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缆绳排揽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4153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缆绳收放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柔性缆绳排揽机构,包括绕绳组件;所述绕绳组件具有绕缆轴;所述绕缆轴固定套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在第一挡板到第二挡板之间,沿绕缆轴的轴向依次形成多个容纳环槽;每个容纳环槽的宽度等于或略大于缆绳的直径,缆绳缠绕在绕缆轴上,在容纳环槽的纵剖面上形成缆绳层层叠高的结构。借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缆绳缠绕到绕缆轴后,在容纳环槽的纵剖面上形成缆绳层层叠高的结构,不会出现后绕缆绳勒入先绕缆绳缝隙之间的情况,实现了缆绳的规则排放,且避免出现排揽错乱、鼓绳包等问题。鼓绳包等问题。鼓绳包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缆绳排揽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缆绳收放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柔性缆绳排揽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拖曳式温盐深剖面测量系统(UCTD)是一种可以快速测量海水多种参数的仪器。其作业过程是使用缆绳绑住探头,释放时探头在海水中自由下落,缠绕缆绳的滚筒随之自由转动;探头下落到预定深度后,绞车刹车(电机与滚筒之间通常采用离合器连接),滚筒停止转动。探测完毕后绞车电机驱动滚筒反向转动将缆绳收回。
[0003]受水流冲击、测量船拖拽等影响,缆绳的受力状况较为复杂,造成缆绳在回收缠绕到滚筒上时,出现相互挤压、缠绕、错排等杂乱无序的情况。进而导致回收后出现排缆错乱,缆绳堆积在一起形成绳包等问题,严重影响后续的使用。
[0004]现有的排揽设备,如中国专利CN200610045772.2中所公开的水下缆绳收放机构,可以实现缆绳的规则排放。但是该类设备只能适用于刚性较高的缆绳,如钢丝绳等。而UCTD系统所用缆绳为合成纤维材质,直径小且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及可压缩性,如果使用该类设备,绷紧的缆绳会勒入滚筒上已排布好的缆绳的缝隙之间,从而出现排缆错乱,鼓起绳包等问题。
[0005]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柔性缆绳的规则收放。当缆绳缠绕到绕缆轴后,在容纳环槽的纵剖面上形成缆绳层层叠高的结构,不会出现后绕缆绳勒入先绕缆绳缝隙之间的情况,实现了缆绳的规则排放,且避免出现排揽错乱、鼓绳包等问题。
[000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柔性缆绳排揽机构,包括绕绳组件;所述绕绳组件具有绕缆轴;所述绕缆轴固定套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在第一挡板到第二挡板之间,沿绕缆轴的轴向依次形成多个容纳环槽;
[0008]每个容纳环槽的宽度等于或略大于缆绳的直径,缆绳缠绕在绕缆轴上,在容纳环槽的纵剖面上形成缆绳层层叠高的结构。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柔性缆绳排揽机构,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设有多个套接在绕缆轴上的分隔盘;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与最靠近的分隔盘以及相邻两分隔盘之间形成所述容纳环槽;各分隔盘的直径小于第一挡板以及第二挡板的直径。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柔性缆绳排揽机构,所述分隔盘的周边具有朝向第二挡板的倾斜面。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柔性缆绳排揽机构,从第一挡板到第二挡板,各分隔盘的直径依次减小。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柔性缆绳排揽机构,所述分隔盘的厚度小于容纳环槽的宽度。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柔性缆绳排揽机构,所述分隔盘的厚度为容纳环槽宽度的1/2。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柔性缆绳排揽机构,所述分隔盘的周边为圆弧形过度结构。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柔性缆绳排揽机构,还具有磁力联轴器,用于连接电机及绕绳组件;
[0016]所述绕绳组件包括连接电机轴的外磁体以及连接绕缆轴的内磁极;所述外磁体上设有外磁极,内磁体上设有与外磁极相对的内磁极;所述外磁极和内磁极之间设有隔离罩。
[0017]综上,本专利技术的缆绳缠绕到绕缆轴后,在容纳环槽的纵剖面上形成缆绳层层叠高的结构,不会出现后绕缆绳勒入先绕缆绳缝隙之间的情况,实现了缆绳的规则排放,且避免出现排揽错乱、鼓绳包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绕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图1中A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图1中绕绳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磁力联轴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

第一挡板,11

绕缆轴,12

分隔盘,13

容纳环槽;2

第二挡板,3

外磁体,31

外磁极,32

内磁体,33

内磁极,34

隔离罩;4

电机轴,100

缆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柔性缆绳排揽机构,包括绕绳组件;所述绕绳组件具有绕缆轴11;所述绕缆轴11固定套接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2;在第一挡板1到第二挡板之间,沿绕缆轴11的轴向依次形成多个容纳环槽13;
[0024]结合图2,每个容纳环槽13的宽度等于或略大于缆绳的直径,随绕缆轴11的转动,缆绳绕接在绕缆轴11上,在容纳环槽13中逐层叠高。即,缆绳缠绕在绕缆轴11上,在容纳环槽13的纵剖面上形成缆绳层层叠高的结构。因此不会出现后绕缆绳勒入先绕缆绳缝隙之间的情况。当缆绳叠放到容纳环槽13的顶部后,缆绳自动滑入邻近的容纳环槽13中。
[0025]缆绳缠绕从最靠近第一挡板1的容纳环槽13开始,沿绕缆轴11依次缠绕到各容纳环槽13中,实现了缆绳的规则排放,且避免出现排揽错乱、鼓绳包等问题。
[0026]作为一种实施例,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2之间设有多个套接在绕缆轴11上的分隔盘12;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2与最靠近的分隔盘12以及相邻两分隔盘12之间形成所述容纳环槽13。
[0027]更好的,分隔盘12的周边具有朝向第二挡板2的倾斜面,缆绳叠放到容纳环槽13的顶部后,可沿该倾斜面顺畅的滑入下一容纳环槽13中。
[0028]为避免缆绳溢出,各分隔盘12的直径小于第一挡板1和第二挡板2的直径。
[0029]结合图3,作为一种实施例,从第一挡板1到第二挡板2,各分隔盘12的直径依次减小。当缆绳叠放到容纳环槽13的顶部后,自动向直径较小的分隔盘12的一侧滑动,从而进入到相邻的容纳环槽13中。
[0030]更好的,所述分隔盘12的厚度小于容纳环槽13的宽度;本专利技术优选分隔盘12的厚度为容纳环槽13宽度的1/2;由于分隔盘12的厚度明显小于缆绳的直径,缆绳可顺利的滑入下一容纳环槽13中。
[0031]进一步的,所述分隔盘12的周边为圆弧形过度结构;使缆绳的滑动顺畅。
[0032]现有的绞车的滚筒与电机之间的连接是采用离合器形式。探头在自由下落时,需要绞车滚筒同样处于自由状态,以便缆绳可以自由释放,这就需要滚筒所受摩擦力越小越好,但由于离合器的存在,绞车滚筒与电机轴之间并不能完全实现物理脱离,滚筒实际上仍然受到电机的制约不能完全处于自由状态,因此影响到了缆绳的释放。而且突然刹停缆绳受到一定的冲击力,存在被拉断的风险。
[0033]针对该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柔性缆绳排揽机构还具有磁力联轴器,用于连接电机及绕绳组件;
[0034]参见图4,所述绕绳组件包括连接电机轴4的外磁体3以及连接绕缆轴11的内磁极33;所述外磁体3上设有外磁极31,内磁体32上设有与外磁极31相对的内磁极33;所述外磁极31和内磁极33之间设有隔离罩34;
[0035]探头释放时,磁力联轴器断电,绕绳组件自由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缆绳排揽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绕绳组件;所述绕绳组件具有绕缆轴;所述绕缆轴固定套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在第一挡板到第二挡板之间,沿绕缆轴的轴向依次形成多个容纳环槽;每个容纳环槽的宽度等于或略大于缆绳的直径,缆绳缠绕在绕缆轴上,在容纳环槽的纵剖面上形成缆绳层层叠高的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缆绳排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设有多个套接在绕缆轴上的分隔盘;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分别与最靠近的分隔盘以及相邻两分隔盘之间形成所述容纳环槽;各分隔盘的直径小于第一挡板以及第二挡板的直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缆绳排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盘的周边具有朝向第二挡板的倾斜面。4.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刘晨杜立彬贺海靖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