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3654576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6:57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应用于第一设备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接入网络切片;通过网络切片将第一感知数据和对应的第一标识发送给基站;其中,第一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设备。应用于基站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通过网络切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感知数据和对应的第一标识;其中,第一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设备;将第一感知数据和第一标识发送给边缘云服务器。应用于边缘云服务器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感知数据和对应的第一标识;其中,第一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设备;将第一感知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第三感知数据,保存第一标识和第三感知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关系。关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和车联网领域,特别涉及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通信技术也有了新的应用场景,其中比较典型的是车联网。车联网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3
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中称为以蜂窝通信技术为基础V2X技术(CV2X,Cellular Vehicle to Everything),它以蜂窝网络为基础,是未来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关键技术,使得车与车、车与基站、基站与基站之间能够通信,从而获得实时路况、道路信息、行人信息等一系列交通信息,提高驾驶安全性、减少拥堵、提高交通效率、提供车载娱乐信息等。CV2X技术借助车—车,车与路侧基础设施、车与路人之间的无线通信,V2X技术协同传感器技术,通过网络连接、内容处理、协同车辆预警,提供安全的驾驶策略。但是V2X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阶段V2X频段20M带宽可用,理论速率30兆位每秒(Mbps,Million bits per second),实际多车并发速率更低,但是随着车辆传感器的增加,感知数据越来越大,部分带有辅助驾驶设备的车辆搭载超过20个摄像头和高精度雷达,假设每个1080P图像设备每秒采集的图像数据量为5M,那么整车每秒采集的图像数据量超过100M,通过传统的V2X网络来传输时延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感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该方法包括:接入网络切片;通过网络切片将第一感知数据和对应的第一标识发送给基站;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设备。
[0005]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感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基站,该方法包括:通过网络切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感知数据和对应的第一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感知数据和所述第一标识发送给边缘云服务器。
[0006]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感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边缘云服务器,该方法包括: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感知数据和第一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设备;
[0007]将所述第一感知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第三感知数据,保存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三感知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
[0008]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感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该方法包括:
[0009]接入网络切片;通过网络切片向第一设备或边缘云服务器发送感知数据获取请求;其中,所述感知数据获取请求包括: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标识第一设备,所述第二标识用于标识第二设备;通过所述网络切片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三感知数据;
其中,所述第三感知数据为对第一感知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的感知数据。
[0010]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至少一个程序,当所述至少一个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种感知数据传输方法。
[0011]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种感知数据传输方法。
[001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通过网络切片传输感知数据,网络切片由于采用了边缘计算技术提高了传输速率,减少了传输时延。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14]图2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15]图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16]图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17]图5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系统的架构框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详细描述。
[0019]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充分地描述示例实施例,但是所述示例实施例可以以不同形式来体现且不应当被解释为限于本文阐述的实施例。反之,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在于使本申请透彻和完整,并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申请的范围。
[0020]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各特征可相互组合。
[0021]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至少一个相关列举条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0022]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且不意欲限制本申请。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和“该”也意欲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指出。还将理解的是,当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括”和/或“由
……
制成”时,指定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至少一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群组。
[0023]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所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的含义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将理解,诸如那些在常用字典中限定的那些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相关技术以及本申请的背景下的含义一致的含义,且将不解释为具有理想化或过度形式上的含义,除非本文明确如此限定。
[0024]当前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开始慢慢成为现实,基于V2X技术的自动驾驶也逐步部署,并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V2X设备将实现大面积覆盖及普及,同时智能汽车也会搭载越来越多的感知设备,感知设备每秒会大量感知数据,大规模的感知数据如何在V2X网络或V2X设备间共享也成为一个难题,例如,后车请求前车的摄像头拍摄的感知数据,或者请求附近路侧单元(RSU,Road Side Unit)的摄像头拍摄的感知数据,基于摄像头拍摄的感知数据判
断前方道路情况,如果利用车联网来传输则传输速率较低,同时占用大量网络带宽造成资源浪费。
[0025]本申请实施例适用于任何具有网络切片技术的通信系统,例如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5G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通信系统,以及未来的通信系统。
[0026]本申请实施例基于网络切片传输感知数据,网络切片由于采用了边缘计算技术提高了传输速率,减少了传输时延。
[0027]本申请实施例的边缘计算技术是指将核心网的业务下沉到基站实现的技术,数据的传输和处理通过基站即可,不再需要经过核心网进行传输和处理,本申请实施例对边缘计算技术的具体实现手段不作限定。例如,可以采用基站和边缘云服务器来实现,基站负责对感知数据的转发,边缘云服务器负责对感知数据的相关处理。
[00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该方法包括:接入网络切片;通过所述网络切片将第一感知数据和对应的第一标识发送给基站;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设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所述通过所述网络切片将第一感知数据和对应的第一标识发送给基站之前,该方法还包括:采集预设范围内的第二感知数据;其中,所述预设范围为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内的范围;将所述第二感知数据作为所述第一感知数据;或者,对所述第二感知数据进行加密得到所述第一感知数据;或者,对所述第二感知数据进行压缩处理得到所述第一感知数据;或者,对所述第二感知数据进行加密和压缩处理得到所述第一感知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所述通过所述网络切片将第一感知数据和对应的第一标识发送给基站之前,该方法还包括:采集预设范围内的第二感知数据;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范围为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内的范围;对所述第二感知数据进行加密得到所述第一感知数据;或者对所述第二感知数据进行加密和压缩处理得到所述第一感知数据;所述通过所述网络切片将第一感知数据和对应的第一标识发送给基站后,该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网络切片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流水号码,通过车联网广播所述第一感知数据对应的解密密钥和所述流水号码;通过安全传输通道将所述解密密钥发送给所述基站;其中,所述流水号码用于区分所述第一设备不同时间上传的第一感知数据。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所述通过所述网络切片将第一感知数据和对应的第一标识发送给基站后,该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二感知数据确定交通事件信息,通过车联网广播所述交通事件信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通过所述网络切片将第一感知数据和对应的第一标识发送给基站之前,该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二设备发送的感知数据获取请求;其中,所述感知数据获取请求包括:所述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用于标识第二设备;所述通过所述网络切片将第一感知数据和对应的第一标识发送给基站包括:通过所述网络切片将所述第一感知数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发送给基站。6.一种感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基站,该方法包括:通过网络切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感知数据和对应的第一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感知数据和所述第一标识发送给边缘云服务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感知数据为对第二感知数据进行加密得到;或者,所述第一感知数据为对所述第二感知数据进行压缩处理得到,所述第二感知数据为采集的预设范围内的感知数据;所述预设范围为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内的范围;所述将所述第一感知数据和所述第一标识发送给边缘云服务器后,该方法还包括:
通过安全传输通道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感知数据对应的解密密钥,将所述解密密钥通过所述安全传输通道发送给所述边缘云服务器;接收所述边缘云服务器发送的流水号码,通过所述网络切片将所述流水号码发送给所述第一设备;其中,所述流水号码用于区分所述第一设备不同时间上传的第一感知数据。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所述将所述第一感知数据发送给边缘云服务器后,该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边缘云服务器发送的第三感知数据和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用于标识第二设备;将所述第三感知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其中,所述第三感知数据为对所述第一感知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的感知数据;或者,所述将所述第一感知数据和所述第一标识发送给边缘云服务器后,该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边缘云服务器发送的第三感知数据、流水号码和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用于标识第二设备;将所述第三感知数据和所述流水号码发送给所述第二设备。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通过网络切片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感知数据和第一标识包括:通过所述网络切片接收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感知数据、所述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用于标识第二设备;所述将所述第一感知数据和所述第一标识发送给边缘云服务器包括:将所述第一感知数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发送给边缘云服务器。10.一种感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边缘云服务器,该方法包括:接收基站发送的第一感知数据和对应的第一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标识第一设备;将所述第一感知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第三感知数据,保存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三感知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感知数据为对所述第二感知数据进行加密得到;所述第二感知数据为采集的预设范围内的感知数据;所述预设范围为与所述第一设备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内的范围;所述将所述第一感知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第三感知数据包括:通过安全传输通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一感知数据对应的解密密钥,采用所述解密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相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