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趸船管线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6252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码头趸船管线施工方法,步骤一:管线敷设前准备;步骤二:管道和设备连接;步骤三:设置卷线装置;步骤四:管内穿线施工;步骤五:箱内电缆整理;步骤六:管线刷面漆。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码头趸船上设备通过柔性连廊与码头管线相连,解决趸船上设备传输信号到码头上控制中心,即要保护信号传输稳定可靠要,又能够保障传输系统在趸船随水面升降和夏季高温高湿度、冬季低温高湿度情况下经久耐用。冬季低温高湿度情况下经久耐用。冬季低温高湿度情况下经久耐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码头趸船管线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趸船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码头趸船管线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趸船为造船企业在船体总装完成下水后,进行设备安装和舾装环节进行施工作业和通道和物资转运平台。由于趸船位于码头水面区域,通过通行连廊与码头软性连接。
[0003]为有效控制非相关人员进出此区域,对区域内的工作人员安全操作和生产进行远程监督。在趸船区域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对重点安全风险区域和生产区域进行视频巡查和录像,以便随时发现风险和事后追溯。监控系统的供电系统和信号传输是整个系统的传输系统。即要保护信号传输稳定可靠要,又要求传输系统在趸船随水面升降和夏季高温高湿度、冬季低温高湿度情况下经久耐用。
[0004]目前,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一些管线施工的技术方案,如,公开号为:CN214808416U的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装置的布线结构,所述多功能装置的布线结构包括:主舰体,包括前端功能区、中间设备舱以及后端功能区,所述后端功能区设置有布线管理舱,所述中间设备舱的上方盖设有中间设备舱舱盖,所述后端功能区的上方盖设有后端功能区舱盖;码头模块,插设于所述主舰体的侧壁上,所述码头模块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线槽,所述码头模块用于将外部线路隐蔽引入所述主舰体的内部;其中,所述中间设备舱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线槽,所述后端功能区设置有第三线槽,所述第二线槽与所述第三线槽连通,以使室内输入输出线路经布线管理舱和第三线槽接入所述中间设备舱。本技术提供一种布线结构合理美观的多功能装置的布线结构。但是,该管线施工无法解决水面涨落影响线路、夏季高温高湿度和冬季低温高湿度情况下影响耐用度、管线的使用安全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趸船和连廊的管线敷设存在水面涨落影响线路、夏季高温高湿度和冬季低温高湿度情况下影响耐用度、管线的使用安全度的问题,提供一种码头趸船管线施工方法,该管线施工方法针对码头趸船上设备通过柔性连廊与码头管线相连,解决趸船上设备传输信号到码头上控制中心,即要保护信号传输稳定可靠要,又能够保障传输系统在趸船随水面升降和夏季高温高湿度,冬季低温高湿度情况下经久耐用。
[0006]本专利技术的构思之一在于,通过在码头KBG管靠近趸船的一端设置有卷线器,且配备有相对应的控制器和浮力水位传感器,三者线性连接,从而达到保障传输系统在趸船随水面升降的环境下可正常工作。
[0007]具体的,所述码头管线槽中使用KBG管作为线缆的保护管,线缆从码头管线槽到趸船上使用软性保护套管,线缆在趸船上的连接是固定的,所以在趸船随着海面的波动而上下浮动时,码头和趸船之间的线缆长度会发生变化,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码头KBG管靠近趸船的一端设置有卷线器和控制器,另设置一个浮力水位传感器在码头和趸船之间的海面上,卷线器、控制器和浮力水位传感器之间线性连接。
[0008]进一步的,在天气良好时,海面的波动是较小的,且浮力水位传感器的感观在一定的范围内,此时无电信号传入控制器,所以控制器对于卷线器的指令仍然是关闭锁扣,卷线器中的线缆被锁死,此时趸船在这样的海面波动下,基本不会有何上下浮动,因此固定长度的线缆能够满足此情况下的传输系统工作;在天气较差或潮起潮落时,海面的波动较大,且浮力水位传感器的感观在超出设定的范围,此时有电信号传入控制器,此时控制器对于卷线器的指令是打开锁扣,卷线器中的线缆能够实现收缩,此时趸船在这样的海面波动下,会有较明显的上下浮动,但码头是固定的,故而码头和趸船之间的线缆长度会发生变化,在码头和趸船线缆固定点距离变远时,卷线器中的线缆可通过趸船的拉力被拉出,在码头和趸船线缆固定点距离变近时,卷线器中的线缆可通过卷线器内部自动收缩的拉力被拉回,从而达到保障传输系统在趸船随水面升降的环境下可正常工作。
[0009]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码头趸船管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0]S1.码头线管槽使用KBG管,在敷设前涂刷两遍防锈底漆,线管槽通过固定卡件牢固固定于船体结构上,不得固定在可活动部分和其它管道上;
[0011]S2.KBG管与设备、KBG管与设备箱联接时均使用软性保护套管,软性保护套管与设备、软性保护套管与设备箱接头处均使用合适管径的锁扣;
[0012]S3.在码头上KBG管靠近趸船的一端设置有卷线器,再安装有控制器和浮力水位传感器,浮力水位传感器设置于码头和趸船之间的海面上,卷线器、控制器和浮力水位传感器采用线性连接;
[0013]S4.进行管内穿线:选择管材

管材内外清理

敷设带线(钢丝或铁丝)

线缆与带线的绑扎(绑扎处成锥形,便于穿线)

线缆连接

线缆包扎(用塑料绝缘胶带整齐缠绕);
[0014]S5.将箱内电缆应排列整齐,线路编号正确清晰,线路较多时应绑扎成束,并在箱内留有适当余量;
[0015]S6.所有管线再涂刷一遍面漆。
[0016]进一步的,在进行线缆的敷设时,需要将强电、弱点的线缆进行分管敷设,避免形成的电磁场对于弱点正常运行;屏蔽线是为减少外电磁场对电源或通信线路的影响,而专门采用的一种带金属编织物外壳的导线,这种屏蔽线也有防止线路向外辐射电磁能的作用,需要将外铜线和芯线分开压接,从而保证屏蔽层的有效性。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软性保护套管的材料可采用聚氯乙烯塑料波纹电线管,该材料具有密封性好、无渗水漏桨、环刚度高、摩擦参数小、耐老化、抗电侵蚀、柔弹力好的特点,从而增加线路在夏季高温高湿度、冬季低温高湿度情况下的使用寿命。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码头趸船管线施工方法,至少具备以下效果:1.通过设置有卷线器装置,使卷线器的开关和伸缩长度根据海面水位的高低而变化,从而避免水面涨落对趸船和连廊的管线敷设造成影响;2.通过选择使用KBG管和聚氯乙烯塑料波纹电线管,且对管线进行刷防腐面漆,从而增加线路在夏季高温高湿度、冬季低温高湿度情况下的使用寿命;3.整个线路都敷设于码头地下和趸船之上,不会妨碍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从而该管线施工的管线使用安全可靠,不对通行人员和设备产生潜在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19]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
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0020]图1为码头趸船管线施工的流程图;
[0021]图2为整体结构侧视图;
[0022]图3为海水水位高度图;
[0023]图4为卷线器中电缆伸长长度和海水水面高度的变化关系图。
[0024]图中:1、码头;2、趸船;3、海水;4、卷线器;5、浮力水位传感器;6、海底。
具体实施方式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码头趸船管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码头线管槽使用KBG管,在敷设前涂刷两遍防锈底漆,线管槽通过固定卡件牢固固定于船体结构上,不得固定在可活动部分和其它管道上;S2.KBG管与设备、KBG管与设备箱联接时均使用软性保护套管,软性保护套管与设备、软性保护套管与设备箱接头处均使用合适管径的锁扣;S3.在码头上KBG管靠近趸船的一端设置有卷线器,再安装有控制器和浮力水位传感器,浮力水位传感器设置于码头和趸船之间的海面上;S4.进行管内穿线:选择管材

管材内外清理

敷设带线

线缆与带线的绑扎

线缆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成叶松龚文勇鲜晓东贾铭姜慧唐逢爽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爱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