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关于无人机方舱的使用和维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3706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关于无人机方舱的使用和维护方法,用于放飞、回收无人机及相关设备的维护,使用及维护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充能及相关基础功能调试;步骤2:搭载及模拟放飞调试;步骤3:遥控完成对无人机的放飞;步骤4:遥控完成对无人机的回收;步骤5:自主完成对无人机的电池替换;步骤6:无人机交替放飞及回收;步骤7:维护及部分组件替换,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通过车辆搭载进行使用,操作人员通过无人机方舱放大遥控数据信号对无人机进行操控,就使得无人机可以飞得更远,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车辆预先抵达无人机降落地点附近,这就使得无人机的工作时长和工作距离大大增加,相较于传统操作方式,无人机工作效率也更高。无人机工作效率也更高。无人机工作效率也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关于无人机方舱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机放飞及回收
,具体为一种关于无人机方舱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无人机应用的全面推广,在很多传统行业中都出现了无人机的影子,如传统的摄影、资源勘探、精度测绘测量和电力巡查等,无人机的应用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精度测绘测量和电力巡查传统人力工作效率极低,需要多人协调完成基本工作,且人工测绘测量存在一定误差,无人机则能够有效解决各种常见问题,传统无人机依赖人工手动换电,间接导致无人机放飞效率较低,从无人机降落再到换电完成放飞,少则几分钟,多则十几分钟,直接影响了无人机的飞行工作进度,还有就是无人机根据飞行距离和工作内容,至少要将20%到50%的电量用在飞回的途中,一旦电量不足就可能发生坠毁,无人机需要预留足够电量飞回,严重影响着无人机的实际工作效率,所以如何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车辆搭载进行使用,操作人员通过无人机方舱放大遥控数据信号对无人机进行操控,就使得无人机可以飞得更远,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车辆预先抵达无人机降落地点附近,这就使得无人机的工作时长和工作距离大大增加,相较于传统操作方式,无人机工作效率也更高的关于无人机方舱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关于无人机方舱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其使用及维护包括以下步骤:
[0005]步骤1:充能及相关基础功能调试;
[0006]步骤2:搭载及模拟放飞调试;
[0007]步骤3:遥控完成对无人机的放飞;
[0008]步骤4:遥控完成对无人机的回收;
[0009]步骤5:自主完成对无人机的电池替换;
[0010]步骤6:无人机交替放飞及回收;
[0011]步骤7:维护及部分组件替换。
[0012]作为优选,步骤1:充能及相关基础功能调试,手动打开无人机方舱电源开关,之后通过遥控设备线上检查确认方舱储能电源剩余电量,确保储能电源剩余电量不能低于总储存电量的75%,对无人机方舱自带的储能电池进行适当充能,无人机方舱换电用电池不能少于8块,之后现场遥控测试无人机方舱滑动组件运行状态,无人机方舱的舱门打开和关闭须在两秒内完成,并归类反馈故障数据。
[0013]作为优选,步骤2:搭载及模拟放飞调试,将设备整体转移至搭载车辆上,之后通过遥控器连接无人机方舱,通过无人机方舱放大数据信号连接舱内无人机,单机放飞,打开无
人机方舱的舱门,无人机归中平台探出,探出的长度不得少于无人机归中平台的40%,无人机起飞至五米以上空中,之后落回至归中平台上,关闭无人机方舱的舱门,换电,再放飞,间隔时间不得超过40秒,双机交替放飞,打开无人机方舱的舱门,无人机归中平台探出,探出的长度不得少于无人机归中平台的40%,无人机起飞至五米以上空中,之后落回至归中平台上,关闭无人机方舱的舱门,换电,双机再放飞,间隔时间不得超过100秒。
[0014]作为优选,步骤3:遥控完成对无人机的放飞,通过车辆搭载将设备整体转移至空旷区域,通过气象监测设备,确认具备无人机起降条件,操作人员通过遥控器连接无人机方舱,控制打开无人机方舱的舱门,无人机起飞前往工作位置,操作人员搭乘车辆前往无人机预定降落位置。
[0015]作为优选,步骤4:遥控完成对无人机的回收,完成既定任务或无人机电力剩余20%时前往预定降落位置,操作人员通过无线传递降落车辆坐标,无人机在空中先通过定位系统前往并降落至指定车辆上,无人机方舱通过归中平台将无人机位置摆正,之后控制关闭无人机方舱的舱门。
[0016]作为优选,步骤5:自主完成对无人机的电池替换,归中平台在换电过程依然保持对无人机的夹持状态,配合换电机械臂及支架,将无人机电池取下,之后将换下来的电池放置在电池安放平台上进行充电,换电机械臂及支架从电池安放平台取下充完电的电池重新固定在无人机上,无人机反馈良好,则换电机械臂复位,归中平台始终保持夹持状态,待舱门打开,归中平台取消对无人机的束缚。
[0017]作为优选,步骤6:无人机交替放飞及回收,通过遥控器连接无人机方舱,通过无人机方舱放大数据信号连接舱内无人机,无人机归中平台向一侧探出,完成无人机放飞,之后无人机归中平台向另一侧探出,完成另一架无人机放飞,无人机飞回时打开任意一侧舱门,将无人机回收,待另一架无人机飞回时,打开另一侧舱门,完成无人机回收即可。
[0018]作为优选,步骤7:维护及部分组件替换,无人机故障时,在无人机完成降落回收后,控制归中平台保持探出状态,直接将故障无人机取下换上完好的无人机进行放飞即可,在电池安放平台待电池更换一遍之后整组拖出更换新的电池安放平台即可,归中平台无法探出足够长度,手动打开一侧方舱盖板,调节归中平台底部限位器即可。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本专利技术能够通过车辆搭载进行使用,操作人员通过无人机方舱放大遥控数据信号对无人机进行操控,就使得无人机可以飞得更远,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车辆预先抵达无人机降落地点附近,这就使得无人机的工作时长和工作距离大大增加,相较于传统操作方式,无人机工作效率也更高
[0021](2)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三架无人机交替换电,交替放飞,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无人机的工作效率,配合模块化电池安放平台,可以实现无人机不间断作业。
[0022](3)步骤1,能够解决基本故障难题,方舱储能电源可以在闲置状态下为模块化电池安放平台进行充电,同时能够为无人机方舱提供基础运行电能,步骤2,能够降低放飞时遥控信号终端的难题,步骤3,能够通过遥控完成对无人机的放飞,步骤4,能够遥控完成对无人机的回收,步骤5,能够通过程序自动完成对无人机电池的更换,步骤6,能够完成对无人机交替放飞及回收,步骤7,可以解决无人机方舱基础维护及部分组件替换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操作流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专利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6]实施例一:
[0027]如图所示,一种关于无人机方舱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其使用及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关于无人机方舱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及维护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充能及相关基础功能调试;步骤2:搭载及模拟放飞调试;步骤3:遥控完成对无人机的放飞;步骤4:遥控完成对无人机的回收;步骤5:自主完成对无人机的电池替换;步骤6:无人机交替放飞及回收;步骤7:维护及部分组件替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关于无人机方舱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充能及相关基础功能调试,手动打开无人机方舱电源开关,之后通过遥控设备线上检查确认方舱储能电源剩余电量,确保储能电源剩余电量不能低于总储存电量的75%,对无人机方舱自带的储能电池进行适当充能,无人机方舱换电用电池不能少于8块,之后现场遥控测试无人机方舱滑动组件运行状态,无人机方舱的舱门打开和关闭须在两秒内完成,并归类反馈故障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关于无人机方舱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搭载及模拟放飞调试,将设备整体转移至搭载车辆上,之后通过遥控器连接无人机方舱,通过无人机方舱放大数据信号连接舱内无人机,单机放飞,打开无人机方舱的舱门,无人机归中平台探出,探出的长度不得少于无人机归中平台的40%,无人机起飞至五米以上空中,之后落回至归中平台上,关闭无人机方舱的舱门,换电,再放飞,间隔时间不得超过40秒,双机交替放飞,打开无人机方舱的舱门,无人机归中平台探出,探出的长度不得少于无人机归中平台的40%,无人机起飞至五米以上空中,之后落回至归中平台上,关闭无人机方舱的舱门,换电,双机再放飞,间隔时间不得超过100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关于无人机方舱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遥控完成对无人机的放飞,通过车辆搭载将设备整体转移至空旷区域,通过气象监测设备,确认具备无人机起降条件,操作人员通过遥控器连接无人机方舱,控制打开无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远摆存曦杨炯李波曹志全赵欣洋曹凯田凯樊清云蔡漪濛黄欣张晓波李宁于晓清张博文李瀚朱建军杨庭栋牛青李成昱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超高压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