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透水路面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5573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透水道路领域,涉及一种半透水路面排水结构,包括集水组件;集水组件包括安装在透水基层和垫层交接面且分别延伸到透水基层和垫层的渗透暗管、埋设在路侧土壤内路缘石条,且路缘石条开设有与渗透暗管连通的第一集水腔、埋设在土壤中并设置并设置路缘石条下方并通过管道与第一集水腔连通的集水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有安装在渗水基层和垫层之间的渗水暗管、开设有第一集水腔的路缘石条、集水井和安装在集水井内的悬浮阀组件和溢流管以及安装在自然土基内的布水管,对半透水道路内被垫层截留的水进行高效的集中收集并通过集水井和布水管,将水均匀的扩散到夯土层下方的自然土基内,避免雨水下渗夯土层冲毁路基降低路基稳定性。稳定性。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透水路面排水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透水道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半透水路面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刚性路面透水基层能有效的排除路面渗入水,但同时又增加了渗入路面结构内的水分通过透水基层继续向下渗的可能。因此,在透水基层下必须设置不透水垫层(防渗底基层),以防止表面水下渗到路基,影响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0003]而传统路基和路面基层材料为低透水性材料且无排水结构,渗入路面结构内的自由水很难沿路基下部向底部或两侧排走,长时间围封在结构内部,造成路基、结构层材料被浸润,强度降低,道路结构承载力下降。在交通荷载耦合作用下可能危及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和道路的安全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透水路面排水结构,可以实现半透水道路的快速排水,提高排水效率同时保证路基安全。
[0006]2.技术方案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半透水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透水路面排水结构,包括自然土基(7)以及从自然土基(7)依次从下到上施工的夯土层(6)、防渗透层(5)、垫层(3)、透水基层(2)和透水面层(1),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组件和布水组件,所述集水组件包括安装在透水基层(2)和垫层(3)交接面且分别延伸到透水基层(2)和垫层(3)的渗透暗管(8)、埋设在路侧土壤内路缘石条(9),且路缘石条(9)开设有与所述渗透暗管(8)连通的第一集水腔(901)、埋设在土壤中并设置并设置路缘石条(9)下方并通过管道与第一集水腔(901)连通的集水井(11);所述布水组件包括埋设在所述自然土基(7)内的布水管(13)、连通所述布水管(13)和集水井(11)的第二下水管(12);所述集水井(11)内设有渗水量调节组件;所述渗水量调节组件包括安装在第二下水管(12)与集水井(11)连通处的悬浮阀组件和安装在集水井(11)远离悬浮阀组件一侧的溢流管(18),悬浮阀组件包括安装在第二下水管(12)与集水井(11)连通处的半球罩(14)、嵌套在半球罩(14)内且与半球罩(14)铰接的半球阀(15)、与半球阀(15)前端固定连接的连杆(16)、与连杆(16)远离半球阀(15)的一端固定连接的浮球(17);所述溢流管(18)为虹吸管,溢流管(18)位于集水井(11)内侧的出水口与半球阀(15)等高,溢流管(18)的外端出水口低于集水井(11)的下端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透水路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排水结构,所述第二排水结构包括开设在路缘石条(9)上部且开口高于渗水面层(1)的第二集水腔(902)、将第二集水腔(902)与第一下水管(10)连通的第三下水管(1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透水路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暗管(8)之间填充有隔绝透水基层(2)和垫层(3)的中间垫层(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透水路面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暗管(8)为沿着道路宽度方向水平设置的圆管,所述渗透暗管(8)上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渗水孔(8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徐晶晶刘珺李云峰张鹏鹏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