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4052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研磨机,包括有内部腔室、设置在内部腔室和外部之间的工作台、转动盘,转动盘转动设置在工作台上,内部腔室中转动设置有研磨轮,所述转动盘上设置有多个与环形垫圈配合定位的定位导槽,多个定位导槽沿转动盘的转动轴心周向均布设置,定位导槽的外端于转动盘的边缘具有第一开口,定位导槽的内端与环形垫圈配合支撑定位,定位导槽的外端相对于其内端而言沿转动盘的转动方向呈倾斜或弧形设置,所述研磨机还包括有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设置在工作台上并位于转动盘的一侧,上料机构用于驱动环形垫圈侧向进入到转动盘的第一开口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研磨机较传统钻头而言上料高效、精准,能够减少对转动盘的磨损,提高转动盘的使用寿命。动盘的使用寿命。动盘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研磨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研磨机。

技术介绍

[0002]环形垫圈(如图4所示)是汽车的变速箱、发动机等核心组件中的重要零部件,其加工精度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为了提高装配精度,在生产环节中需要对环形垫圈的轴向端面进行研磨,使其平整,这需要使用到研磨机。研磨机是一种用于对工件进行研磨,使其表面平整光滑的设备。根据研磨工件的不同,研磨机的种类也不尽相同。
[0003]现有技术中专门针对这种环形垫圈端面研磨的研磨机,如图1所示,包括有内部腔室11、设置在内部腔室11和外部之间的工作台12,工作台12上转动设置有转动盘13,内部腔室11中转动设置有研磨轮14,转动盘13上设置有定位孔131,定位孔131用于放置环形垫圈10,工作台12上设置有掉落口121,当转动盘13转动时能够带动环形垫圈10进入到内部腔室11中,经过研磨轮14的研磨之后从内部腔室11送出,当定位孔131运动至掉落口121位置时,环形垫圈10从掉落口121中向下掉落,实现出料。
[0004]上述常见结构中的研磨机在上料时需要采用人工方式进行上料,即由工人用过手将环形垫圈摆放到定位孔131中。这种人工上料的方式首先效率较低,对转动盘13的转速有一定的要求,转动不能过快,这也导致了研磨效率不高;其次,对操作的要求也相对较高,需要保证环形垫圈准确平稳的置入到定位孔131中,并且使其下端与工作台12能够平稳的滑动接触配合。由于内部腔室11的内部十分狭窄,当环形垫圈呈倾斜的摆放状态时,容易和内部腔室11的入口发生干涉,导致转动盘13的破裂损坏,也容易导致设备停机,影响研磨进度。转动盘13一般由树脂材质制成,购置成本较高。后来,申请人设计了一种未公开的方案,即在内部腔室11的入口设置一上料机构,如图2、3、5所示,上料机构包括有上下贯通的堆料槽21,堆料槽21中纵向堆叠放置有环形垫圈10,堆料槽21的下端对应设置在转动盘13的上方,当转动盘13的定位孔131经过料槽21的下端时,位于最下方的一个环形垫圈10恰好掉落至定位孔131中,并被转动盘13带出(此过程分别如图2、3所示)。这种设计方案解决了人工上料方式效率低以及出错率高的问题,但由于在上料过程中位于最下方的环形垫圈10始终会与转动盘13的上表面接触滑动,转动盘13的厚度十分薄,长久使用转动盘13不断的被环形垫圈10磨损,强度削弱之后容易发生断裂,这也提高了环形垫圈的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研磨机,上料过程高效、精准,能够减少对转动盘的磨损,提高转动盘的使用寿命。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研磨机,包括有内部腔室、设置在内部腔室和外部之间的工作台、转动盘,转动盘转动设置在工作台上,内部腔室中转动设置有研磨轮,所述转动盘上设置有多个与环形垫圈配合定位的定位导槽,多个定位导槽沿转动盘的转动轴心周向均布设置,定位导槽的外端于转动盘的边缘具有第一开口,定位导槽的内端与环
形垫圈配合支撑定位,定位导槽的外端相对于其内端而言沿转动盘的转动方向呈倾斜或弧形设置,所述研磨机还包括有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设置在工作台上并位于转动盘的一侧,上料机构用于驱动环形垫圈侧向进入到转动盘的第一开口中,所述研磨轮的运动轨迹和定位导槽的内端的运动轨迹相交。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有进料轨道、驱动模块,进料轨道的一端为用于放置环形垫圈的初始端,进料轨道的另一端具有对应转动盘的一侧设置的第二开口,所述驱动模块能够驱动环形垫圈沿进料轨道前行。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有对应设置在进料轨道的初始端上方的堆料槽,堆料槽用于纵向堆放多个环形垫圈,堆料槽的下端和进料轨道的底部之间留有仅能供一个环形垫圈通过的间隙,所述驱动模块包括有设置在进料轨道一侧的扇叶形的驱动部件,驱动部件包括有多个周向设置的推动板,推动板的厚度至少比所述间隙小,基于驱动部件的推动板的转动,能够将位于堆料槽最下方的环形垫圈带出并朝向进料轨道的另一端输送。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进料轨道的底部由工作台构成或进料轨道的底部与工作台的表面齐平连接。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上料时,通过上料机构将环形垫圈侧向送入到转动盘的第一开口中,利用转动盘转动时环形垫圈与定位导槽的接触配合能够继续的将环形垫圈引导并驱动至定位导槽的内端。当转动盘进入到内部腔室中时,能够带动环形垫圈与研磨轮配合进行研磨作用。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上料方式,较现有技术中人工上料的方式而言,首先,更加的高效、精准,不容易和设备之间产生干涉、卡顿、甚至停机;其次,较上述单纯的采用从堆料槽下落到定位孔中的上料方式而言,不会在转动盘的厚度方向上产生磨损,极大的提高了转动盘的耐用程度,能够降低转动盘的购置成本。此外,本专利技术由于时通过定位导槽实现对环形垫圈的定位,在研磨过程中,环形垫圈和转动盘之间不易产生较大的晃动,对不同尺寸的环形垫圈有更好的适配性,能够提高研磨效果,也能够购置多种定位孔尺寸的转动盘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研磨机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基础上改进方案的上料机构的剖视图1;图3为现有技术基础上改进方案的上料机构的剖视图2;图4为被研磨加工的环形垫圈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现有技术基础上改进方案的上料机构的立体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本专利技术研磨机的实施例如图6所示:包括有内部腔室31、设置在内部腔室31和外部之间的工作台32、转动盘33,转动盘33转动设置在工作台32上,内部腔室31中转动设置有研磨轮34,研磨轮34具有环形的研磨部,研磨轮34和转动盘33由单独的动力源驱动转动,工作台32上设置有掉落口321,当转动盘33按图6中顺时针方向转动时能够带动环形垫圈4沿入口35进入到内部腔室31中,经过研磨轮34的研磨之后从内部腔室31沿出口36送出,当转动
盘33驱动环形垫圈4运动至掉落口321位置时,环形垫圈4从掉落口321中向下掉落,从而实现出料。
[0013]上述关于研磨机的实现基础研磨和出料功能的具体结构可参考
技术介绍
中记载的内容。
[0014]本专利技术主要是针对研磨机的上料结构所作出的改进,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盘33上设置有多个与环形垫圈4配合定位的定位导槽331,多个定位导槽331沿转动盘33的转动轴心周向均布设置,定位导槽331的外端于转动盘33的边缘具有第一开口3311,定位导槽331的内端与环形垫圈4在研磨过程中配合支撑定位,定位导槽331的外端相对于其内端而言沿转动盘33的转动方向(顺时针方向)呈倾斜或弧形设置,这使得当环形垫圈4沿第一开口3311进入到定位导槽331中时,利用环形垫圈4和定位导槽331侧壁的接触配合,使转动盘33在转动时能够将环形垫圈4引导进入到定位导槽331的内端处。并且转动盘33在继续转动的同时能够将环形垫圈4持续的保持在定位导槽331的内端处,提高对环形垫圈4的定位效果。采用这种定位支撑结构,能够提高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研磨机,包括有内部腔室、设置在内部腔室和外部之间的工作台、转动盘,转动盘转动设置在工作台上,内部腔室中转动设置有研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盘上设置有多个与环形垫圈配合定位的定位导槽,多个定位导槽沿转动盘的转动轴心周向均布设置,定位导槽的外端于转动盘的边缘具有第一开口,定位导槽的内端与环形垫圈配合支撑定位,定位导槽的外端相对于其内端而言沿转动盘的转动方向呈倾斜或弧形设置,所述研磨机还包括有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设置在工作台上并位于转动盘的一侧,上料机构用于驱动环形垫圈侧向进入到转动盘的第一开口中,所述研磨轮的运动轨迹和定位导槽的内端的运动轨迹相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有进料轨道、驱动模块,进料轨道的一端为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金臣邬彬彬张润泉苏华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