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工编织用编织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3640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工编织用编织架,属于手工编织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编织架在对编织绳进行拉紧时编织架会翘起或移位,力度过小又会使编织物不够牢固,影响编织物的质量的问题,包括底座、固定板、滑动板、滑动槽、转动板和固定夹;所述固定板上下滑动连接在底座的前端的下部;所述滑动槽开设在底座的上端面;所述滑动板前后滑动连接在滑动槽中;所述转动板转动连接在底座的后端;所述固定夹转动连接在滑动板的前端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固定板使编织架固定,避免在拉拽编织绳时编织架移位需要重新调整位置的情况,减少使用中的不便,保证编织物的编织质量,通过橡胶固定块减少固定夹与编织绳的摩擦,有效地避免编织绳的磨损。有效地避免编织绳的磨损。有效地避免编织绳的磨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工编织用编织架


[0001]本技术属于手工编织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手工编织用编织架。

技术介绍

[0002]手工编织指的是人类使用工具或者双手使条状物(编织绳)互相交错或者钩连而组织起来,形成条形或块类的工艺操作,编织时需要同时操作多股条状物,为了方便编织会使用编织架对其中一组或多组条状物进行固定。
[0003]例如CN201610063689.1公开了一种编织架,属于手工编织装置领域,包括支架、上滚轴和下滚轴,支架包括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左支撑架包括第一固定架和第一活动架,左支撑架上设有驱动第一活动架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件,右支撑架包括第二固定架和第二活动架,右支撑架上设有驱动第二活动架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件,下滚轴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架转动连接,下滚轴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架转动连接,上滚轴的一端与第一活动架转动连接,上滚轴的另一端与第二活动架转动连接,这种编织架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可以编制多种毯型,通过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便可改变上滚轴与下滚轴的距离,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0004]基于上述,现有的编织架一般是由底座和固定夹组成,在使用时将编织绳两端通过固定夹固定在底座上进行编织,而且这种编织架一般是直接放置在桌面上进行使用的,在对编织绳进行拉紧时如果力度太大就会导致编织架翘起或移位,而力度过小又会使编织物不够牢固,影响编织物的质量。
[0005]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手工编织用编织架,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术内容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手工编织用编织架,以解决现有的编织架一般是由底座和固定夹组成,在使用时将编织绳两端通过固定夹固定在底座上进行编织,而且这种编织架一般是直接放置在桌面上进行使用的,在对编织绳进行拉紧时如果力度太大就会导致编织架翘起或移位,而力度过小又会使编织物不够牢固,影响编织物的质量的问题。
[0007]本技术一种手工编织用编织架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8]一种手工编织用编织架,包括底座、固定板、滑动板、滑动槽、转动板和固定夹;所述固定板上下滑动连接在底座的前端的下部;所述滑动槽设置有两个,两个滑动槽分别开设在底座的上端面的左右两端;所述滑动板前后滑动连接在两个滑动槽中;所述转动板设置有两个,两个转动板分别转动连接在底座的后端的左右两端;所述固定夹设置有四个,其中一个固定夹转动连接在底座的后端,另外三个固定夹均匀分布转动连接在滑动板的前端面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有收纳槽和转动轴;所述收纳槽设置有两个,两个收纳槽分别开设在底座的左右两端;所述转动轴设置有两个,两个转动轴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收纳槽的下端,两个转动轴分别于两个转动板转动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还包括有滑槽;所述滑槽开设在底座的右端面的上端;
[0011]滑动板包括有滑块、定位螺栓和转轴;所述滑块设置有两个,两个滑块分别固定连接在滑动板的下端面的左右两端,两个滑块分别于两个滑动槽前后滑动连接;所述定位螺栓螺纹连接在右端的滑块的右部,定位螺栓前后滑动连接在滑槽中;所述转轴设置有四个,其中一个转轴固定连接在底座的后端,另外三个转轴均匀分布固定连接在滑动板的前端面上,四个转轴分别与四个固定夹转动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夹包括有橡胶固定块和第二弹性件;所述橡胶固定块设置有四个,四个橡胶固定块分别固定连接在四个固定夹的上端;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有四个,四个固定夹分别通过四个第二弹性件与滑动板和底座弹性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还包括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设置有两个,两个导向柱分别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下端面的前部的左右两端,两个导向柱均与固定板上下滑动连接;
[0014]固定板包括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转动连接在底座的下端面的前部,紧固螺栓与固定板螺纹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板包括有夹持块和第一弹性件;所述夹持块设置有两个,两个夹持块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转动板的上端;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有两个,两个夹持块分别通过两个第一弹性件弹性连接在转动板上。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通过转动紧固螺栓使固定板沿着导向柱上下滑动,通过固定板与底座夹紧桌面使编织架固定,避免在拉拽编织绳时编织架移位需要重新调整位置的情况,减少使用中的不便,保证编织物的编织质量。
[0018]本技术通过拧松定位螺栓使滑动板能够前后滑动,实现对不同长度编织绳的固定,增加编织架的通用性,到达合适位置后拧紧定位螺栓使滑动板位置固定,防止编织过程中滑动板移动影响编织架的使用,展开转动板,通过夹持块夹持编织时对照的图纸,如果使用手机观看视频学习可以直接将手机摆放在转动板上,方便编织者边学习边操作,提高编织效率,使用更加方便。
[0019]本技术通过固定夹固定编织绳,通过橡胶固定块减少固定夹与编织绳的摩擦,有效地避免编织绳的磨损,保证编织物的质量,在转动板不使用时可以收到收纳槽中,通过收纳槽方便对转动板的收纳,避免转动板占用较多存储空间,减少编织架的占用面积。
[0020]本技术通过固定板使编织架固定,避免在拉拽编织绳时编织架移位需要重新调整位置的情况,减少使用中的不便,保证编织物的编织质量,通过滑动板前后滑动实现对不同长度编织绳的固定,增加编织架的通用性,通过夹持块夹持编织时对照的图纸,如果使用手机观看视频学习可以直接将手机摆放在转动板上,方便编织者边学习边操作,提高编织效率,使用更加方便,通过橡胶固定块减少固定夹与编织绳的摩擦,有效地避免编织绳的磨损,保证编织物的质量,通过收纳槽方便对转动板的收纳,避免转动板占用较多存储空间,减少编织架的占用面积。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的转动板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的固定夹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的收纳槽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技术的滑动板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27]1、底座;101、导向柱;102、滑槽;103、收纳槽;104、转动轴;2、固定板;201、紧固螺栓;3、滑动板;301、滑块;302、定位螺栓;303、转轴;4、滑动槽;5、转动板;501、夹持块;502、第一弹性件;6、固定夹;601、橡胶固定块;602、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工编织用编织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固定板(2)、滑动板(3)、滑动槽(4)、转动板(5)和固定夹(6);所述固定板(2)上下滑动连接在底座(1)的前端的下部;所述滑动槽(4)设置有两个,两个滑动槽(4)分别开设在底座(1)的上端面的左右两端;所述滑动板(3)前后滑动连接在两个滑动槽(4)中;所述转动板(5)设置有两个,两个转动板(5)分别转动连接在底座(1)的后端的左右两端;所述固定夹(6)设置有四个,其中一个固定夹(6)转动连接在底座(1)的后端,另外三个固定夹(6)均匀分布转动连接在滑动板(3)的前端面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手工编织用编织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包括有收纳槽(103)和转动轴(104);所述收纳槽(103)设置有两个,两个收纳槽(103)分别开设在底座(1)的左右两端;所述转动轴(104)设置有两个,两个转动轴(104)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收纳槽(103)的下端,两个转动轴(104)分别于两个转动板(5)转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手工编织用编织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还包括有导向柱(101);所述导向柱(101)设置有两个,两个导向柱(101)分别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下端面的前部的左右两端,两个导向柱(101)均与固定板(2)上下滑动连接;固定板(2)包括有紧固螺栓(201);所述紧固螺栓(201)转动连接在底座(1)的下端面的前部,紧固螺栓(201)与固定板(2)螺纹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手工编织用编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妹
申请(专利权)人:琼台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