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6974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叶生产工艺,本茶叶生产工艺改进了现有技术中仍然存在着加工过程中会损失较多的风味,从而使茶叶同质化,缺少市场竞争力的情况,加工过程中,引入非本地菌种和采用木质的摇茶机构,可以使茶叶的风味更加突出或者产生新的风味,也能引入其他木质或者竹质的香气,从而产生差异化的产品,初级加工均在茶山上进行,利用高海拔的水热条件,创造出独有的茶叶的风味。造出独有的茶叶的风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生产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当前,中国专利号:CN202110365640.2公开了一种绿茶叶生产工艺,所述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杀青:将茶叶放入杀青设备,通过高温使鲜叶内含物迅速地转化,破坏酶的活化;b.揉捻:通过揉捻设备使茶叶成条,同时使茶叶细胞破碎,挤出茶汁,使茶汁附在茶条表面;C.干燥:将茶叶放入到干燥设备内,利用高温破坏酶,制止酶促氧化,同时进行水分的蒸发,使茶叶紧缩成茶条;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杀青过程中加快水蒸气的流出,从而避免水蒸气行成水珠掉在杀青过程中的茶叶上,从而提高了茶叶杀青的品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绿茶叶生产工艺的自动化加工设备,包括底座、支柱和顶盖,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抽吸机构还能对灰尘进行有效的吸附,大大去除杀青产生的灰尘,方便人们清洗防尘罩上的灰尘;
[0003]中国专利号:CN202110046678.3公开了一种精制茶叶生产工艺,其使用了茶叶加工制作设备,该设备包括工作台和设置在两组腰型板之间的烘焙筒,烘焙筒的内部设置有筛分装置,烘焙筒的左侧设置有震动装置;本专利技术设计的筛网、搅拌杆、电磁铁可使转轴带动筛网与搅拌杆同步转动,将待加工的毛茶进行多级筛选,通过电磁铁可使待加工毛茶在下料和筛分过程中存留的金属杂质会吸附在搅拌杆的外壁上,以此对待加工毛茶中的金属杂质进行清除,提高茶叶的纯度,保证消费者能喝到最好的的茶;
[0004]中国专利号:CN202111473923.5公开了一种减少茶叶损坏的机械化茶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分别采集不同产区的茶青,将各产区的茶青分别制成毛茶;S2、将各产区的毛茶按比例初步混合,制得混合毛茶;
[0005]S3、将混合毛茶输入混料筒中进行机械化拼配,混合料筒对毛茶一边混合拼配一边自动输出,制得级别一致的拼配毛茶,将混料筒水平放置,混料筒拼配茶叶时,混料筒旋转,叶片轨道随混料筒旋转,毛茶随叶片轨道旋转而输出混料筒,斜叶片混合毛茶并导向传输毛茶,该生产工艺能将各地茶叶最大限度地均匀拼配,有效地维持了同一批次茶叶的品质稳定性,并且保持了茶叶的完整性,且具有拼茶效率高的优点。
[0006]但是现有技术中仍然存在着加工过程中会损失较多的风味,从而使茶叶同质化,缺少市场竞争力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茶叶生产工艺,其解决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着现有技术中仍然存在着加工过程中会损失较多的风味,从而使茶叶同质化,缺少市场竞争力的技术问题。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茶叶生产工艺,其加工步骤包括:
[0009]1)晒青,将从茶山上采摘的新鲜茶叶放在高海拔的茶山上在阳光下暴晒,使其颜
色加深;
[0010]2)摇茶,将上一步加工结束的茶叶送入摇茶机内进行初加工,使茶叶变得干燥、柔软;
[0011]3)发酵,将上一步加工结束的茶叶送入恒温室内避光条件下进行发酵,根据茶山本地菌种的培育和发酵情况,适量的引入、加入非本地菌种,以提高茶叶风味或者减少其中的某种味道例如苦、涩;
[0012]4)炒茶,将发酵完成的茶叶送入加热设备进行快速的翻炒;翻炒时间一般控制在5

20分钟;
[0013]5)包揉,将茶叶送入包揉设备内进行包揉加工,之后送入速包机进行加工,使茶叶弯曲定型成“南瓜”状茶球;
[0014]6)送入烤箱内完全烘干,在低于75℃的条件下自动烘干。
[0015]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的摇茶采用自动化的摇茶机进行加工,其加工时间春茶为4

8小时,秋茶为4

12小时。
[0016]进一步的,所述摇茶机的滚筒采用竹片或者木片编织而成,在摇茶的步骤中会赋予茶叶一定程度的风味。
[0017]进一步的,步骤3中引入非本地菌种可以通过加入其他茶山的土壤浸出液或者其他茶山的同种同期茶叶的方式进行引入。
[0018]进一步的,步骤2结束之后送入筛分机进行筛分,之后再送入发酵室进行发酵处理。
[001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结束之后可以送入色选机进行色选,将未完全发酵或者发酵过渡的茶叶通过色选机剔除,保证茶叶的发酵程度相当。
[002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的发酵过程中定时通入蒸汽,使发酵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
[002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

3均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茶山上进行,在该自然环境下可以使茶叶的风味保留更多。
[0022]进一步的,所述自然环境包括光照条件、气压环境、菌种菌落种类、水热条件。
[0023]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茶叶生产工艺改进了现有技术中仍然存在着加工过程中会损失较多的风味,从而使茶叶同质化,缺少市场竞争力的情况,加工过程中,引入非本地菌种和采用木质的摇茶机构,可以使茶叶的风味更加突出或者产生新的风味,也能引入其他木质或者竹质的香气,从而产生差异化的产品,初级加工均在茶山上进行,利用高海拔的水热条件,创造出独有的茶叶的风味。
具体实施方式
[0024]现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茶叶生产工艺,:其加工步骤包括:
[0026]1)晒青,将从茶山上采摘的新鲜茶叶放在高海拔的茶山上在阳光下暴晒,使其颜色加深;
[0027]2)摇茶,将上一步加工结束的茶叶送入摇茶机内进行初加工,使茶叶变得干燥、柔软;
[0028]3)发酵,将上一步加工结束的茶叶送入恒温室内避光条件下进行发酵,根据茶山本地菌种的培育和发酵情况,适量的引入、加入非本地菌种,以提高茶叶风味或者减少其中的某种味道例如苦、涩;
[0029]4)炒茶,将发酵完成的茶叶送入加热设备进行快速的翻炒;翻炒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
[0030]5)包揉,将茶叶送入包揉设备内进行包揉加工,之后送入速包机进行加工,使茶叶弯曲定型成“南瓜”状茶球;
[0031]6)送入烤箱内完全烘干,在低于75℃的条件下自动烘干。
[0032]步骤2中所述的摇茶采用自动化的摇茶机进行加工,其加工时间春茶为4小时,秋茶为5小时。
[0033]所述摇茶机的滚筒采用竹片或者木片编织而成,在摇茶的步骤中会赋予茶叶一定程度的风味。
[0034]步骤3中引入非本地菌种可以通过加入其他茶山的土壤浸出液或者其他茶山的同种同期茶叶的方式进行引入。
[0035]步骤2结束之后送入筛分机进行筛分,之后再送入发酵室进行发酵处理。
[0036]所述步骤3结束之后可以送入色选机进行色选,将未完全发酵或者发酵过渡的茶叶通过色选机剔除,保证茶叶的发酵程度相当。
[0037]所述步骤3的发酵过程中定时通入蒸汽,使发酵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
[0038]所述步骤1

3均在海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加工步骤包括:1)晒青,将从茶山上采摘的新鲜茶叶放在高海拔的茶山上在阳光下暴晒,使其颜色加深;2)摇茶,将上一步加工结束的茶叶送入摇茶机内进行初加工,使茶叶变得干燥、柔软;3)发酵,将上一步加工结束的茶叶送入恒温室内避光条件下进行发酵,根据茶山本地菌种的培育和发酵情况,适量的引入、加入非本地菌种,以提高茶叶风味或者减少其中的某种味道例如苦、涩;4)炒茶,将发酵完成的茶叶送入加热设备进行快速的翻炒;翻炒时间一般控制在5

20分钟;5)包揉,将茶叶送入包揉设备内进行包揉加工,之后送入速包机进行加工,使茶叶弯曲定型成“南瓜”状茶球;6)送入烤箱内完全烘干,在低于75℃的条件下自动烘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摇茶采用自动化的摇茶机进行加工,其加工时间春茶为4

8小时,秋茶为4

12小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茶机的滚筒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庆云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庆芸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