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高温热换装置的自平衡式基础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5330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高温热换装置的自平衡式基础结构,包括:滑动支座、固定支座、两组侧立柱、基础横梁、高强钢绞线、钢绞线分接头、电驱张紧器。其中,固定支座位于滑动支座的一侧,第一组侧立柱分别固定安装在滑动支座的两侧,第二组侧立柱分别固定安装固定支座的两侧,两个基础横梁分别固定设置在两组侧立柱的顶部,两根高强钢绞线固定安装在两个基础横梁之间,通过钢绞线分接头形成合并段,并在合并段接入电驱张紧器用于两根高强钢绞线的张紧;从而牵引传动滑动支座、固定支座相向变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电驱张紧器张紧的作用下对滑动支座和固定支座产生作用力,用以平衡热换装置因热胀效应对基础结构的摩擦力。置因热胀效应对基础结构的摩擦力。置因热胀效应对基础结构的摩擦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高温热换装置的自平衡式基础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卧式高温热换装置的自平衡式基础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用于存储换热介质或冷却介质的装置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行业,前者称为热换装置,后者称为冷换装置,该种装置本体材质一般为钢材,形状根据工艺需要分为卧式罐体和立式罐体,装置的配套基础根据设备安装高度、罐体直径大小分为钢筋混凝土墙式基础、π型支架基础等等。
[0003]目前此类热换装置基础的设计依据《石油化工冷换设备和容器基础设计规范》SH/T 3058

2016执行,须考虑设备自重、介质重、水平地震荷载及风荷载,当换热介质的温度高于80℃时,需考虑装置热膨胀对基础产生的摩擦力和水平地震荷载同时作用的组合工况。装置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受力性能的显著特点是竖向受压承载力高、水平抗弯承载力相对较低。尤其对于地基土为软土区域场地,桩基水平承载力较低,水平荷载对基础和桩基的设计、工程造价将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0004]近年来,大型导热油罐在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中应用日趋广泛,用于吸收压缩机压缩空气过程所释放的热量,减少储能过程的能量损失,以提高储能系统的整体转换效率,是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核心装置之一。以江苏金坛井井盐穴60MW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项目的导热油罐装置为例,单个储罐储油量接近1000t,高温罐导热油工作温度高达340℃,低温罐的温度接近90℃,且导热油每天需热

冷状态交变循环一次。由于介质温度均高温远高于80℃,导热油管基础必须考虑水平地震荷载与摩擦力,且由于介质温度每天冷—热交替循环一次,摩擦力实际为交变荷载,基础结构须同时考虑疲劳断裂性能,基础设计难度和工程造价相比常规热换装置基础将会大幅度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卧式高温热换装置的自平衡式基础结构用于对热换装置进行支撑,通过第一组侧立柱和第二组侧立柱、两组基础横梁分别与热换装置底座进行固定连接,使滑动支座和固定支座相对设置在热换装置的两端;滑动支座和固定支座之间通过两根高强钢绞线进行牵引固定,通过电驱张紧器对高强钢绞线施加张拉力,对滑动支座和固定支座产生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朝向装置中心的作用力,用以平衡热换装置因热胀效应作用在支座顶部的摩擦力,大幅减小基础结构在正常使用时的内力和疲劳损伤,降低基础的工程造价。
[0006]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卧式高温热换装置的自平衡式基础结构,该基础结构设置在热换装置的底部,用于对热换装置进行支撑,包括:
[0007]滑动支座,位于滑动支座一侧的固定支座,分别固定安装在滑动支座两侧的第一组侧立柱,分别固定安装固定支座两侧的第二组侧立柱,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组侧立柱和
第二组侧立柱顶部的两个基础横梁,固定安装在两个基础横梁之间的两根高强钢绞线,设置在两根高强钢绞线上的钢绞线分接头;
[0008]所述两根高强钢绞线通过钢绞线分接头形成合并段,并在合并段接入电驱张紧器用于两根高强钢绞线的张紧;
[0009]所述两根高强钢绞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基础横梁的四端固定,并在电驱张紧器的作用下牵引滑动支座、固定支座相向变形。
[00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基础横梁顶部分别设有第一支座板和第二支座板,所述第一支座板和第二支座板均用于与热换装置底座固定设置。
[001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座板位于滑动支座上,所述第一支座板的材质为钢板或聚四氟乙烯板;所述第二支座板的材质为钢板;所述第一支座板和第二支座板的厚度为12mm~20mm。
[001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侧立柱和第二组侧立柱的顶部内预埋有锚栓,所述锚栓贯穿过第一支座板、第二支座板、热换装置底座,用于将第一支座板、第二支座板分别与热换装置底座固定联接。
[0013]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热换装置底座上开设有长螺孔用于与锚栓固定的同时释放装置热胀变形。
[0014]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基础横梁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孔道,所述孔道从基础横梁的内侧面贯穿至基础横梁的外侧面与外界连通,且在孔道贯穿出的外侧面上设置有钢绞线锚固支座;
[0015]所述钢绞线锚固支座上安装有用于与高强钢绞线端部固定连接的锚具;
[0016]所述钢绞线锚固支座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别安装在两个基础横梁与第一组侧立柱、第二组侧立柱的连接处。
[001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电驱张紧器分别与热换装置中的温感电阻和电子液位计电联,所述电驱张紧器根据温感电阻和电子液位的信号变化启动,从而调整高强钢绞线的张紧力。
[001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两根高强钢绞线在钢绞线分接头处形成的夹角小于30
°

[0019]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20](1)热换装置通过两端的热换装置底座分别与两组基础横梁、第一组侧立柱和第二组侧立柱固定连接,进而使滑动支座和固定支座相对设置在热换装置的两端;滑动支座和固定支座之间通过两根高强钢绞线进行牵引固定;并通过电驱张紧器对高强钢绞线施加张拉力,对滑动支座和固定支座产生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朝向装置中心的作用力,用以平衡热换装置因热胀效应作用在支座顶部的摩擦力,大幅减小基础结构在正常使用时的内力和疲劳损伤,降低基础的工程造价;
[0021](2)通过自平衡式基础结构的平衡自设计,对热换装置大幅度降低热胀效应所产生的摩擦力影响,进而可以在同等支撑条件下增加热换装置的重量。
[0022](3)在摩擦力影响降低的情况下,热换装置基础设计的控制工况水平力荷载大幅度降低,基础立柱所承担的倾覆弯矩大幅度减少,基础及立柱的尺寸、基础的地基处理可以大幅度优化。同时基础立柱顶部的支座板材质灵活性更大,可以采用钢板支座取代造价昂
贵的聚四氟乙烯板支座。以上两点可使热换装置基础的造价大幅度降低,即便考虑电驱张紧器、钢绞线的成本在内,仍具有相当的经济性优势。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
[0024]图2为本技术支座结构俯视图;
[0025]图3为本技术支座结构侧视图;
[0026]图4为本技术支座结构顶部放大图;
[0027]图5为本技术固定支座详图;
[0028]图6为本技术滑动支座详图。
[0029]附图标记:10

第一组侧立柱;11

第二组侧立柱;2

基础横梁; 3

高强钢绞线;4

电驱张紧器;5

热换装置;50

温感电阻;51

电子液位计;52

热换装置底座;6

钢绞线分接头;7

钢绞线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高温热换装置的自平衡式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础结构设置在热换装置的底部,用于对热换装置进行支撑,包括:滑动支座,位于滑动支座一侧的固定支座,分别固定安装在滑动支座两侧的第一组侧立柱,分别固定安装固定支座两侧的第二组侧立柱,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组侧立柱和第二组侧立柱顶部的两个基础横梁,固定安装在两个基础横梁之间的两根高强钢绞线,设置在两根高强钢绞线上的钢绞线分接头;所述两根高强钢绞线通过钢绞线分接头形成合并段,并在合并段接入电驱张紧器用于两根高强钢绞线的张紧;所述两根高强钢绞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基础横梁的四端固定,并在电驱张紧器的作用下牵引滑动支座、固定支座相向变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高温热换装置的自平衡式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基础横梁顶部分别设有第一支座板和第二支座板,所述第一支座板和第二支座板均用于与热换装置底座固定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卧式高温热换装置的自平衡式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板位于滑动支座上,所述第一支座板的材质为钢板或聚四氟乙烯板;所述第二支座板的材质为钢板;所述第一支座板和第二支座板的厚度为12mm~2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高温热换装置的自平衡式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玲王辉熠陈坤李小红余俊伟张保龙王晓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