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建军专利>正文

一种双位坐蹬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3867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位坐蹬器,包括坐蹬器本体,所述坐蹬器本体包括支架、座椅、模拟增重组件和脚踏机构,所述支架的顶端安装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固定套筒,所述第二固定套筒的外侧设置有转动臂,所述转动臂的末端安装有座椅,所述座椅的底端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的底端与模拟增重组件相连接,该双位坐蹬器在底端设置有模拟增重组件,通过弹簧拉动座椅,即可增加坐蹬训练过程中所需要施加的推力,从而提高了训练的效果,模拟增重组件能够避免丢失,在顶部设置有传动组件,而在底部的脚踏机构中,通过顶部的传动组件即可控制绑带拉伸或者松弛,因此能够降低打滑概率,使训练过程更加安全稳定。使训练过程更加安全稳定。使训练过程更加安全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位坐蹬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体育器械
,具体为一种双位坐蹬器。

技术介绍

[0002]坐蹬器也叫坐蹬训练器,是健身器材的一种,有室外和室内两类,多见于小区健身广场,体育广场,学校,公园和各类室外体育健身场所。其中双位坐蹬器最为常见,使用时直接坐在座位上用脚掌踩踏在踏板上,双腿向后蹬起,即可起到健身的作用,但是现有技术中,向后蹬起时所需要使用到的力度仅通过座椅和使用者自身体重来决定,无法灵活的对配重进行调节,而仅通过向座椅上放置增重物,该方式应用于户外时就容易出现丢失的问题,实用性较差,且踏板部分长时间使用后表面的防滑纹路会被磨损,进而出现打滑的现象,尤其是对于重量较重的训练人员,打滑会导致座椅快速下沉,从而产生一定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双位坐蹬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能够模拟增重,提高锻炼效果,减震效果好,稳定性高,降低了打滑的概率。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位坐蹬器,包括坐蹬器本体,所述坐蹬器本体包括支架、座椅、模拟增重组件和脚踏机构,所述支架的顶端安装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固定套筒,所述第二固定套筒的外侧设置有转动臂,所述转动臂的末端安装有座椅,所述座椅的底端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的底端与模拟增重组件相连接,所述支架的底端安装有固定横杆,所述固定横杆设置有两个,且每个固定横杆的表面均安装有两组脚踏机构,所述固定横杆的中间底部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的表面开设有凹槽,在凹槽的内部贴装有缓冲垫,所述座椅通过缓冲垫与挡板部分相隔开。
[0005]进一步的,所述模拟增重组件包括弹簧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安装有第二拉环,所述第二拉环的顶部与弹簧的底端进行连接,所述弹簧的顶部与调节机构进行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模拟增重组件设置有两组,且每个模拟增重组件以对称的形式安装在支架的两侧,所述固定板通过使用螺钉固定安装在地面上。
[0007]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手轮和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中间设置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表面套设有螺纹套筒,所述调节杆后端的表面套设有支撑套筒。
[0008]进一步的,所述螺纹套筒和支撑套筒的顶部均与座椅的底部焊接为整体,所述手轮安装在调节杆的末端,所述支撑套筒和螺纹套筒中间的调节杆区域上设置有凹槽结构,且在该凹槽的内部嵌装有轴承。
[0009]进一步的,所述轴承的外圈部分焊接安装有第一拉环,所述轴承通过第一拉环与底部的弹簧顶端相连接,所述调节杆的末端与缓冲垫部分相对齐接触。
[0010]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转动横杆和第二固定套筒,所述第二固定套筒通过
使用螺栓固定安装在第二固定套筒的中间位置,所述转动横杆的两端均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内侧的转动横杆表面卷绕有拉绳,所述转动组件通过该拉绳与底部的脚踏机构进行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组件设置有两组,且每个转动横杆之间保持平行状态,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套筒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转动横杆的两端穿入到支架的内侧,且支架的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拉绳沿着支架内部空间向下延伸。
[0012]进一步的,所述脚踏机构包括踏板绑带,所述踏板的底端焊接安装有第一固定套筒,所述第一固定套筒套设在固定横杆的表面,所述固定横杆的两端均开设有通孔,所述拉绳从通孔处向外穿出,所述支架与固定横杆的连接处安装有导向轮。
[0013]进一步的,所述拉绳在支架的内侧通过导向轮处向固定横杆内部进行折弯,所述踏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侧板,所述踏板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侧板,所述绑带的一端与第一侧板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中部开设有条形孔洞,且绑带的另一端从该孔洞处穿过,所述拉绳的末端与绑带的侧边固定连接。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双位坐蹬器,包括坐蹬器本体,所述坐蹬器本体包括支架、座椅、调节机构、模拟增重组件、挡板、缓冲垫、脚踏机构、转动组件、调节杆、螺纹柱、手轮、螺纹套筒、支撑套筒、轴承、第一拉环、弹簧、第二拉环、固定板、固定横杆、通孔、第一固定套筒、踏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绑带、拉绳、转动横杆、第二固定套筒、转动臂、导向轮、限位板。
[0015]1.该双位坐蹬器在底端设置有模拟增重组件,通过弹簧拉动座椅,即可增加坐蹬训练过程中所需要施加的推力,从而提高了训练的效果,模拟增重组件能够避免丢失,且使用寿命更长。
[0016]2.该双位坐蹬器在模拟增重组件的顶部设置有调节机构,通过转动手轮即可控制底部模拟增重组件中弹簧在初始状态下的拉伸长度,因此能够根据训练人员的具体身体素质进行相应调节,灵活性更高。
[0017]3.该双位坐蹬器在顶部设置有传动组件,而在底部的脚踏机构中,通过顶部的传动组件即可控制绑带进行拉伸或者松弛,因此能够降低打滑的概率,使整个坐蹬训练过程更加安全稳定。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位坐蹬器的外形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位坐蹬器模拟增重组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位坐蹬器脚踏机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位坐蹬器转动组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位坐蹬器转动组件与脚踏机构部分的传动图;
[0023]图中:1、支架;2、座椅;3、调节机构;4、模拟增重组件;5、挡板;6、缓冲垫;7、脚踏机构;8、转动组件;9、调节杆;10、螺纹柱;11、手轮;12、螺纹套筒;13、支撑套筒;14、轴承;15、第一拉环;16、弹簧;17、第二拉环;18、固定板;19、固定横杆;20、通孔;21、第一固定套筒;22、踏板;23、第一侧板;24、第二侧板;25、绑带;26、拉绳;27、转动横杆;28、第二固定套筒;29、转动臂;30、导向轮;31、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25]请参阅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位坐蹬器,包括坐蹬器本体,所述坐蹬器本体包括支架1、座椅2、模拟增重组件4和脚踏机构7,所述支架1的顶端安装有转动组件8,所述转动组件8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固定套筒28,所述第二固定套筒28的外侧设置有转动臂29,所述转动臂29的末端安装有座椅2,所述座椅2的底端设置有调节机构3,所述调节机构3的底端与模拟增重组件4相连接,所述支架1的底端安装有固定横杆19,所述固定横杆19设置有两个,且每个固定横杆19的表面均安装有两组脚踏机构7,所述固定横杆19的中间底部安装有挡板5,所述挡板5的表面开设有凹槽,在凹槽的内部贴装有缓冲垫6,所述座椅2通过缓冲垫6与挡板5部分相隔开,该双位坐蹬器主要应用于室外,通过将支架1的底端固定安装在地面上,将两侧的座椅2置于支架1的两侧,顶部通过转动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位坐蹬器,包括坐蹬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坐蹬器本体包括支架(1)、座椅(2)、模拟增重组件(4)和脚踏机构(7),所述支架(1)的顶端安装有转动组件(8),所述转动组件(8)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固定套筒(28),所述第二固定套筒(28)的外侧设置有转动臂(29),所述转动臂(29)的末端安装有座椅(2),所述座椅(2)的底端设置有调节机构(3),所述调节机构(3)的底端与模拟增重组件(4)相连接,所述支架(1)的底端安装有固定横杆(19),所述固定横杆(19)设置有两个,且每个固定横杆(19)的表面均安装有两组脚踏机构(7),所述固定横杆(19)的中间底部安装有挡板(5),所述挡板(5)的表面开设有凹槽,在凹槽的内部贴装有缓冲垫(6),所述座椅(2)通过缓冲垫(6)与挡板(5)部分相隔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位坐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增重组件(4)包括弹簧(16)和固定板(18),所述固定板(18)的顶部安装有第二拉环(17),所述第二拉环(17)的顶部与弹簧(16)的底端进行连接,所述弹簧(16)的顶部与调节机构(3)进行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位坐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增重组件(4)设置有两组,且每个模拟增重组件(4)以对称的形式安装在支架(1)的两侧,所述固定板(18)通过使用螺钉固定安装在地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位坐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手轮(11)和调节杆(9),所述调节杆(9)的中间设置有螺纹柱(10),所述螺纹柱(10)的表面套设有螺纹套筒(12),所述调节杆(9)后端的表面套设有支撑套筒(1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位坐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套筒(12)和支撑套筒(13)的顶部均与座椅(2)的底部焊接为整体,所述手轮(11)安装在调节杆(9)的末端,所述支撑套筒(13)和螺纹套筒(12)中间的调节杆(9)区域上设置有凹槽结构,且在该凹槽的内部嵌装有轴承(14)。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军赵东霞么长青葛超
申请(专利权)人:周建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