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强拉力塑胶绳带注塑拉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6228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强拉力塑胶绳带注塑拉头,包括绳带本体,其包括外露段以及植埋段,所述植埋段的侧表面凹设或者凸设有公形变结构,所述公形变结构与所述植埋段的端面具有间距;及,塑胶拉尾,其设置有植埋腔以及依托所述公形变结构外表面形状成型的母形变结构,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拉力性能指标值≥23kgf(≈50lbf),具有超强拉力值。与有定位孔的超强拉力塑胶绳带注塑拉头相比,克服了表面外观不完整,档次不高,不易清洗的缺陷。与2次成型的超强拉力塑胶绳带注塑拉头相比,只有1个进胶点,进胶点形状小,提高了拉头外观;绳带组分植埋在塑胶组分内的长度低于15mm,通过其独特的结构设计及采用1.5次成型工艺降低了生产周期和成本。用1.5次成型工艺降低了生产周期和成本。用1.5次成型工艺降低了生产周期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强拉力塑胶绳带注塑拉头


[0001]本技术涉及拉链配件
,更具体而言是指一种超强拉力塑胶绳带注塑拉头。

技术介绍

[0002]塑胶绳带拉头是拉链中常见的配件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服装、箱包、户外装备。
[0003]塑胶绳带拉头类型丰富多彩、各式各样,但是其基本构造相同,都由绳带组分、塑胶组分组成。绳带组分是由合成纤维编织而成,属于纤维材料;塑胶组分属于塑胶材料。绳带组分与塑胶组份结合的成型方法不同,将影响绳带与塑胶结合牢固度,直接体现在塑胶绳带拉头的拉力性能指标值。
[0004]当前,在塑胶绳带拉头制造过程中,绳带与塑胶双组份结合最常见的成型方法是注塑成型,通常称之为塑胶绳带注塑拉头。塑胶绳带注塑拉头的拉力性能指标值:行业标准值≥8kgf(≈18lbf),适用于常规用途,其结构绳带组分植埋在塑胶组分内的长度5mm至10mm。在特殊使用场景或者使用者非常规操作,常规的塑胶绳带注塑拉头中绳带与塑胶双组份存在分离脱落隐患。
[0005]为了增强绳带与塑胶的结合牢固度,提高塑胶绳带注塑拉头的拉力指标值,行业内催生出超强拉力塑胶绳带注塑拉头,其拉力性能指标值≥23kgf(≈50lbf),适用于高性能高端用途,其结构绳带组分植埋在塑胶组分内的长度超过15mm。当绳带组分植埋在塑胶组分内的长度超过15mm时,植埋在塑胶内的绳带必须采用模具结构进行固定,通常采用两种形式:其一是有定位孔的超强拉力塑胶绳带注塑拉头,此类超强拉力塑胶绳带注塑拉头在塑胶组分上下设置1个至2个定位孔,在定位孔内可以看到植埋在塑胶组分内的绳带,导致超强拉力塑胶绳带注塑拉头表面外观不完整,档次不高,且定位孔容易藏污纳垢,给消费者带来清洗困扰。其二是2次成型的超强拉力塑胶绳带注塑拉头,此类超强拉力塑胶绳带注塑拉头在塑胶组分的分型面上下设置2个进胶点,采用2次注塑成型,导致塑胶组分侧面进胶点形状偏大,影响超强拉力塑胶绳带注塑拉头外观,且2次成型生产周期偏长,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超强拉力塑胶绳带注塑拉头。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超强拉力塑胶绳带注塑拉头,包括:绳带本体,其包括外露段以及植埋段,所述植埋段的侧表面凹设或者凸设有公形变结构,所述公形变结构与所述植埋段的端面具有间距;及,塑胶拉尾,其设置有植埋腔以及依托所述公形变结构外表面形状成型的母形变结构,所述母形变结构包覆所述公形变结构,所述母形变结构凹设或者凸设在所述植埋腔的侧壁,所述植埋段填塞在所述植埋腔中,所述公形变结构的侧表面与所述母形变结构的侧表面贴合固定,所述植埋段的端面与所述植埋腔的底壁固定。
[0008]所述公形变结构与所述母形变结构为凹槽、凸环、凹孔、凸柱、螺纹或者波浪纹的
其中一种。
[0009]所述绳带本体采用合成纤维纱线编织而成。
[0010]所述绳带本体为单条绳带或者一段端口热粘在一起的对折双条绳带。
[0011]所述植埋段的长度在10mm至15mm之间。
[0012]所述公形变结构、母形变结构的长度在6mm至10mm之间。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拉力性能指标值≥23kgf(≈50lbf),具有超强拉力值。与有定位孔的超强拉力塑胶绳带注塑拉头相比,克服了表面外观不完整,档次不高,不易清洗的缺陷。与2次成型的超强拉力塑胶绳带注塑拉头相比,只有1个进胶点,进胶点形状小,提高了拉头外观;绳带组分植埋在塑胶组分内的长度低于15mm,通过其独特的结构设计及采用1.5次成型工艺降低了生产周期和成本。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18]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树叶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0]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现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超强拉力塑胶绳带注塑拉头进行说明,其包括:
[0021]绳带本体100,其包括外露段110以及植埋段120,所述植埋段120的侧表面凹设或者凸设有公形变结构130,所述公形变结构130与所述植埋段120的端面具有间距;及,
[0022]塑胶拉尾200,其设置有植埋腔210以及依托所述公形变结构130外表面形状成型的母形变结构220,所述母形变结构220包覆所述公形变结构130,所述母形变结构220凹设或者凸设在所述植埋腔210的侧壁,所述植埋段120填塞在所述植埋腔210中,所述公形变结构130的侧表面与所述母形变结构220的侧表面贴合固定,所述植埋段120的端面与所述植埋腔210的底壁固定。
[0023]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塑胶拉尾200与所述植埋段120的结合是采用塑胶绳带双组份注塑1.5次成型(具体请查看下文),上述对塑胶拉尾200内部的结构及绳带拉尾200的植埋段120的结构进行说明,是为了更清楚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的结构。
[0024]所述公形变结构130与母形变结构220配合的作用是大幅度地增加塑胶拉尾200与植埋段120双组份之间的机械连接力,因此所述公形变结构130与所述母形变结构220为凹槽、凸环、凹孔、凸柱、螺纹或者波浪纹的其中一种,只需要将公形变结构130与母形变结构220设置为能够相互贴合在一起即可(母形变结构220包覆公形变结构130),比如公形变结构130设置为凹槽,则母形变结构220则设置为可以贴在凹槽中的凸环。
[0025]所述绳带本体100采用合成纤维纱线编织而成,可以是一段单条绳带,也可以是一段端口热粘在一起的对折双条绳带。在实际制造过程中,编织好的绳带通常是以整卷的方式提供,按照设计长度进行裁切,裁切采用热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强拉力塑胶绳带注塑拉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绳带本体,其包括外露段以及植埋段,所述植埋段的侧表面凹设或者凸设有公形变结构,所述公形变结构与所述植埋段的端面具有间距;及,塑胶拉尾,其设置有植埋腔以及依托所述公形变结构外表面形状成型的母形变结构,所述母形变结构包覆所述公形变结构,所述母形变结构凹设或者凸设在所述植埋腔的侧壁,所述植埋段填塞在所述植埋腔中,所述公形变结构的侧表面与所述母形变结构的侧表面贴合固定,所述植埋段的端面与所述植埋腔的底壁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强拉力塑胶绳带注塑拉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形变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小杰陈伟祥段洪涛段建华苏本东曾鹏鹏段启明曾昭文曾纪月段启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益联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