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匀加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6413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均匀加料装置,包括加料筒,加料筒连接有搅拌筒,搅拌筒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传动杆,传动杆均匀插接有多个安装环,安装环轴身外壁均匀连接有多个L形搅拌叶,各个L形搅拌叶均连接有加强杆,多个加强杆统一连接有一个连接环,连接环插接在传动杆,传动杆底部插接有底部搅拌叶,搅拌筒连接有第一传输筒,第一传输筒连接有卧式螺旋搅拌筒,卧式螺旋搅拌筒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搅拌绞龙,卧式螺旋搅拌筒一端连接有第二传输筒,第二传输筒贯穿连接有第二传动杆,第二传动杆一端连接有转盘,转盘铰接有可收缩手柄,第二传动杆轴身外表面均匀连接有多个圆环,圆环轴身外表面均匀安装有多个锥形杆。多个锥形杆。多个锥形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均匀加料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加料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均匀加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冷冻食品分为冷却食品和冻结食品,冷冻食品易保藏,广泛用于肉、禽、水产、乳、蛋、蔬菜和水果等易腐食品的生产、运输和贮藏;营养、方便、卫生、经济;市场需求量大,在发达国家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发展中国家发展迅速,其中部分罐头生产也是属于在冷冻食品生产范围之一;
[0003]在罐头生产过程中,各类材料加料一般都是直接在进料斗的位置进行直接加料,这样不仅会导致容易堵塞进料斗,各类材料进料不均匀,进料不均匀的情况下还会影响产品最终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所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均匀加料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均匀加料装置,包括加料筒,所述加料筒连接有搅拌筒,所述搅拌筒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均匀插接有多个安装环,所述安装环轴身外壁均匀连接有多个L形搅拌叶,各个所述L形搅拌叶均连接有加强杆,多个所述加强杆统一连接有一个连接环,所述连接环插接在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底部插接有底部搅拌叶,所述搅拌筒连接有第一传输筒,所述第一传输筒连接有卧式螺旋搅拌筒,所述卧式螺旋搅拌筒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搅拌绞龙,所述卧式螺旋搅拌筒一侧铰接有开关门,所述开关门四边嵌设有密封条,所述卧式螺旋搅拌筒一端连接有第二传输筒,所述第二传输筒贯穿连接有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一端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铰接有可收缩手柄,所述第二传动杆轴身外表面均匀连接有多个圆环,所述圆环轴身外表面均匀安装有多个锥形杆;
[0007]所述传动杆和搅拌筒之间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承,所述加料筒和搅拌筒连接有密封轴承,所述卧式螺旋搅拌筒和搅拌绞龙之间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承,所述第二传动杆和第二传输筒之间连接有第二密封轴承。
[0008]进一步限定,所述安装环和连接环内壁均连接有圆环插块,所述传动杆在对应的位置设有和圆环插块适配的插槽,这样的结构设计,方便更换和维护L形搅拌叶。
[0009]进一步限定,相邻的所述安装环上连接的各个所述L形搅拌叶呈错开45
°
设置,这样的结构设计,在传动杆转动时,相邻的两组L形搅拌叶配合使得搅拌效果更好,搅拌更均匀。
[0010]进一步限定,所述底部搅拌叶呈十字交叉设置,位于所述底部搅拌叶的叶片沿着搅拌筒内壁角度呈倾斜设置,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通过底部搅拌叶将搅拌筒内壁下侧粘
连的物料刮下来,防止积料。
[0011]进一步限定,所述开关门安装有U形把手,这样的结构设计,方便工作人员打开卧式螺旋搅拌筒进行维修和检查以及清理堵塞的物料。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1、本技术在加料筒和加工组件之间增设有用于均匀搅拌物料的搅拌筒和卧式螺旋搅拌筒,搅拌筒安装电机带动传动杆和多组L形搅拌叶和底部的底部搅拌叶对物料进行搅拌,卧式螺旋搅拌筒安装第二电机带动搅拌绞龙进行搅拌和传输,其中多组L形搅拌叶呈L形设置,L形搅拌叶和传动杆之间还连接有加强杆,结构稳定,可以适用于搅拌均匀粘性较大的物料,使得在进行下一步工序之前均匀罐头生产物料,可以有效提升产品最终质量;
[0014]2、本技术为防止卧式螺旋搅拌筒出料端连接的第二传输筒5堵塞,在第二传输筒5设置第二传动杆连接转盘,第二传动杆轴身连接多个圆环和锥形杆,当第二传输筒5堵塞堵塞影响上料时,工作人员放下转盘的可收缩手柄带动第二传动杆正反方向转动,来清理堵塞,卫生又方便;
[0015]3、本技术在卧式螺旋搅拌筒一侧铰接开关门,开关门嵌设适配的密封条,这样的结构设计,不仅方便工作人员维修和清理堵塞,密封条的设置可以曾庆密封性。
附图说明
[0016]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均匀加料装置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均匀加料装置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种均匀加料装置实施例中关于传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一种均匀加料装置实施例中关于L形搅拌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一种均匀加料装置实施例中关于锥形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一种均匀加料装置实施例中关于开关门的结构示意图。
[0023]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24]加料筒1、密封轴承101;
[0025]搅拌筒2、电机201、传动杆202、第一转动轴承2021、安装环203、L形搅拌叶204、加强杆205、连接环206、圆环插块207、底部搅拌叶208;
[0026]第一传输筒3;
[0027]卧式螺旋搅拌筒4、第二电机401、搅拌绞龙402、第二转动轴承4021、开关门403、U形把手4031、密封条404;
[0028]第二传输筒5、第二传动杆501、转盘502、可收缩手柄503、圆环504、锥形杆505、第二密封轴承506。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30]如图1

6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均匀加料装置,包括加料筒1,加料筒1连接有搅
拌筒2,搅拌筒2连接有电机201,电机201的输出端连接有传动杆202,传动杆202均匀插接有多个安装环203,安装环203轴身外壁均匀连接有多个L形搅拌叶204,各个L形搅拌叶204均连接有加强杆205,多个加强杆205统一连接有一个连接环206,连接环206插接在传动杆202,传动杆202底部插接有底部搅拌叶208,搅拌筒2连接有第一传输筒3,第一传输筒3连接有卧式螺旋搅拌筒4,卧式螺旋搅拌筒4连接有第二电机401,第二电机401的输出端连接有搅拌绞龙402,卧式螺旋搅拌筒4一侧铰接有开关门403,开关门403四边嵌设有密封条404,卧式螺旋搅拌筒4一端连接有第二传输筒5,第二传输筒5贯穿连接有第二传动杆501,第二传动杆501一端连接有转盘502,转盘502铰接有可收缩手柄503,第二传动杆501轴身外表面均匀连接有多个圆环504,圆环504轴身外表面均匀安装有多个锥形杆505;
[0031]传动杆202和搅拌筒2之间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承2021,加料筒1和搅拌筒2连接有密封轴承101,卧式螺旋搅拌筒4和搅拌绞龙402之间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承4021,第二传动杆501和第二传输筒5之间连接有第二密封轴承506。
[0032]在本案实施例中,工作人员将需要传输的物料从加料筒1持续加入,开启电机201和第二电机401,电机201带动传动杆202转动,传动杆202带动安装环203和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均匀加料装置,包括加料筒(1),所述加料筒(1)连接有搅拌筒(2),所述搅拌筒(2)连接有电机(201),所述电机(201)的输出端连接有传动杆(202),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202)均匀插接有多个安装环(203),所述安装环(203)轴身外壁均匀连接有多个L形搅拌叶(204),各个所述L形搅拌叶(204)均连接有加强杆(205),多个所述加强杆(205)统一连接有一个连接环(206),所述连接环(206)插接在传动杆(202),所述传动杆(202)底部插接有底部搅拌叶(208),所述搅拌筒(2)连接有第一传输筒(3),所述第一传输筒(3)连接有卧式螺旋搅拌筒(4),所述卧式螺旋搅拌筒(4)连接有第二电机(401),所述第二电机(401)的输出端连接有搅拌绞龙(402),所述卧式螺旋搅拌筒(4)一侧铰接有开关门(403),所述开关门(403)四边嵌设有密封条(404),所述卧式螺旋搅拌筒(4)一端连接有第二传输筒(5),所述第二传输筒(5)贯穿连接有第二传动杆(501),所述第二传动杆(501)一端连接有转盘(502),所述转盘(502)铰接有可收缩手柄(503),所述第二传动杆(5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建龙章高阳覃臻刘佳俊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安福达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