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沙枣叶活性组合物在制备抗黑色素合成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3937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沙枣叶活性组合物在制备抗黑色素合成药物中的应用,将沙枣叶粗提物及分离活性化合物用于制备抗黑色素合成药物的应用,对天然化合物在抑制黑色素合成方面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所述的沙枣叶活性组合物为NaphthisoxazolA、异鼠李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沙枣叶活性组合物在制备抗黑色素合成药物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为天然产物应用领域,具体为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应用领域,尤其涉及沙枣叶活性组合物在制备抗黑色素合成药物中的新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属胡颓子科,又名银柳、桂香柳,七里香等。灌木或小乔木,高5

8米。树皮褐色,受伤后有胶汁流出,凝固为褐色胶。单叶,广披针形至卵圆形,长2厘米至8厘米,宽0.5厘米至4厘米,全缘,基部楔形,顶端钝或尖,正面绿色,有稀疏的鳞片,背面具银白色鳞片,叶柄短具鳞毛片。沙枣被誉为盐碱地、沙漠中的“宝树”,其枝、叶、花、果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中草药大典》记载沙枣叶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枣的叶,味辛涩、性凉、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活血止血的功效,用于细菌性痢疾、肠炎腹泻、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等。
[0003]新疆沙枣叶中成分复杂,文献报道沙枣水提物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有降低作用,沙枣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但是关于沙枣叶抗黑色素合成成分的研究较少,抗黑色素合成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机制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现在的研究和报道大多集中于沙枣叶总黄酮、挥发性成分的提取,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肺癌、卵巢癌、结肠癌、肝癌、淋巴瘤等)和抗氧化作用,但是并没有进一步对其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分离。
[0004]黑色素是一种生物色素,人类皮肤的颜色主要取决于黑色素的含量与分布,黑色素细胞的结构功能和数量通常能直接影响皮肤中黑色素的含量。当皮肤受到紫外线照射或体内激素发生变化时,局部皮肤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量增加,在皮肤上产生色素沉着。黑色素的合成主要在黑色素细胞内进行,酪氨酸经酪氨酸酶催化羟化为多巴并进而形成多巴醌,经DHI氧化酶和DHICA氧化酶的作用形成黑色素。酪氨酸酶作为黑色素合成中的主要限速酶,它的活性大小决定着黑色素合成的数量。
[0005]已经报道的可以作为酪氨酸酶的抑制剂有很多种,但是有应用价值的较少,仅有曲酸、熊果苷、环庚三烯酚酮、果酸、Vc等这些酪氨酸酶抑制剂作为化妆品中美白成分,通过阻断黑色素合成过程抑制黑色素的产生,但是这些抑制剂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且价格高。天然植物提取物因为具有独特的药理活性和低毒性等特征,越来越多的人从天然产物及其主要成分中寻找具有抗黑色素合成作用的抑制剂。茶叶、珍珠提取物已有报道可以作为较安全酶活性的抑制剂,但是对其起作用的有效活性成分未涉及,是否有其他天然活性化合物及组合可以应用于制备黑色素合成抑制剂有待研究,且目前未见有文献和专利报道沙枣叶中提取物及其分离活性组合物在制备抗黑色素合成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黑色素合成抑制剂应用中存在毒副作用大、价格高等不足,现有的植物提取物抗黑素合成效果不佳,且未见有文献和专利报道从沙枣叶中分离有效成分制备黑色素合成抑制剂的技术现状,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沙枣叶活性组合物在制备抗黑色素合成药物
中的新应用,将沙枣叶粗提物及分离活性组合物用于制备抗黑色素合成药物的应用,对天然化合物在抑制黑色素合成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所述的沙枣叶活性组合物为Naphthisoxazol A、异鼠李素
‑3‑
O

槐二糖苷(isorhamnetin
‑3‑
O

sophoroside)和异鼠李素
‑3‑
O

槐二糖
‑7‑
O

鼠李糖苷(Isorhamnetin 3

O

β

D

sophoroside
‑7‑
O

α

L

rhamnoside)中的两种或者多种的组合;将沙枣叶活性组合物进行抗菌活性、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和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试验,结果表明沙枣叶粗提物、分离活性化合物及活性组合物复配能够显著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对小鼠B16F10细胞中黑色素的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利用三种化合物复配后形成的活性组合物制剂在制备抗黑色素合成药物中应用,为医药和美白化妆品提供天然的活性组合物。
[0007]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技术方案是: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沙枣叶活性组合物在制备抗黑色素合成药物中的应用。
[0009]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活性组合物为Naphthisoxazol A、异鼠李素
‑3‑
O

槐二糖苷(isorhamnetin
‑3‑
O

sophoroside)和异鼠李素
‑3‑
O

槐二糖
‑7‑
O

鼠李糖苷(Isorhamnetin 3

O

β

D

sophoroside
‑7‑
O

α

L

rhamnoside)中的任意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多种的组合。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活性组合物为浓度45~90μg/mL的Naphthisoxazol A、浓度为77.5μg/mL的异鼠李素
‑3‑
O

槐二糖苷和浓度为190μg/mL的异鼠李素
‑3‑
O

槐二糖
‑7‑
O

鼠李糖苷中的任意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多种的组合。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活性组合物为浓度45~90μg/mL的Naphthisoxazol A和浓度为77.5μg/mL的异鼠李素
‑3‑
O

槐二糖苷中的任意两种组合。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活性组合物为体积比为1:1

3的Naphthisoxazol A和异鼠李素
‑3‑
O

槐二糖苷的组合物。
[0013]同时,本专利技术提供所述沙枣叶活性组合物的制备方法,通过如下步骤获得:
[0014](1)沙枣叶粉碎成细小颗粒或粉末,用60%的乙醇按质量体积比1:10~1:20浸提3h,再用超声波提取90min,使用两层滤纸进行抽滤,滤液离心后,收集的上清液。
[0015](2)将步骤(1)所得上清液于55

60℃减压蒸馏,将蒸馏浓缩物用3倍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蒸馏浓缩物3次,收集萃取水相,减压蒸馏回收乙酸乙酯,用含2%DMSO的磷酸盐缓冲液(PBS)溶解蒸馏后的提取物,置于

80℃冷冻再进行冷冻干燥,得到沙枣叶粗提物。
[0016](3)将步骤(2)所得粗提物采用MCI GEL CHP20P中压色谱柱进行柱层析分离,分别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沙枣叶活性组合物在制备抗黑色素合成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组合物为Naphthisoxazol A、异鼠李素
‑3‑
O

槐二糖苷(isorhamnetin
‑3‑
O

sophoroside)和异鼠李素
‑3‑
O

槐二糖
‑7‑
O

鼠李糖苷(Isorhamnetin 3

O

β

D

sophoroside
‑7‑
O

α

L

rhamnoside)中的任意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多种的组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沙枣叶活性组合物在制备抗黑色素合成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组合物为浓度为45~90μg/mL的Naphthisoxazol A、浓度为77.5μg/mL的异鼠李素
‑3‑
O

槐二糖苷和浓度为190μg/mL的异鼠李素
‑3‑
O

槐二糖
‑7‑
O

鼠李糖苷中的任意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多种的组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沙枣叶活性组合物在制备抗黑色素合成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化合物为浓度为45~90μg/mL的Naphthisoxazol A和浓度为77.5μg/mL的异鼠李素
‑3‑
O

槐二糖苷中的任意两种组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沙枣叶活性组合物在制备抗黑色素合成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组合物为体积比为1:1

3的Naphthisoxazol A和异鼠李素
‑3‑
O

槐二糖苷的组合物。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沙枣叶活性组合物在制备抗黑色素合成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沙枣叶活性组合物通过如下步骤获得:(1)沙枣叶粉碎成细小颗粒或粉末,用60%的乙醇按质量体积比1:10~1:20浸提3h,再用超声波提取90min,使用两层滤纸进行抽滤,滤液离心后,收集的上清液;(2)将步骤(1)所得上清液于55

60℃减压蒸馏,将蒸馏浓缩物用3倍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蒸馏浓缩物3次,收集萃取水相,减压蒸馏回收乙酸乙酯,用含2%DMSO的磷酸盐缓冲液(PBS)溶解蒸馏后的提取物,置于

80℃冷冻再进行冷冻干燥,得到沙枣叶粗提物;(3)将步骤(2)所得粗提物采用MCI GEL CHP20P中压色谱柱进行柱层析分离,分别用水、20%~100%甲醇梯度洗脱,获得6个组分NP
‑1‑
10、NP
‑1‑
20、NP
‑1‑
40、NP
‑1‑
60、NP
‑1‑
80和NP
‑1‑
100;(4)将步骤(3)所得NP
‑1‑
40和NP
‑1‑
60两个组分经MCI硅胶柱、二氯甲烷甲醇硅胶柱、SephadexLH

20凝胶柱分离,半制备HPLC纯化和TLC薄层板检测得到活性化合物Naphthisoxaz...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建红王俊王玉苗阮文伟崔凤真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