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章健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红茶的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4011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红茶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具体步骤:S1、鲜叶采集;S2、委凋,将新鲜叶片平摊在竹筛上,采用恒温恒湿一体机进行外循环鼓风萎凋,空气温度控制在32摄氏度,最高不能高于38℃,高于30℃时无需加热,外循环1.5~2小时后,改为内循环进行萎凋;S3、轻摇青,摇青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摇青转速50r,时间2min,第二次摇青转速70r,时间5min,第三次摇青转速90r,时间8min。该新型红茶的加工工艺,提高了白叶一号资源的利用率,延伸了产业链,茶叶利用最大化,红茶产业化的推广,拓宽茶叶销售渠道,增加了茶农的收入,不仅为和平茶农的增收提效开创了实现路径;增强和平茶叶市场竞争力,将白茶产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一个新的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红茶的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
,具体为一种新型红茶的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作为红茶的发源地对世界红茶产业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世界红茶产业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大量的研究报道证明红茶的养生作用,但是我国对于茶资源的利用仍然有着夏秋茶的浪费现象。在长兴和平镇,十万亩白叶一号主要产区之一,采摘时间一般为15

20天,存在明显的茶青浪费。
[0003]因此,提出一种新型红茶的加工工艺,通过改进加工工艺能够达到提高红茶口感和品质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红茶的加工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红茶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0006]S1、鲜叶采集;
[0007]S2、委凋,将新鲜叶片平摊在竹筛上,采用恒温恒湿一体机进行外循环鼓风萎凋,空气温度控制在32摄氏度,最高不能高于38℃,高于30℃时无需加热,外循环1.5~2小时后,改为内循环进行萎凋;
[0008]S3、轻摇青,摇青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摇青转速50r,时间2min,第二次摇青转速70r,时间5min,第三次摇青转速90r,时间8min;
[0009]S4、揉捻,轻揉30~40min后,稍加压揉捻分2

3次揉捻,每次15min为宜;
[0010]S5、发酵,分两段式发酵:
[0011]第一段发酵为:发酵室内温度控制在28℃

30℃,相对湿度95%,时间为1

1.5小时,同时保证发酵室内的通风,保证发酵所需的氧气;
[0012]第二段发酵为:发酵室内温度控制在25℃

28℃,相对湿度85%

90%,时间为1.5

2小时;
[0013]S6、干燥,分三个步骤:
[0014]毛火:入口温度为110~120℃,摊铺叶片厚度为2~3厘米,毛火叶水分含量应在20%~30%之间;
[0015]摊凉回潮:在毛火后立即摊凉,摊凉时间40~60分钟,摊凉的厚度以5~10cm为宜;
[0016]足火:在80~90℃时,降低空气流量,使叶片展开4~5厘米,足火叶的水分含量应在4%~6%之间;
[0017]S7、精制。
[0018]优选的,所述鲜叶采集以一芽二、三叶,不含茎梗为主,优选夏秋茶,以一芽二叶为
最佳。
[0019]优选的,三次摇青之间存在均匀的时间间隔,时间间隔为1min。
[0020]优选的,委凋阶段叶片平摊厚度控制在5~10cm之间,按“薄叶薄,老叶厚摊”的原则进行。
[0021]优选的,内循环委凋分为三个阶段:
[0022]第一阶段:委凋温度控制在28℃,湿度30%rh,时间1.5h;
[0023]第二阶段:委凋温度控制在20℃,湿度60%rh,时间1h;
[0024]第三阶段:委凋温度控制在28℃,湿度30%rh,时间2h。
[0025]优选的,干燥阶段采用烘烤方法,可以使用烘干机、提香机等设备进行烘烤。烘焙分为毛火和足火。毛火要求“高温、薄摊”,足火要求“低温、厚摊、慢烘”。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27]第一、本专利技术提高了白叶一号资源的利用率,延伸了产业链,茶叶利用最大化,红茶产业化的推广,拓宽茶叶销售渠道,增加了茶农的收入,不仅为和平茶农的增收提效开创了实现路径;增强和平茶叶市场竞争力,将白茶产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0028]第二、本专利技术有助于引导茶农从扩大白茶种植面积向提高白茶单产效益转变,避免白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保护总体生态平衡,为创新实践“两山”理论提供切实的探索与经验。,带动周边农户加工销售红茶,为周边茶农增收700余万元。
[0029]第三、本专利技术不断优化白叶一号功夫红茶的加工工艺,达到提高白叶一号功夫红茶的口感和品质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实施例一
[0032]本实施例为一种新型红茶的加工工艺的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一种新型红茶的加工工艺,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0034]S1、鲜叶采集;
[0035]S2、委凋,将新鲜叶片平摊在竹筛上,采用恒温恒湿一体机进行外循环鼓风萎凋,空气温度控制在32摄氏度,最高不能高于38℃,高于30℃时无需加热,外循环1.5~2小时后,改为内循环进行萎凋;
[0036]S3、轻摇青,摇青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摇青转速50r,时间2min,第二次摇青转速70r,时间5min,第三次摇青转速90r,时间8min;
[0037]S4、揉捻,轻揉30~40min后,稍加压揉捻分2

3次揉捻,每次15min为宜;
[0038]S5、发酵,分两段式发酵:
[0039]第一段发酵为:发酵室内温度控制在28℃

30℃,相对湿度95%,时间为1

1.5小时,同时保证发酵室内的通风,保证发酵所需的氧气;
[0040]第二段发酵为:发酵室内温度控制在25℃

28℃,相对湿度85%

90%,时间为1.5

2小时;
[0041]S6、干燥,分三个步骤:
[0042]毛火:入口温度为110~120℃,摊铺叶片厚度为2~3厘米,毛火叶水分含量应在20%~30%之间;
[0043]摊凉回潮:在毛火后立即摊凉,摊凉时间40~60分钟,摊凉的厚度以5~10cm为宜;
[0044]足火:在80~90℃时,降低空气流量,使叶片展开4~5厘米,足火叶的水分含量应在4%~6%之间;
[0045]S7、精制。
[004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传统红茶的萎凋一般时间都要大于8小时,多达10小时以上,由于本品本身鲜叶叶片薄,在萎凋的时间上与传统红茶制作时的萎凋时间有所区别,一般时间在5

6小时即可;
[0047]揉捻时间老叶长于嫩叶揉搓的叶片紧密地卷曲,使茶叶充分溢出,附着在茶叶的表层,用双手握紧,使茶叶的汁液不会有滴水流出。茶叶的成条率在90%以上;
[0048]不同的揉捻程度、叶质的老嫩和发酵条件不同,发酵时间的长短通常是3~3.5小时。白叶鲜叶中多酚的含量较少,而白叶工夫红茶则宜选用适宜的发酵,叶色红变适中,黄红适中,嫩叶呈黄红色,老叶则呈黄红之色。草木气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红茶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S1、鲜叶采集;S2、委凋,将新鲜叶片平摊在竹筛上,采用恒温恒湿一体机进行外循环鼓风萎凋,空气温度控制在32摄氏度,最高不能高于38℃,高于30℃时无需加热,外循环1.5~2小时后,改为内循环进行萎凋;S3、轻摇青,摇青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摇青转速50r,时间2min,第二次摇青转速70r,时间5min,第三次摇青转速90r,时间8min;S4、揉捻,轻揉30~40min后,稍加压揉捻分2

3次揉捻,每次15min为宜;S5、发酵,分两段式发酵:第一段发酵为:发酵室内温度控制在28℃

30℃,相对湿度95%,时间为1

1.5小时,同时保证发酵室内的通风,保证发酵所需的氧气;第二段发酵为:发酵室内温度控制在25℃

28℃,相对湿度85%

90%,时间为1.5

2小时;S6、干燥,分三个步骤:毛火:入口温度为110~120℃,摊铺叶片厚度为2~3厘米,毛火叶水分含量应在20%~30%之间;摊凉回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健
申请(专利权)人:章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