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烯烃聚合反应过程中气液混合的进料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6276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烯烃制备过程中气液混合的进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制备聚烯烃过程中的所有气相物料进行混合后,得到混合气;将制备聚烯烃过程中的所有液相物料带压混合后,冷却得到混合液;最后在第一温度下,将上述步骤得到的混合气和混合液再次混合后,进行聚合反应,得到聚烯烃。该方法包括气相混合、液相混合、再气液混合三个步骤,通过控制气液相比例、温度、压力和反应停留时间等参数,使气相、液相和催化剂充分混合均匀,进而提高反应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烯烃聚合反应过程中气液混合的进料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聚烯烃溶液聚合的进料过程
,涉及一种聚烯烃制备过程中气液混合的进料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聚烯烃聚合反应过程中气液混合的进料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烯烃弹性体是高端聚烯烃的发展方向之一,是近期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项目。在绿色低碳清洁能源发展的大条件下,光伏产业发展的如火如荼,聚烯烃弹性体需求快速增长。高性能聚烯烃弹性体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主要来自于高端管材、工业管道、汽车零配件、医疗设备、假体性植入物等,利用聚烯烃弹性体改性的相关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电线电缆、机械工具、家居用品、玩具、娱乐和运动用品、鞋底、密封件、热熔胶等领域。而且聚烯烃弹性体可以取代橡胶、柔性PVC、EPDM、EPR、EMA、EVA、TPV、SBC和LDPE等材质,应用于不同产品,如汽车挡板,柔性导管,输送带,印刷滚筒,运动鞋,电线电缆、汽车部件、耐用品、挤出件、压模件、密封材料、管件和织物涂层等,也可以作为低温抗冲改良剂来改善PP的低温抗冲性能,同时可以作为热塑性弹性体运用于汽车领域。
[0003]目前聚烯烃聚合过程中的常用的气液进料方式,大致过程如下:反应所需的气相先混合,然后液相混合,最后再气液混合。但是这种常用的气液混合进料方式,会影响聚烯烃制备的反应效果。
[0004]因此,如何找到一种更为适宜的聚烯烃制备过程中的进料方式,特别是针对聚烯烃溶液聚合法的进料方式,解决上述聚烯烃制备过程中气液进料方式存在的问题,而且利于工业化应用,满足工业化应用的多方面要求,已成为业内诸多一线研究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烯烃制备过程中气液混合的进料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气液混合进料的改进方法,通过控制气液相比例、温度、压力和反应停留时间等参数,使气相、液相和催化剂充分混合均匀,进而提高反应效果,同时还适于工业化生产和实际应用。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烯烃制备过程中气液混合的进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1)将制备聚烯烃过程中的所有气相物料进行混合后,得到混合气;
[0008]将制备聚烯烃过程中的所有液相物料带压混合后,冷却得到混合液;
[0009]2)在第一温度下,将上述步骤得到的混合气和混合液再次混合后,进行聚合反应,得到聚烯烃。
[0010]优选的,所述混合的压力为0.3~10MPa;
[0011]所述混合为常温混合;
[0012]优选的,所述气相物料包括乙烯、丙烯、丁烯、氢气和氮气的一种或几种;
[0013]单个气相物料的分压在所有气相物料总压力中的占比,与该单个气相物料在所有
气相物料中的摩尔比,的比值为(0.5~2):1。
[0014]优选的,所述液相物料包括C3~C20的直链或带支链的α

烯烃、有机溶剂、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的一种或多种;
[0015]所述主催化剂包括单活性中心的茂金属催化剂和/或后茂金属催化剂。
[0016]优选的,所述α

烯烃包括包括丙烯、1

丁烯、1

戊烯、1

己烯、4

甲基
‑1‑
戊烯、1

辛烯、1

癸烯、1

十二碳烯、1

十六碳烯、1

十八碳烯和1

二十碳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7]所述主催化剂包括二苯基碳桥基

环戊二烯基

笏基二氯化锆、二苯基碳桥基

环戊二烯基

(2

二甲胺基

笏基)二氯化锆、双[2

(3',5'

二叔丁基苯基)

茚基]二氯化锆、双环戊二烯基

双苯氧基锆、乙烯基

双茚基

双苯氧基锆、双(亚水杨基

苯亚胺基)二氯化钛、[N

(3,5

二叔丁基亚水杨基)
‑2‑
二苯基磷基苯亚胺]三氯化钛、二甲基硅桥基双茚基二氯化锆、二甲基硅桥基

四甲基环戊二烯基

叔丁基氨基

二甲基钛、二甲基硅桥基
‑3‑
吡咯基茚基

叔丁基氨基

二甲基钛、五甲基环戊二烯基

(2

苯基苯氧基)

二氯化钛和五甲基环戊二烯基

(2,6

二异丙基苯氧基)

二氯化钛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8]优选的,所述助催化剂包括甲基铝氧烷化合物、改性的甲基铝氧烷化合物、三(五氟苯基)硼化合物、三苯基碳鎓四(五氟苯基)硼化合物、N,N

二甲基苯胺四(五氟苯基)硼化合物、三异丁基铝和三甲基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9]所述有机溶剂包括丁烷、异丁烷、环丁烷、正戊烷、异戊烷、甲苯和二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0]优选的,所述带压混合的压力为0.3~10MPa;
[0021]所述带压混合的具体方式包括:先将α

烯烃与有机溶剂预混合,主催化剂与有机溶剂预混合,助催化剂与有机溶剂预混合,然后将三者带压混合;或者,先将α

烯烃、部分助催化剂与有机溶剂预混合,主催化剂与有机溶剂预混合,剩余部分助催化剂与有机溶剂预混合,然后将三者带压混合。
[0022]优选的,所述冷却的温度为

35℃~

10℃。
[0023]所述第一温度为100~200℃。
[0024]优选的,所述再次混合过程中,气相分压为0.15~4MPa;
[0025]所述再次混合的压力为0.3~10MPa;
[0026]所述再次混合的时间为10~150min。
[0027]优选的,所述聚合反应的压力为1~10MPa;
[0028]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为100~200℃;
[0029]所述聚合反应的时间为5~150min。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聚烯烃制备过程中气液混合的进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制备聚烯烃过程中的所有气相物料进行混合后,得到混合气;将制备聚烯烃过程中的所有液相物料带压混合后,冷却得到混合液;最后在第一温度下,将上述步骤得到的混合气和混合液再次混合后,进行聚合反应,得到聚烯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聚烯烃溶剂聚合工艺中进料方式存在的,气液混合进料方式,会影响聚烯烃制备的反应效果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研究认为,在气液混合的过程中,反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烯烃制备过程中气液混合的进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制备聚烯烃过程中的所有气相物料进行混合后,得到混合气;将制备聚烯烃过程中的所有液相物料带压混合后,冷却得到混合液;2)在第一温度下,将上述步骤得到的混合气和混合液再次混合后,进行聚合反应,得到聚烯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的压力为0.3~10MPa;所述混合为常温混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相物料包括乙烯、丙烯、丁烯、氢气和氮气的一种或几种;单个气相物料的分压在所有气相物料总压力中的占比,与该单个气相物料在所有气相物料中的摩尔比,的比值为(0.5~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相物料包括C3~C20的直链或带支链的α

烯烃、有机溶剂、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主催化剂包括单活性中心的茂金属催化剂和/或后茂金属催化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进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α

烯烃包括包括丙烯、1

丁烯、1

戊烯、1

己烯、4

甲基
‑1‑
戊烯、1

辛烯、1

癸烯、1

十二碳烯、1

十六碳烯、1

十八碳烯和1

二十碳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主催化剂包括二苯基碳桥基

环戊二烯基

笏基二氯化锆、二苯基碳桥基

环戊二烯基

(2

二甲胺基

笏基)二氯化锆、双[2

(3',5'

二叔丁基苯基)

茚基]二氯化锆、双环戊二烯基

双苯氧基锆、乙烯基

双茚基

双苯氧基锆、双(亚水杨基

苯亚胺基)二氯化钛、[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平董全文赵春财赵大伟王昌朋赵永臣袁文博王耀伟栾波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