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载分布式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基线估计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5220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05
本申请提供一种星载分布式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基线估计方法,包括:确定主、辅卫星的延时定标参数;如果所述延时定标参数满足定标条件,基于所述延时定标参数和所述主、辅卫星的拟合轨迹参数,确定地面控制点对应所述主、辅卫星成像时间的主、辅卫星轨迹位置;基于所述主、辅卫星轨迹位置确定所述地面控制点的基线矢量参数。同时,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星载分布式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基线估计装置,可以对系统延时误差进行校正,提高基线估计精度。提高基线估计精度。提高基线估计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星载分布式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基线估计方法及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雷达信号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星载分布式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基线估计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星载分布式InSAR(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是InSAR技术和卫星编队技术结合的星载对地观测系统,广泛应用于高精度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字地面高程模型)生产及地形形变监测等。基线是影响DEM生成的重要干涉参数,其不仅决定了干涉过程中平地相位的去除,更直接影响着DEM高程精度。
[0003]目前存在的基线估计方法主要有四类:基于影像配准偏移量的方法、基于外部DEM的方法、基于平地相位的方法和基于干涉图条纹率的方法。当前的技术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未考虑系统延时误差的影响,精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星载分布式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基线估计方法及装置,能够对系统延时误差进行校正,提高基线估计精度。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星载分布式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基线估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7]确定主、辅卫星的延时定标参数;
[0008]如果所述延时定标参数满足定标条件,基于所述延时定标参数和所述主、辅卫星的拟合轨迹参数,确定地面控制点对应所述主、辅卫星成像时间的主、辅卫星轨迹位置;
[0009]基于所述主、辅卫星轨迹位置确定所述地面控制点的基线矢量参数。
[0010]上述方案中,所述延时定标参数满足定标条件,包括:
[0011]基于所述延时定标参数中的方位向时间参数和距离向时间参数确定所述地面控制点对应的主、辅卫星斜距参数;
[0012]计算所述主、辅卫星斜距参数与斜距参考参数之间的斜距差;
[0013]利用所述斜距差计算延时误差更新量;
[0014]将所述所述延时误差更新量与阈值进行比较;
[0015]如果比较结果表征所述延时误差更新量小于所述阈值,确定所述延时定标参数满足定标条件。
[0016]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0017]如果比较结果表征所述延时误差更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利用最小二乘法的方式对所述方位向时间参数和距离向时间参数进行修正,直到所述延时误差更新量小于所述阈值。
[0018]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延时定标参数和所述主、辅卫星的拟合轨迹参数,确定地面控制点对应所述主卫星成像时间的主卫星轨迹位置,包括:
[0019]基于所述延时定标参数中主卫星的方位向时间参数和距离向时间参数确定所述地面控制点对应的方位向采样时间;
[0020]基于所述拟合轨迹参数中时间参数与位置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方位向采样时间对应的目标轨迹位置;
[0021]基于所述目标位置参数确定所述地面控制点对应所述主卫星成像时间的主卫星轨迹位置。
[0022]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延时定标参数和所述主、辅卫星的拟合轨迹参数,确定地面控制点对应所述辅卫星成像时间的辅卫星轨迹位置,包括:
[0023]基于所述延时定标参数中辅卫星的方位向时间参数和距离向时间参数确定所述辅卫星接收所述地面控制点回波的接收时间和发射时间;
[0024]基于所述拟合轨迹参数中时间参数与位置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接收时间和所述发射时间对应的目标轨迹位置;
[0025]基于所述目标位置参数确定所述地面控制点对应所述辅卫星成像时间的辅卫星轨迹位置。
[0026]上述方案中,在所述基于所述延时定标参数和所述主、辅卫星的拟合轨迹参数,确定地面控制点对应所述主、辅卫星成像时间的主、辅卫星轨迹位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7]基于所述主、辅卫星的第一数据,确定所述主、辅卫星的状态矢量参数;
[0028]根据所述状态矢量参数对所述主、辅卫星的轨迹参数进行拟合,得到所述拟合轨迹参数。
[0029]上述方案中,所述确定主、辅卫星的延时定标参数,包括:
[0030]基于所述主、辅卫星的第二数据,获取所述主、辅卫星的方位向时间参数和距离向时间参数;
[0031]将所述方位向时间参数和距离向时间参数确定为所述主、辅卫星的延时定标参数。
[0032]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0033]确定所述基线矢量参数随时间的变化率参数;
[0034]基于所述基线矢量参数拟合所述变化率参数,得到所述主、辅卫星的整景图像像素点的基线矢量参数。
[0035]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0036]获取所述地面控制点的地理坐标参数;
[0037]将所述地理坐标参数转换为地心地固坐标系下的地理坐标参数;
[0038]所述基于所述延时定标参数中的方位向时间参数和距离向时间参数确定所述地面控制点对应的主、辅卫星斜距参数,包括:
[0039]基于所述延时定标参数中的方位向时间参数、距离向时间参数和所述地心地固坐标系下的所述地理坐标参数确定所述主、辅卫星斜距参数。
[0040]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星载分布式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基线估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0041]确定单元,用于确定主、辅卫星的延时定标参数;以及用于如果所述延时定标参数满足定标条件,基于所述延时定标参数和所述主、辅卫星的拟合轨迹参数,确定地面控制点对应所述主、辅卫星成像时间的主、辅卫星轨迹位置;以及用于基于所述主、辅卫星轨迹位置确定所述地面控制点的基线矢量参数;
[0042]判断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延时定标参数是否满足定标条件。
[0043]本申请提供的星载分布式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基线估计方法及装置,为一种基于双站延时效应校正的星载分布式InSAR基线估计方法,能够解决星载分布式InSAR基线估计中主辅星的距离向和方位向存在延时误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44]图1为本申请中星载分布式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基线估计方法流程实现示意图一;
[0045]图2为延时误差修正前控制点对应的主星斜距示意图;
[0046]图3为延时误差修正后控制点对应的主星斜距示意图;
[0047]图4为延时误差修正前控制点对应的辅星斜距示意图;
[0048]图5为延时误差修正后控制点对应的辅星斜距示意图;
[0049]图6为本申请中修正延时误差参数后得到的基线示意图;
[0050]图7为本申请中星载分布式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基线估计方法流程实现示意图二;
[0051]图8为本申请中星载分布式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基线估计装置结构组成示意图;
[0052]图9为本申请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3]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星载分布式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的基线估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确定主、辅卫星的延时定标参数;如果所述延时定标参数满足定标条件,基于所述延时定标参数和所述主、辅卫星的拟合轨迹参数,确定地面控制点对应所述主、辅卫星成像时间的主、辅卫星轨迹位置;基于所述主、辅卫星轨迹位置确定所述地面控制点的基线矢量参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定标参数满足定标条件,包括:基于所述延时定标参数中的方位向时间参数和距离向时间参数确定所述地面控制点对应的主、辅卫星斜距参数;计算所述主、辅卫星斜距参数与斜距参考参数之间的斜距差;利用所述斜距差计算延时误差更新量;将所述所述延时误差更新量与阈值进行比较;如果比较结果表征所述所述延时误差更新量小于所述阈值,确定所述延时定标参数满足定标条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比较结果表征所述延时误差更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阈值,利用最小二乘法的方式对所述方位向时间参数和距离向时间参数进行修正,直到所述延时误差更新量小于所述阈值。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延时定标参数和所述主、辅卫星的拟合轨迹参数,确定地面控制点对应所述主卫星成像时间的主卫星轨迹位置,包括:基于所述延时定标参数中主卫星的方位向时间参数和距离向时间参数确定所述地面控制点对应的方位向采样时间;基于所述拟合轨迹参数中时间参数与位置参数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方位向采样时间对应的目标轨迹位置;基于所述目标位置参数确定所述地面控制点对应所述主卫星成像时间的主卫星轨迹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延时定标参数和所述主、辅卫星的拟合轨迹参数,确定地面控制点对应所述辅卫星成像时间的辅卫星轨迹位置,包括:基于所述延时定标参数中辅卫星的方位向时间参数和距离向时间参数确定所述辅卫星接收所述地面控制点回波的接收时间和发射时间;基于所述拟合轨迹参数中时间参数与位置参数的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静雯王宇洪峻王爱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