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翻梁端部加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6685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上翻梁端部加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应力筋、加腋箍筋、附加纵筋和附加拉筋;通过重新设置上翻梁端部的加腋结构的钢筋排布,加腋箍筋、附加纵筋以及附加拉筋围成围笼状结构,通过预留上翻梁幅宽的长度不设置附加纵筋,减少了钢筋的密集度,可便于预应力筋的穿插,同时也可实现预应力筋在锚垫板上的安装,提高了上翻梁的加腋结构的制造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翻梁端部加腋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房屋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上翻梁端部加腋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地下室顶板或屋面层楼板,为增加建筑净空等原因,经常会遇到上翻梁;在预应力施工过程中,由于张拉端处柱子及梁支座钢筋过于密集,预应力钢绞线难以穿束、锚垫板无工作空间嵌于柱子内,常采取三角加腋构造来解决此类问题。
[0003]对于上翻梁做三角加腋,板面与边梁或侧墙持平,梁上翻部分高出板面,预应力筋在加腋端部无法搭接到边梁或侧墙,所以需要端部构造措施做到与上翻梁顶面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翻梁端部加腋结构,能够解决一般的上翻梁上采用预应力筋结构其端部在加腋端部无法搭接到边梁或侧墙的问题,导致难以做到与上翻梁顶面水平的情况。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上翻梁端部加腋结构,其创新点在于:包括预应力筋、加腋箍筋、附加纵筋和附加拉筋;
[0006]所述预应力筋包括上翻梁段和加腋段;所述上翻梁段与加腋段之间成型倾斜的夹角结构;所述上翻梁段的端部为固定端,所述加腋段的端部为张拉端;
[0007]所述加腋箍筋具有若干个且加腋箍筋呈矩形结构;所述加腋箍筋包裹在预应力筋加腋段的外侧且等间距设置;所述加腋箍筋的面积自预应力筋张拉端向预应力筋固定端方向逐渐减小,且加腋箍筋在预应力筋的加腋段外侧形成棱台状结构;
[0008]所述附加纵筋呈发散状设置在加腋箍筋的四周内壁上,形成棱台状的围笼结构;所述附加纵筋在上翻梁高度方向的两侧面上,在中间位置预留上翻梁幅宽的长度不设置附加纵筋;所述附加纵筋在上翻梁幅宽方向的两侧面上密集等间距设置;
[0009]所述附加拉筋具有若干个,且附加拉筋在加腋箍筋铺设方向的平面内对应连接加腋箍筋内壁的附加纵筋,所述附加拉筋在加腋箍筋铺设平面内形成网格状结构。
[0010]进一步的,所述加腋箍筋的铺设长度大于加腋结构整体长度300mm。
[0011]进一步的,所述附加纵筋的一端延伸至与上翻梁相连的墙面内。
[0012]进一步的,加腋箍筋、附加纵筋以及附加拉筋形成的围笼状结构内形成容纳预应力筋的加腋段通过的型腔,且通过砼浇筑实现预应力筋的安装。
[0013]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4]1)本技术中通过重新设置上翻梁端部的加腋结构的钢筋排布,加腋箍筋、附加纵筋以及附加拉筋围成围笼状结构,通过预留上翻梁幅宽的长度不设置附加纵筋,减少了钢筋的密集度,可便于预应力筋的穿插,同时也可实现预应力筋在锚垫板上的安装,提高了上翻梁的加腋结构的制造效率。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上翻梁端部加腋结构安装预应力筋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上翻梁端部加腋结构钢筋网主视结构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上翻梁端部加腋结构钢筋网A

A剖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0]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上翻梁端部加腋结构,包括预应力筋1、加腋箍筋2、附加纵筋3和附加拉筋4。
[0022]预应力筋1包括上翻梁段11和加腋段12;上翻梁段11与加腋段12之间成型倾斜的夹角结构;上翻梁段11的端部为固定端13,加腋段12的端部为张拉端14。
[0023]加腋箍筋2具有若干个且加腋箍筋2呈矩形结构;加腋箍筋2包裹在预应力筋1加腋段12的外侧且等间距设置;加腋箍筋2的面积自预应力筋1张拉端向预应力筋1固定端方向逐渐减小,且加腋箍筋2在预应力筋1的加腋段12外侧形成棱台状结构。
[0024]附加纵筋3呈发散状设置在加腋箍筋的四周内壁上,形成棱台状的围笼结构;附加纵筋3在上翻梁高度方向的两侧面上,在中间位置预留上翻梁幅宽的长度不设置附加纵筋;附加纵筋3在上翻梁幅宽方向的两侧面上密集等间距设置。
[0025]附加拉筋4具有若干个,且附加拉筋4在加腋箍筋2铺设方向的平面内对应连接加腋箍筋2内壁的附加纵筋4,附加拉筋4在加腋箍筋2铺设平面内形成网格状结构。
[0026]加腋箍筋2的铺设长度大于加腋结构整体长度300mm。
[0027]附加纵筋3的一端延伸至与上翻梁相连的墙面内。
[0028]加腋箍筋2、附加纵筋3以及附加拉筋4形成的围笼状结构内形成容纳预应力筋1的加腋段12通过的型腔,且通过砼浇筑实现预应力筋1的安装。
[002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重新设置上翻梁端部的加腋结构的钢筋排布,加腋箍筋、附加纵筋以及附加拉筋围成围笼状结构,通过预留上翻梁幅宽的长度不设置附加纵筋,减少了钢筋的密集度,可便于预应力筋的穿插,同时也可实现预应力筋在锚垫板上的安装,提高了上翻梁的加腋结构的制造效率。
[0030]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翻梁端部加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应力筋、加腋箍筋、附加纵筋和附加拉筋;所述预应力筋包括上翻梁段和加腋段;所述上翻梁段与加腋段之间成型倾斜的夹角结构;所述上翻梁段的端部为固定端,所述加腋段的端部为张拉端;所述加腋箍筋具有若干个且加腋箍筋呈矩形结构;所述加腋箍筋包裹在预应力筋加腋段的外侧且等间距设置;所述加腋箍筋的面积自预应力筋张拉端向预应力筋固定端方向逐渐减小,且加腋箍筋在预应力筋的加腋段外侧形成棱台状结构;所述附加纵筋呈发散状设置在加腋箍筋的四周内壁上,形成棱台状的围笼结构;所述附加纵筋在上翻梁高度方向的两侧面上,在中间位置预留上翻梁幅宽的长度不设置附加纵筋;所述附加纵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春斌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开来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