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遮阳门窗卷帘系统及安装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53612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2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体化遮阳门窗卷帘系统,整体安装在建筑的门窗洞口内,卷帘箱体的两侧分别与墙体的两侧齐平,室外侧被保温层覆盖,室内侧粉刷层覆盖到下挂段,露出检修盖。外遮阳卷帘的卷帘箱体固定安装在门窗的顶端,导轨固定安装在门窗左右框上,卷帘箱体是由顶板、外板、底板、检修板和两端座拼结成内圆外方的密闭盒体,所述检修板内部具有中空隔热型腔。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考虑应用环境,将围护结构、节能附框,以及外遮阳卷帘、系统窗无缝整合为高度集成的一体化窗,实现了窗户多项功能的无缝衔接,避免了安装和加工过程中的等待和重复劳动,节约了成本,更让产品与建筑完美结合,在外观与品质上实现了质的飞越。实现了质的飞越。实现了质的飞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遮阳门窗卷帘系统及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遮阳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遮阳门窗卷帘系统及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外遮阳具备非常显著的节能效果,被认为是最理想的窗洞口被动节能措施,在大力推广实施建筑节能的环境下,南方及长江流域夏热冬冷地域居住建筑外窗已广泛应用多种形式的外遮阳设施,其中外遮阳卷帘应用最为广泛。
[0003]但目前的外遮阳卷帘多安装在建筑外窗外侧窗洞或外墙墙面上,该安装方式带来以下难题:(1)外遮阳装置的外形、颜色影响建筑外观的总体视觉效果;(2)外遮阳装置的收展空间与外窗的启闭空间相互干涉,使用过程中一旦发生故障,易为门窗阻隔,难于维修;(3)卷帘盒与建筑外窗并列安装在建筑窗洞内时,因两者进深尺寸之和大于墙厚,往往导致卷帘盒不得已伸出外墙,影响了建筑外墙的视觉效果;(4)采用后锚固件安装时,破坏了外墙保温层,将降低建筑外墙的保温效果,或破坏了外墙防水层,导致日后建筑外墙漏水、渗水;(5)卷帘盒、导轨锚固不牢,容易造成卷帘部件、构件乃至产品松动、脱落;(6)安装在窗洞内,遮挡了外窗部分采光面积;(7)安装在外墙面上,增加了外遮阳装置的迎风面积;(8)卷帘发生故障时,人员必须爬到建筑窗外维修或拆除,尤其用于高层建筑上维修时危险性很大;(9)安装在窗洞内时,多通过测量手工粉刷的窗洞毛坯面实际尺寸来确定外遮阳卷帘的宽度、高度尺寸,无法统一尺寸,也就难以使用标准化、批量化的生产加工方式,不便生产管理和成本控制。
[0004]为此,申请人将外遮阳产品与建筑外窗进行了一体化设计、制造、安装,在工厂内将外遮阳产品安装在外窗上,不仅解决了上述诸多问题,还便于制造、运输、安装,且安装后整个建筑立面外形美观统一,外遮阳卷帘与建筑外窗合一,在建筑外立面形成一体化,更容易体现建筑的整体的设计感与品质,而且在建筑设计环节将其与建筑保温防水等结构整体设计,在施工环节一次安装到位,节约安装工时。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7044251A提供的一种可与门窗安装一体并便于维修的外遮阳卷帘系统,已在多个项目上实际应用并获得业主的广泛好评。
[0005]申请人在产品的推广过程注重用户反馈与数据积累,持续投入研发对产品优化改进,以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并注入创新科技持续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与附加值,从制造、安装、维护、节能、室内侧美观度等多维度的需求出发,设计出本专利技术更新一代的一体化外遮阳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在结构紧凑、制造方便、安装简单、维护安全、成本低廉、节能效果优良等多个维度上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与附加值,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新的一体化遮阳门窗卷帘系统。
[0007]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体化遮阳门窗卷帘系统,由系统窗和外遮阳卷帘固定连接成一体,外遮阳卷帘的卷帘箱体固定安装在门窗的顶端,导轨固定安装在门窗左右框上,
[0008]所述卷帘箱体由顶板、外板、底板、检修板和两端座拼结成内圆外方的密闭盒体,所述密闭盒体在室外侧底端具有用于进出卷帘片的槽口,室内侧具有可开闭的检修板;所述顶板的断面呈L形,顶板室外侧与竖直的外板连接,顶板室内侧向下延伸出下挂段,所述下挂段底部具有链接槽,所述链接槽与检修板顶部凸起形成可拆卸铰链结构,所述检修板顶部具有与下挂段配合的第一密封结构,所述检修板底部具有与底板配合的第二密封结构,所述检修板内部具有中空隔热型腔。
[0009]作为优选,所述顶板和底板内也具有型腔,在底板的型腔内衬第一加强型钢,在顶板的型腔内衬第二加强型钢和第三加强型钢,所述端座上安装端座连接板,所述端座连接板与第一加强型钢、第二加强型钢和第三加强型钢固定连接成整体加强框架。
[0010]第一加强型钢用于承接门窗顶框的安装螺钉,第二加强型钢和第三加强型用于承接安装角码的固定螺钉,加强框架作为安装在建筑窗洞顶部与门窗顶框之间的结构部件,承受门窗安装与使用中的外力。
[0011]一体化遮阳门窗卷帘系统整体安装在建筑的门窗洞口内,卷帘箱体的两侧分别与墙体的两侧齐平融为一体,室外侧被保温层覆盖,室内侧粉刷层覆盖到下挂段,露出检修盖。
[0012]作为优选,导轨的断面为L形,具有相互垂直的安装段和导引段,安装段的顶端与端座固定连接,安装段的一侧壁与窗框固定连接,导向段具有用于容纳发泡帘片两侧边的凹槽。
[0013]作为优选,所述顶板、外板、底板和检修板均采用木塑型材,具有平整的外侧面与圆柱形内侧面,圆柱形自底板内表面起,各板圆柱面的曲率分段等值增加,相邻各柱面之间光滑连接,使所述帘盒的内腔表面与卷帘卷绕所形成的、母线近似阿基米德螺线的柱面之间的间隙趋近均匀,并使帘盒对卷帘的容量为最大。
[0014]作为优选,在检修板的外侧安装检修装饰盖,检修装饰盖采用与门窗型材相同材质和表面处理的铝型材,并在室内侧由检修装饰盖完全包围检修板,在室内侧形成视觉一体并便于检修的结构。在顶板室内侧安装铝合金收边条,其底部边沿凸起,靠近检修盖顶端,一侧凸起的加强筋嵌入到室内墙体的找平层及粉刷层中。
[0015]作为优选,检修板的高度与卷帘箱体的高度的比值大于0.5,且小于0.8。
[0016]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一体化遮阳门窗卷系统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步骤1,将外遮阳卷帘和门窗连接成一体,从窗框顶部用螺钉固定连接到卷帘箱体底板内衬型钢上,将导轨固定在窗框两侧上。卷帘箱体的整体厚度约200mm,与建筑最常用的墙体等厚,确保在安装后墙体内外侧齐平,室外保温层与室内粉刷层施工后可以将卷帘盒体与墙体融为一体。
[0018]步骤2,用螺钉将角码固定在卷帘箱体顶部,螺钉咬合在顶板的内衬型钢上,再将角码卡入窗洞顶部墙体的两侧,采用膨胀螺栓将角码固定安装在墙体上。
[0019]步骤3,将窗框两侧及导轨、以及窗框底端安装在窗洞/门洞内的节能附框上。
[0020]步骤4,在窗洞装入一体安装外遮阳与系统窗后,卷帘箱体与建筑墙体内外齐平,
进行外墙保温层与内墙粉刷层的施工,利用收边条将内墙找平及粉刷层在检修盖上边沿形成止口,外墙保温层施工在前板底端帘片出口处使用围板形成收口。
[0021]进一步地,还可以在底板室外侧与窗框之间安装与窗框同材质的装饰条,让卷帘箱体所有外露部分与窗框的视觉风格一体化。
[0022]卷帘箱体的顶板、底板、外板、内检修板均由高热阻材料制成,且在型材截面上设置了多个能够增加热阻的空腔,卷帘箱体的室外侧直接被整体的外墙保温层覆盖,室内侧的内检修板设计了密封结构且加厚加大型腔,消除了卷帘窗和室内之间的热桥,具备优异的气密性和保温性,对节能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而且还在玻璃窗和卷帘窗之间形成了一个很强的空气绝缘层,能有效的阻隔室内外冷热气流交换,实现保温隔热功能。进一步提升超低能耗建筑的整体性能。
[0023]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充分考虑应用环境,将外遮阳与系统窗强强合一,将围护结构、节能附框,以及外遮阳卷帘、系统窗无缝整合为高度集成的一体化窗,不仅实现了窗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遮阳门窗卷帘系统,包括安装在门窗顶部的外遮阳卷帘箱体,以及安装在门窗两侧的导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帘箱体是由顶板、外板、底板、检修板和两端座拼结而成的内圆外方的密闭盒体,所述密闭盒体在室外侧底端具有用于进出卷帘片的槽口,室内侧具有可开闭的检修板;所述顶板的断面呈L形,顶板室外侧与竖直的外板连接,顶板室内侧向下延伸出下挂段,所述下挂段底部具有链接槽,所述链接槽与检修板顶部凸起形成可拆卸铰链结构,所述检修板顶部具有与下挂段配合的第一密封结构,所述检修板底部具有与底板配合的第二密封结构,所述检修板内部具有中空隔热型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遮阳门窗卷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和底板内也具有型腔,在底板的型腔内衬第一加强型钢,在顶板的型腔内衬第二加强型钢和第三加强型钢,所述端座上安装端座连接板,所述端座连接板与第一加强型钢、第二加强型钢和第三加强型钢的两端固定连接成整体加强框架;所述第一加强型钢用于承接门窗顶框的安装螺钉,所述第二加强型钢和第三加强型用于承接安装角码的固定螺钉,加强框架作为安装在建筑窗洞顶部与门窗顶框之间的结构部件,承受门窗安装与使用中的外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遮阳门窗卷帘系统,其特征在于:导轨的断面为L形,具有相互垂直的安装段和导引段,安装段的顶端与端座固定连接,安装段的一侧壁与窗框固定连接,导向段具有用于容纳发泡帘片两侧边的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遮阳门窗卷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外板、底板和检修板均采用木塑型材,具有平整的外侧面与圆柱形内侧面,圆柱形自底板内表面起,各板圆柱面的曲率分段等值增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遮阳门窗卷帘系统,其特征在于:一体化遮阳门窗卷帘系统整体安装在建筑的门窗洞口内,卷帘箱体的两侧分别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峰吴昆马昌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金星宇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