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物纤维改性方法及改性后的植物纤维材料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纤维改性
,具体涉及一种植物纤维的改性方法及改性后的植物纤维材料。
技术介绍
[0002]植物纤维来源于天然植物,具有低成本、低密度、可再生、可降解等优点。在聚合物基体中引入植物纤维,制备出高性能绿色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运动、包装、医疗、建筑等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然而,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不仅取决于纤维和基体的自身性能,还与两相界面的强度密切相关。植物纤维表面存在大量的羟基,具有强烈的亲水性,而聚合物分子往往是低极性、甚至是非极性的物质,如大量用作口罩过滤材料的熔喷布聚丙烯(PP)为非极性材料、广泛用于食品包装的生物基聚合物
‑
聚乳酸(PLA)为低极性材料。这种极性差异导致植物纤维与聚合物材料共混时难以与聚合物结合,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带来不利影响。
[0003]为了提高植物纤维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界面强度,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可以用来改性植物纤维,降低纤维的表面极性。物理改性方法包括离子体处理、电晕处理、紫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纤维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用去离子水清洗植物纤维3
‑
5次,在30
‑
50 ℃条件下烘干,切割成5
‑
10 mm小段;(2)向85.70
‑
91.60重量份的去离子水中加入7.00
‑
11.00重量份的步骤(1)制得的植物纤维小段、0.20
‑
0.40重量份的Fe(NO3)3·
9H2O和0.24
‑
0.48重量份的Bi(NO3)3·
5H2O,搅拌均匀后,强烈搅拌下逐滴加入1.00
‑
2.50重量份的25 wt% KOH溶液;继续搅拌30
‑
60 min后,将得到的混合液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密封水热反应釜后,在150
‑
170 ℃条件下反应6
‑
12 h,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负载BiFeO3纳米晶植物纤维水分散液;(3)向步骤(2)制得的负载BiFeO3纳米晶植物纤维水分散液中加入2.00
‑
3.00重量份的长链脂肪酸,搅拌均匀。密封水热反应釜后,在80
‑
90℃条件下反应4
‑
8 h;反应结束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过滤得到固体物质,使用乙醇和去离子水重复洗涤3次,置于60
‑
80℃烘箱中干燥10
‑
12 h,回收得到负载BiFeO3纳米晶酯化改性植物纤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植物纤维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植物纤维为亚麻纤维与苎麻纤维中的一种或两者的混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植物纤维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Fe(NO3)3·
9H2O和Bi(NO3)3·
5H2O的物质摩尔比为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植物纤维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长链脂肪酸为碳原子数为12
‑
18的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或两者的混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植物纤维的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制备:(1)用去离子水清洗植物纤维亚麻纤维3次,在30℃条件下烘干,切割成5mm小段;(2)向91.44重量份的去离子水中加入7.00重量份的步骤(1)制得的植物纤维小段、0.20重量份的Fe(NO3)3·
9H2O和0.24重量份的Bi(NO3)3·
5H2O,搅拌均匀后,强烈搅拌下逐滴加入1.12重量份的25 wt% KOH溶液;继续搅拌30min后,将得到的混合液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密封水热反应釜后,在150℃条件下反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大祥,陈义军,林琳,吴晓燕,陈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