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头戴设备的壳体、制备方法及智能头戴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655883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头戴设备的壳体、智能头戴设备的壳体的制备方法及智能头戴设备,壳体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减重框架,所述减重框架包括减重内壳和减重外壳,所述减重外壳至少由非连续长纤增强热固树脂复合材料制成,所述减重内壳由短纤增强热固树脂复合材料、短纤增强热塑树脂复合材料和热塑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制成。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智能头戴设备的壳体,不仅可以保证整体强度,而且方便制备内部复杂结构,成型方便,同时还可实现比传统塑料或金属结构AR镜腿VR头显外壳等部件减重10%~50%,减重效果明显。减重效果明显。减重效果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头戴设备的壳体、制备方法及智能头戴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可穿戴设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头戴设备的壳体、智能头戴设备的壳体的制备方法以及具有该智能头戴设备的壳体的智能头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虚拟现实产业的不断发展,该技术逐步深入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例如,年轻人利用虚拟现实VR头盔观影、玩游戏甚至畅游外太空,工厂利用AR眼镜进行远程装配,偏远山区的学生通过VR探索大山外的世界,医学院学生利用混合现实MR进行手术模拟实践等等,不断催生制造、教育、医疗、文娱等领域新场景和新业态,其应用领域广阔,市场潜力巨大。AR技术应用的一个主要障碍是产品重量所导致的用户佩戴不适感。因此,在保证性能的条件下,采用轻量化材料,满足佩戴舒适性和稳定性,成了AR结构件选材和设计的刚性需求。
[0003]与传统的塑料相比,连续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具备优异的比刚性和比强度,大量实践证明,连续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能有效地达到减重的目的,可以实现产品的轻薄化设计,从而被用于AR/VR外壳设计中。但连续性碳纤维复合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头戴设备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减重框架,所述减重框架包括减重内壳和减重外壳,所述减重外壳至少由非连续长纤增强热固树脂复合材料制成,所述减重内壳由短纤增强热固树脂复合材料、短纤增强热塑树脂复合材料和热塑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头戴设备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连续长纤增强热固树脂复合材料由非连续长纤碳纤维与热固树脂复合而成,所述非连续长纤碳纤维的纤维长度为10mm~100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头戴设备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固树脂为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

甲醛树脂、不饱和树脂、聚氨酯和聚酰亚胺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头戴设备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纤增强热固树脂复合材料由短纤增强材料与热固树脂复合而成,所述短纤增强热塑树脂复合材料由短纤增强材料与热塑树脂复合而成,所述短纤增强材料的纤维长度为1mm~5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头戴设备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纤增强材料为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和聚丙烯纤维中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智能头戴设备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树脂为PE

聚乙烯、PP

聚丙烯、PS

聚苯乙烯、PA

聚酰胺、POM

聚甲醛、PC

聚碳酸酯、聚苯醚、聚砜和PC/ABS合金中的至少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头戴设备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整体形成为所述减重框架。8.一种智能头戴设备的壳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选择非连续长纤碳纤维热固树脂复合材料预浸料和短纤增强热固树脂复合材料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红荣李忠军王有方
申请(专利权)人:怡力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