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声敏剂在制备克服肿瘤化疗耐药的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5816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纳米声敏剂在制备克服肿瘤化疗耐药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纳米声敏剂为包覆结构,利用外层的生物膜包覆内层的负载化疗药物的纳米颗粒,纳米声敏剂可降低化疗药物的泵出,提高细胞内化疗药物的蓄积浓度;纳米声敏剂结合声动力治疗,通过声波的物理方式提高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降低药物的使用量和毒副作用,效果显著,更易实现;先利用纳米颗粒负载化疗药物,制得负载化疗药物的纳米颗粒,再与生物膜共混,制得纳米声敏剂,方法简便易操作,无需加热,能耗小,容易实现大规模制备。规模制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纳米声敏剂在制备克服肿瘤化疗耐药的药物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材料
,更具体地,涉及纳米声敏剂在制备克服肿瘤化疗耐药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脑肿瘤是一类恶性程度高,治疗难度大的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脑肿瘤在临床上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放疗和化疗。由于脑胶质瘤的侵袭性和浸润性生长特性,通过手术的方式无法彻底切除所有肿瘤细胞,极易复发;放疗又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化疗成为了脑胶质瘤治疗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化疗治疗的过程中,肿瘤细胞会将药物从细胞内泵出,降低细胞内药物蓄积浓度,极易产生多药耐药作用(MDR),导致化疗疗效的降低。因此,如何克服化疗耐药,进一步提高化疗药物的利用效率,成为脑胶质瘤治疗的关键。
[0003]针对目前脑肿瘤化疗存在的难题:

肿瘤细胞自身的化疗耐药作用,使得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降低化疗药物利用率;

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大,加大药物的浓度又会给机体带来严重的毒副作用;

肿瘤细胞对药物的P

gp外排作用,增加了化疗药物的泵出,降低了细胞内药物蓄积浓度,进一步限制了化疗药物的应用。
[0004]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提高化疗药物利用率、减小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方法,以克服化疗耐药的问题,实现化疗药物高效的化疗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纳米声敏剂在制备克服肿瘤化疗耐药的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纳米声敏剂能够抑制P

gp外排作用,提高细胞内药物蓄积浓度,而且还对超声具有敏感性,应用在化疗中,利用超声能够抑制相关耐药基因(HSF

1、MDR1、P

gp和tp53)的表达,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进而实现化疗药物高效的化疗效率。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纳米声敏剂。
[0007]具体地,一种纳米声敏剂,所述纳米声敏剂为包覆结构,所述包覆结构包括外层和内层,所述外层为生物膜,所述内层为负载化疗药物的纳米颗粒。
[0008]本专利技术的纳米声敏剂包括外层和内层,外层包覆了生物膜,能够利用生物膜伪装主动抑制P

gp外排作用,降低化疗药物的泵出,提高细胞内药物蓄积浓度,提高纳米声敏剂的生物相容性、稳定性以及肿瘤细胞的摄取效率;另外,本专利技术还利用纳米颗粒负载化疗药物,纳米载药系统有助于克服肿瘤细胞多药耐药作用,进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率,使得化疗药物可以进一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以及杀死肿瘤细胞。纳米声敏剂中负载的化疗药物本身具有良好的化疗作用,进一步将纳米声敏剂结合声动力治疗,通过声波的作用,可以产生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来降低耐药基因,通过克服肿瘤耐药性来增加化疗药物的效果,达到更少的药物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0009]优选地,所述负载化疗药物的纳米颗粒和生物膜的质量比为1:(0.5

2)。
[0010]优选地,所述化疗药物按质量百分数计,为所述纳米声敏剂的5

50%。
[0011]优选地,所述化疗药物为柔红霉素、多柔比星、伊达比星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2]优选地,所述生物膜为细胞膜。
[0013]更优选地,所述生物膜为肿瘤细胞膜、巨噬细胞膜、自然杀伤细胞膜、中性粒细胞膜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4]优选地,所述纳米颗粒为聚谷氨酸钠(PGA)和/或聚天冬氨酸(Asp)。
[0015]优选地,所述纳米声敏剂的平均粒径为50

100nm。
[0016]更优选地,所述纳米声敏剂的平均粒径为80

100nm。
[0017]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纳米声敏剂的制备方法。
[0018]一种纳米声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9]利用纳米颗粒负载化疗药物,制得负载化疗药物的纳米颗粒,然后将负载化疗药物的纳米颗粒和生物膜混合,制得所述纳米声敏剂。
[0020]优选地,所述将负载化疗药物的纳米颗粒和生物膜混合后,还包括采用物理挤压法,制得所述纳米声敏剂。利用生物膜的流动性,通过物理挤压法(例如挤膜器等物理手段),可以将生物膜包覆于纳米颗粒表面。
[0021]优选地,所述物理挤压法为采用挤膜器进行挤压。
[0022]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纳米声敏剂的应用。
[0023]一种纳米声敏剂在制备声动力联合化学治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0024]一种纳米声敏剂在制备克服肿瘤化疗耐药的药物中的应用。
[0025]优选地,所述声动力联合化学治疗包括对患者施用所述纳米声敏剂,然后再以声波作用于患者的肿瘤部位,所述声波为超声波。
[0026]优选地,所述超声波的功率为0.5

3W/cm2,所述超声波的频率为1

3MHz。
[0027]更优选地,所述超声波的功率为1.5

3W/cm2,所述超声波的频率为1

2MHz。
[0028]优选地,所述超声波的作用时间为3

5分钟。
[0029]优选地,所述肿瘤药物为脑肿瘤药物。
[0030]优选地,所述脑肿瘤药物为人脑胶质瘤药物。
[003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3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纳米声敏剂为包覆结构,利用外层的生物膜包覆内层的负载化疗药物的纳米颗粒,利用生物膜伪装抑制P

gp外排作用,降低化疗药物的泵出,提高了细胞内化疗药物的蓄积浓度,降低了药物的使用量,大大降低了治疗时带来的毒副作用;利用纳米颗粒负载化疗药物,有助于克服肿瘤细胞多药耐药作用;
[0033](2)本专利技术先利用纳米颗粒负载化疗药物,制得负载化疗药物的纳米颗粒,再与生物膜共混,利用生物膜的流动性,将生物膜包覆于纳米颗粒表面,制得纳米声敏剂,方法简便易操作,无需加热,能耗小,容易实现大规模制备;
[0034](3)本专利技术采用纳米声敏剂结合声动力治疗,化疗药物在超声下具有声动力效果,纳米声敏剂超声后发生氧化应激(OS),产生活性氧物质(ROS),降低相关耐药基因(HSF

1、MDR1、P

gp和tp53)的表达,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主动抑制P

gp外排作用,降低了化疗药物的泵出、提高了细胞内药物蓄积浓度,逆转了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可以通
过超声的物理方式提高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从而产生比游离化疗药物更强的化疗效果,而且通过超声克服化疗耐药的方法简单,成本低,易操作,通过超声抑制肿瘤多药耐药性相比于其他联合治疗等手段,效果显著,毒副作用较小,更易实现。
附图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声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声敏剂为包覆结构,所述包覆结构包括外层和内层,所述外层为生物膜,所述内层为负载化疗药物的纳米颗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声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化疗药物的纳米颗粒和生物膜的质量比为1:(0.5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声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化疗药物按质量百分数计,为所述纳米声敏剂的5

5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声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化疗药物为柔红霉素、多柔比星、伊达比星中的一种或几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声敏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颗粒为聚谷氨酸钠和/或聚天冬氨酸。6.权利要求1

5任一项所述纳米声敏剂的制备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林涛梁锐晶任健郑明彬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