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转场装置、环轨起重机、转场系统及转场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5776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轨道转场装置、环轨起重机、转场系统及转场方法,转台机构包括转台基架和安装于转台基架纵向的两个滑台,两个滑台能相对转台基架沿纵向靠近远离;行走机构,滑台上设置有两个间隔设置的行走机构,行走机构用于和直轨或环轨配合;转场机构,包括行走顶升组件和回转组件,行走机构依次通过行走顶升组件、回转组件和滑台的底面连接,行走顶升组件用于将行走机构抬起或落地,回转组件用于带动行走机构相对滑台回转。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轨道转场装置通过可伸缩转台机构、可偏转行走机构以及能顶升和回转的转场机构,能同时实现环轨和直轨之间的变轨、交叉直轨间的变轨以及不同直径环轨间的变轨,提高了转场灵活性和场地适应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转场装置、环轨起重机、转场系统及转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转场
,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转场装置、环轨起重机及转场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环轨起重机脱胎于履带式起重机,即将传统履带起重机的回转支撑替换为大直径环轨,并通过多台环轨小车实现载荷由臂架到轨道的传递。具有回转半径大、整机稳定性好、抗侧倾能力强、接地比压小的特点。在核电、石油化工领域超长、超重、超大装备的吊装任务中,具有履带起重机无可比拟的优势。
[0003]在大场地作业时,为满足多个工位的吊装,环轨起重机需要具备一定的转场能力。然而,一般的环轨起重机行走机构仅能适应一种环形轨道,以固定的姿态沿环轨移动,进而带动整机回转。当需要转场时,必须将起重机拆解、模块转运,并重新组装、重新铺设轨道、重新进行整机调试,然后才能继续作业。由于环轨起重机尺寸庞大,结构复杂,这种重新拆解组装的转场方式操作复杂、费时费力。
[0004]国内外一些吊装公司和研究机构对环轨起重机整机移位转场方式进行了研究,现有的整机移位转场方式有:

通过大型平板车托运转场;

自带附加行走机构转场;

铺设转场轨道。但方式
①②
需要额外的大型辅助设备,成本高昂,操作过程非常复杂,方式

仅能实现环轨起重机在环轨和特定轨距直轨之间的换轨。在场地存有障碍物或空间受限情况下,往往难以满足上述严格的轨道尺寸要求,换轨转场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的局限性。综合以上分析,现有环轨起重机通过换轨进行整机转场的方式,当场地存在一定障碍或空间受限时,往往难以满足比较严格的轨道尺寸要求,换轨转场功能失效,使得整机转场灵活性仍然较差,场地适应性依然有限,难以充分发挥环轨起重机的吊装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轨道转场装置、环轨起重机、转场系统及转场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轨道转场装置灵活性差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轨道转场装置,其中,所述轨道转场装置包括:转台机构,包括转台基架和分别安装于所述转台基架纵向两侧的两个滑台,两个所述滑台能沿纵向彼此靠近或远离;行走机构,所述滑台上设置有两个横向间隔设置的所述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用于和直轨或环轨配合;转场机构,包括行走顶升组件和回转组件,所述行走机构依次通过所述行走顶升组件、所述回转组件和所述滑台的底面连接,所述行走顶升组件用于将所述行走机构抬起或落地,所述回转组件用于带动所述行走机构相对所述滑台回转。
[0007]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轮组,包括一级平衡梁和连接于所述一级平衡梁两端的滚轮;多级平衡梁组件,包括从下向上通过竖直铰链依次堆叠连接且设置有偏转驱动件的多级平衡梁,位于底部的所述多级平衡梁的两端通过所述竖直铰链连接所述
一级平衡梁,位于顶部所述多级平衡梁连接所述滑台。
[0008]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多级平衡梁分别为二级平衡梁、三级平衡梁、四级平衡梁以及五级平衡梁,所述一级平衡梁、所述二级平衡梁以及所述三级平衡梁延伸方向一致且位第一平面,所述四级平衡梁位于第二平面,所述五级平衡梁位于第三平面。
[0009]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回转组件包括:传动件,固定于所述滑台;回转驱动件,安装于所述五级平衡梁,用于向所述传动施加推动力,并通过所述传动件的反作用力推动所述五级平衡梁回转。
[0010]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行走顶升组件包括:内筒,设置于所述五级平衡梁的下端面;外筒,套设于所述内筒外侧;行走顶升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内筒并用于驱动所述外筒相对所述内筒伸出或收缩。
[0011]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行走机构设置有用于将所述行走机构抱死或解锁的刹车器;或者,所述转台机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转台基架并用于支撑所述转台基架的转台支撑组件。
[0012]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转台基架包括垂直连接的纵向延伸的长边和横向延伸的短边,两个所述滑台套设于所述长边外的两端,并能沿所述长边相对滑动,所述滑台上的两个所述行走机构相对所述短边间隔设置。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环轨起重机,所述环轨起重机包括主臂、配重器和如上所述的轨道转场装置,所述主臂和所述配重器分别对应设置于两个所述滑台。
[0014]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环轨起重机还包括卷扬器、超起桅杆以及连接所述配重器和超起桅杆的桅杆支架。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转场系统,所述转场系统包括轨道网和轨道转场装置,所述轨道转场装置用于和所述轨道网配合,所述轨道网包括:至少两个干线轨,任意两个所述干线轨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环轨交汇连接形成第一转场区;至少两个支线轨,所述支线轨的轨距小于所述干线轨的轨距,所述支线轨和所述干线轨连接形成第二转场区,至少一条所述支线轨上间隔铺设有所述第一环轨和第二环轨,所述第二环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环轨的直径,所述第二环轨和所述支线轨交汇形成第三转场区,所述第一环轨和所述支线轨交汇连接形成第四转场区。
[0016]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干线轨的轨距为L,所述支线轨的轨距为W,两个所述行走机构之间的伸缩间距最大为L1,最小为L2,所述干线轨的轨距L应满足L2≤L≤L1,所述第一环轨的直径和所述第二环轨的直径均大于并小于
[0017]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轨和所述第二环轨的轨道宽度均为a,所述干线轨和所述支线轨的轨道宽度均为d,d>a。
[0018]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干线轨和所述支线轨垂直连接,所述支线轨的轨距与两个所述行走机构相对所述短边的间距相同。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应用于所述转场系统的转场方法,所述转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步骤S10,获取转场指令,根据所述转场指令控制所述轨道转场装置移动至指定转场位置,控制所述行走顶升组件将所述行走机构抬起并脱离所述轨道网;
[0021]步骤S20,根据所述转场指令和所述轨道转场装置的当前行车状态判断是否需要对所述行走机构进行轨迹偏转;
[0022]步骤S30,若不需要进行轨迹偏转,控制所述回转组件回转所述行走机构,直至所述行走机构和所述转场指令内包含的指定轨道平行,控制所述滑台进行伸缩作业,直至所述行走机构和所述指定轨道对齐,控制所述行走顶升组件将所述行走机构落地至所述轨道网。
[0023]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转场方法还包括:
[0024]步骤S40,若需要进行轨迹偏转,控制所述行走机构进行偏转作业,直至所述行走机构的行走轨迹和所述指定轨道的轨道轨迹匹配,控制所述回转组件将所述行走机构回转至与所述指定轨道平行,控制所述滑台进行伸缩作业,直至所述行走机构和所述指定轨道对齐,控制所述行走顶升组件将所述行走机构落地至所述轨道网。
[0025]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转场方法,所述转场方法包括:
[0026]步骤S10,获取转场指令,根据所述转场指令控制所述轨道转场装置移动至指定转场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转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转场装置(100)包括:转台机构(1),包括转台基架(11)和分别安装于所述转台基架(11)纵向两侧的两个滑台(12),两个所述滑台(12)能沿纵向彼此靠近或远离;行走机构(2),所述滑台(12)上设置有两个横向间隔设置的所述行走机构(2),所述行走机构(2)用于和直轨或环轨配合;转场机构(3),包括行走顶升组件(31)和回转组件(32),所述行走机构(2)依次通过所述行走顶升组件(31)、所述回转组件(32)和所述滑台(12)的底面连接,所述行走顶升组件(31)用于将所述行走机构(2)抬起或落地,所述回转组件(32)用于带动所述行走机构(2)相对所述滑台(12)回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转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2)包括:轮组(21),包括一级平衡梁(211)和连接于所述一级平衡梁(211)两端的滚轮(212);多级平衡梁组件(22),包括从下向上通过竖直铰链(222)依次堆叠连接且设置有偏转驱动件(223)的多级平衡梁(221),位于底部的所述多级平衡梁(221)的两端通过所述竖直铰链(222)连接所述一级平衡梁(211),位于顶部所述多级平衡梁(221)连接所述滑台(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转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平衡梁(221)分别为二级平衡梁(221a)、三级平衡梁(221b)、四级平衡梁(221c)以及五级平衡梁(221d),所述一级平衡梁(211)、所述二级平衡梁(221a)以及所述三级平衡梁(221b)延伸方向一致且位第一平面,所述四级平衡梁(221c)位于第二平面,所述五级平衡梁(221d)位于第三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转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组件(32)包括:传动件,固定于所述滑台(12);回转驱动件(323),安装于所述五级平衡梁(221d),用于向所述传动施加推动力,并通过所述传动件的反作用力推动所述五级平衡梁(221d)回转。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转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顶升组件(31)包括:内筒,设置于所述五级平衡梁(221d)的下端面;外筒(311),套设于所述内筒外侧;行走顶升驱动件,安装于所述内筒并用于驱动所述外筒(311)相对所述内筒伸出或收缩。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轨道转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2)设置有用于将所述行走机构(2)抱死或解锁的刹车器;或者,所述转台机构(1)还包括安装于所述转台基架(11)并用于支撑所述转台基架(11)的转台支撑组件(13)。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轨道转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基架(11)包括纵向延伸的长边(111)和横向延伸的短边(112),两个所述滑台(12)套设于所述长边(111)外的两端,并能沿所述长边(111)相对滑动,所述滑台(12)上的两个所述行走机构(2)相对所述短边(112)间隔设置。8.一种环轨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轨起重机(200)包括主臂(210)、配重器(220)和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轨道转场装置(100),所述主臂(210)和所述配重器(220)分别对应设置于两个所述滑台(1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环轨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轨起重机(200)还包括卷扬器(230)、超起桅杆(240)以及连接所述配重器(220)和超起桅杆(240)的桅杆支架(250)。10.一种转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场系统包括轨道网(300)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轨道转场装置(100),所述轨道转场装置(100)用于和所述轨道网(300)配合,所述轨道网(300)包括:至少两个干线轨(310),任意两个所述干线轨(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莉刘硕付玲佘玲娟王汉松刘延斌张玉柱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