策略符合实际需求,满足控制单元预研要求,同时方便排查问题,缩短研发周期。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单元可以是自动驾驶车辆上的控制单元,也可以是非自动驾驶车辆上的控制单元,
[0019]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阐述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
[0020]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单元测试设备的示意结构图。
[002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测试设备1000用于对控制单元1010进行加热和制冷,从而对控制单元1010的热管理策略进行测试。控制单元测试设备1000包括制冷系统和热源1060,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1020、冷凝器1030、膨胀阀1040以及制冷装置1050。
[0022]制冷系统中,压缩机1020的出口与冷凝器1030的进口连接,冷凝器1030的出口与膨胀阀1040的进口连接,膨胀阀1040的出口与制冷装置1050的进口连接,制冷装置1050的出口与压缩机1020的进口连接。
[0023]在工作过程中,例如,压缩机1020将制冷装置1050所产生的低温低压制冷剂吸入自身内部,经压缩机1020压缩,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升高,然后压缩机1020将高温高压制冷制排放至到冷凝器1030中。高温高压的制冷剂经过冷凝器103时与温度较低的介质进行热交换,然后制冷剂经过膨胀阀1040降温后进入制冷装置1050。在制冷装置1050内,制冷剂吸收控制单元1010的热量,使控制单元1010得以降温。然后制冷剂再次被压缩机1020吸入自身内部,完成一个循环。
[0024]制冷装置1050用于对待测试的控制单元1010进行降温,本技术实施例对制冷装置1050使控制单元1010降温的方式不做限定。例如,对于液冷形式的控制单元1010,控制单元1010设置有液体的流道,可以利用流经制冷装置1050的制冷剂对流道中的液体进行冷却,然后液体流经控制单元1010,从而实现对控制单元1010的降温效果。又例如,对于风冷形式的控制单元1010,可以设置风扇,利用风扇驱动气体在制冷装置1050和控制单元1010所处的空间进行流动,从而实现对控制单元1010的降温效果。
[0025]热源1060用于对待测试的控制单元1010进行加热,本技术实施例对制冷装置1050使控制单元1010生温的方式不做限定。例如,控制单元1010可以设置有液体的流道,可
以利用热源1060加热该流道内的液体,然后流道内的液体流经控制单元1010,从而实现对控制单元1010的升温效果。又例如,可以设置风扇,利用风扇驱动气体在热源1060和控制单元1010所处的空间进行流动,从而实现对控制单元1010的升温效果。
[0026]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控制制冷装置1050和热源1060之一运行,也可以控制制冷装置1050和热源1060同时运行。
[002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单元测试设备1000,由于可以利用制冷装置1050对控制单元1010进行降温,利用热源1060对控制单元1010进行升温,因此在将热管理策略集成在整车上之前,可以先利用该控制单元测试设备10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单元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冷凝器的进口连接;所述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膨胀阀的进口连接;所述膨胀阀,所述膨胀阀的出口与制冷装置的进口连接;所述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连接,所述制冷装置用于对待测试的控制单元进行降温;以及热源,用于对待测试的所述控制单元进行加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封闭箱体,所述膨胀阀包括第一膨胀阀,所述制冷装置包括蒸发器,所述热源包括暖风装置,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其中,所述第一膨胀阀的进口连接至所述冷凝器的出口,所述第一膨胀阀的出口连接至所述蒸发器的进口,所述蒸发器的出口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进口;所述暖风装置、所述蒸发器和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均设置于所述封闭箱体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封闭箱体中,用于检测所述封闭箱体内部的温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用于驱动冷却液在管路中流动的第一水泵,所述膨胀阀包括第二膨胀阀,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冷却器,所述热源包括第一模拟热源和加热器;其中,所述第二膨胀阀的进口连接至所述冷凝器的出口,所述第二膨胀阀的出口连接至所述冷却器的制冷剂进口,所述冷却器的制冷剂出口连接至所述压缩机的进口;所述冷却器的冷却液出口连接至所述第一水泵的进口,所述第一水泵的出口连接至所述第一模拟热源的进口,所述第一模拟热源的出口连接至所述加热器的进口,所述加热器的出口连接至所述冷却器的冷却液进口;所述管路用于与所述控制单元的冷却液流道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模拟热源的出口用于连接至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进口,所述加热器的进口用于连接至所述第一模拟热源的出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模拟热源的出口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进口之间,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进口的冷却液温度;第一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张彦福龙思习周瑞彬张家立王刚辉俞志华赵冰冰
申请(专利权)人:阿波罗智能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