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辊辊形的设计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4358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49
本申请涉及辊形设计技术领域,揭示了一种工作辊辊形的设计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轧机轧制的带钢;获取所述带钢的板型仪数据和所述轧机的配置数据;根据板型仪数据,确定各个宽度条件下的带钢的第一带钢平均凸度;基于所述轧机的配置数据,建立仿真模型;基于所述仿真模型,获取所述仿真模型的工作辊辊形凸度,并确定在各个宽度条件下带钢的第二带钢平均凸度;基于所述工作辊辊形凸度和所述第一带钢平均凸度以及所述第二带钢平均凸度,确定工作辊各个节点的辊形凸度值;基于所述工作辊各个节点的辊形凸度值,确定工作辊辊形曲线。本申请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可以同时控制轧制过程中出现的双边浪板形缺陷和中间浪板形缺陷。间浪板形缺陷。间浪板形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作辊辊形的设计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辊形设计
,揭示了一种工作辊辊形的设计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冷轧高强钢是钢铁行业板带材轧制的重要产品,因其良好的组织性能,在轻量化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家电生产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不断的拓宽轧制产品种类,涉及带钢规格和材质繁多。随着高强钢轧制产品比例的逐渐增加,对轧机机组板形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轧制高强钢和软规格带钢的过程中,多次出现严重的双边浪板形缺陷和中浪缺陷,导致产品降级,极大的影响了产线的经济效益。基于此,如何设计一种工作辊辊形,根据该辊形设计得到的工作辊,使其能够同时控制高强钢轧制过程中出现的双边浪板形缺陷和软规格带钢轧制过程中出现的中间浪板形缺陷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涉及辊形设计
,揭示了一种工作辊辊形的设计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同时减少高强钢轧制过程中出现的双边浪板形缺陷和软规格带钢轧制过程中出现的中间浪板形缺陷。
[0004]本申请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申请的实践而习得。
[000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工作辊辊形的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轧机轧制的带钢;获取所述带钢的板型仪数据和所述轧机的配置数据,所述配置数据包括尺寸参数和轧制工艺参数;根据所述板型仪数据,确定各个宽度条件下的带钢的第一带钢平均凸度;基于所述轧机的配置数据,建立仿真模型,所述仿真模型用于模拟实际轧制的轧机,并对带钢轮廓形状进行仿真;基于所述仿真模型,获取所述仿真模型的工作辊辊形凸度,并确定在各个宽度条件下带钢的第二带钢平均凸度;基于所述工作辊辊形凸度和所述第一带钢平均凸度以及所述第二带钢平均凸度,确定工作辊各个节点的辊形凸度值;基于所述工作辊各个节点的辊形凸度值,确定工作辊辊形曲线。
[0006]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根据所述板型仪数据,确定各个宽度条件下的带钢的第一带钢平均凸度,包括:根据所述板型仪数据,确定所述带钢的横向厚差;基于所述横向厚差,计算各个宽度条件下的带钢的第一带钢平均凸度。
[0007]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基于所述工作辊辊形凸度和所述第一带钢平均凸度以及所述第二带钢平均凸度,确定工作辊各个节点的辊形凸度值,包括:计算各个宽度条件下工作辊辊形凸度和对应带钢的第二带钢平均凸度的凸度折算系数,所述凸度折算系数用于表征工作辊辊形凸度和对应带钢的第二带钢平均凸度之间变化量的比例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带钢平均凸度和所述凸度折算系数,确定对应宽度条件下工作辊各个节点的辊形凸度范围;基于所述对应宽度条件下工作辊各个节点的辊形凸度范围,确
定工作辊各个节点的辊形凸度值。
[0008]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计算各个宽度条件下工作辊辊形凸度和对应带钢的第二带钢平均凸度的凸度折算系数,包括:获取各个宽度条件下不同工艺条件的两个仿真模型的工作辊,并获取所述两个工作辊的辊形凸度,分别为第一辊形凸度和第二辊形凸度;确定在所述两个工作辊条件下带钢的第二带钢平均凸度,分别为第一带钢凸度和第二带钢凸度;计算所述第一辊形凸度和所述第二辊形凸度的第一差值以及所述第一带钢凸度和所述第二带钢凸度的第二差值;计算所述第一差值和所述第二差值的比值,并将所述比值作为该宽度条件下工作辊辊形凸度与对应带钢的第二带钢平均凸度的凸度折算系数。
[0009]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带钢平均凸度和所述凸度折算系数,确定对应宽度条件下工作辊各个节点的辊形凸度范围,包括:计算各个宽度条件下带钢的第一带钢平均凸度与理想带钢平均凸度范围的差值范围;基于所述差值范围和所述凸度折算系数,计算对应宽度条件下工作辊各个节点的辊形凸度范围。
[0010]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基于所述对应宽度条件下工作辊各个节点的辊形凸度范围,确定工作辊各个节点的辊形凸度值,包括:基于所述对应宽度条件下工作辊各个节点的辊形凸度范围,计算工作辊各个节点的辊形平均凸度;将所述工作辊各个节点的辊形平均凸度作为所述各个节点的辊形凸度值。
[0011]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前述方案,所述基于所述工作辊各个节点的辊形凸度值,确定工作辊辊形曲线,包括:以工作辊辊身中部为坐标原点建立二维直角坐标系,其中,横坐标为辊身坐标,纵坐标为工作辊各个节点的凸度值;基于所述工作辊各个节点的辊形凸度值,对二维直角坐标系上的坐标点进行拟合,得到中间工作辊辊形曲线;判定所述中间工作辊辊形曲线是否满足条件,如果满足,则将所述中间工作辊辊形曲线作为目标工作辊辊形曲线。
[001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工作辊辊形的设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被用于获取轧机轧制的带钢;第二获取单元,被用于获取所述带钢的板型仪数据和所述轧机的配置数据,所述配置数据包括尺寸参数和轧制工艺参数;第一确定单元,被用于根据所述板型仪数据,确定各个宽度条件下的带钢的第一带钢平均凸度;建立单元,被用于基于所述轧机的配置数据,建立仿真模型,所述仿真模型用于模拟实际轧制的轧机,并对带钢轮廓形状进行仿真;第二确定单元,被用于基于所述仿真模型,获取所述仿真模型的工作辊辊形凸度,并确定在各个宽度条件下的第二带钢平均凸度;第三确定单元,被用于基于所述工作辊辊形凸度和所述第一带钢平均凸度以及所述第二带钢平均凸度,确定工作辊各个节点的辊形凸度值;第四确定单元,被用于基于所述工作辊各个节点的辊形凸度值,确定工作辊辊形曲线;判定所述中间工作辊辊形曲线是否满足条件,如果满足,则将所述中间工作辊辊形曲线作为目标工作辊辊形曲线。
[001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的工作辊辊形的设计方法。
[001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代码,所
述至少一条程序代码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的工作辊辊形的设计方法。
[0015]在本申请提出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获取轧机轧制的带钢,并获取所述带钢的板型仪数据和所述轧机的配置数据,根据所述板型仪数据,确定各个宽度条件下的带钢的第一带钢平均凸度,基于所述轧机的配置数据,建立仿真模型,基于所述仿真模型,获取所述仿真模型的工作辊辊形凸度,并确定在各个宽度条件下的第二带钢平均凸度,基于所述工作辊辊形凸度和所述第一带钢平均凸度以及所述第二带钢平均凸度,确定工作辊各个节点的辊形凸度值,基于所述工作辊各个节点的辊形凸度值,确定工作辊辊形曲线。基于此,本申请提出的工作辊辊形的设计方法可以得到一种工作辊辊形曲线,根据所述工作辊辊形曲线得到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作辊辊形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轧机轧制的带钢;获取所述带钢的板型仪数据和所述轧机的配置数据,所述配置数据包括尺寸参数和轧制工艺参数;根据所述板型仪数据,确定各个宽度条件下的带钢的第一带钢平均凸度;基于所述轧机的配置数据,建立仿真模型,所述仿真模型用于模拟实际轧制的轧机,并对带钢轮廓形状进行仿真;基于所述仿真模型,获取所述仿真模型的工作辊辊形凸度,并确定在各个宽度条件下带钢的第二带钢平均凸度;基于所述工作辊辊形凸度和所述第一带钢平均凸度以及所述第二带钢平均凸度,确定工作辊各个节点的辊形凸度值;基于所述工作辊各个节点的辊形凸度值,确定工作辊辊形曲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板型仪数据,确定各个宽度条件下的带钢的第一带钢平均凸度,包括:根据所述板型仪数据,确定所述带钢的横向厚差;基于所述横向厚差,计算各个宽度条件下的带钢的第一带钢平均凸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工作辊辊形凸度和所述第一带钢平均凸度以及所述第二带钢平均凸度,确定工作辊各个节点的辊形凸度值,包括:计算各个宽度条件下工作辊辊形凸度和对应带钢的第二带钢平均凸度的凸度折算系数,所述凸度折算系数用于表征工作辊辊形凸度和对应带钢的第二带钢平均凸度之间变化量的比例关系;根据所述第一带钢平均凸度和所述凸度折算系数,确定对应宽度条件下工作辊各个节点的辊形凸度范围;基于所述对应宽度条件下工作辊各个节点的辊形凸度范围,确定工作辊各个节点的辊形凸度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各个宽度条件下工作辊辊形凸度和对应带钢的第二带钢平均凸度的凸度折算系数,包括:获取各个宽度条件下不同工艺条件的两个仿真模型的工作辊,并获取所述两个工作辊的辊形凸度,分别为第一辊形凸度和第二辊形凸度;确定在所述两个工作辊条件下带钢的第二带钢平均凸度,分别为第一带钢凸度和第二带钢凸度;计算所述第一辊形凸度和所述第二辊形凸度的第一差值以及所述第一带钢凸度和所述第二带钢凸度的第二差值;计算所述第一差值和所述第二差值的比值,并将所述比值作为该宽度条件下工作辊辊形凸度与对应带钢的第二带钢平均凸度的凸度折算系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带钢平均凸度和所述凸度折算系数,确定对应宽度条件下工作辊各个节点的辊形凸度范围,包括:计算各个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浩源马家骥张勃洋张清东马兵智李硕商光鹏王彬周晓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首钢冷轧薄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