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渗漏结构及气溶胶生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3542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渗漏结构及气溶胶生成装置,其中,防渗漏结构包括:壳体设有安装腔;壳体一端设有第一安装环,另一端设有第二安装环;发热管位于安装腔内;发热管具有贯穿两端的容纳腔,发热管的第一端与第一安装环过盈配合;发热管的第二端与第二安装环过盈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壳体内设有第一安装环和第二安装环,并使发热管的第一端、第二端分别于与第一安装环、第二安装环过盈配合,发热管与第一安装环和第二安装环过盈配合所产生的压力作用下,发热管的两端产生形变,并分别与第一安装环和第二安装环贴合,提高了防渗漏结构的密封性。防渗漏结构的密封性。防渗漏结构的密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渗漏结构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气溶胶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渗漏结构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采用生成气溶胶的装置代替传统的气溶胶产生部件的需求日益增加,气溶胶生成装置通过加热气溶胶产生部件,使其受热但不燃烧,从而生成可吸入的气溶胶。此气溶胶生成装置一般包括加热部件和用于放置气溶胶产生部件的腔体,为避免气溶胶产生部件产生的气溶胶油污渗透到加热部件内,加热部件与腔体之间的连接处需要进行密封以实现防渗漏。一般的防渗漏结构采用橡胶材料制作而成的柔性密封圈实现密封,但橡胶密封圈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老化的情况,导致橡胶密封圈的防渗漏效果降低,并且在高温环境下橡胶密封圈等容易产生有毒性的物质。因此,亟需一种防渗漏结构解决防渗漏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防渗漏结构,旨在解决防渗漏结构的防渗漏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防渗漏结构,包括:
[0005]壳体,内部设有安装腔;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环,所述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安装环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环;
[0006]发热管,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发热管具有贯穿两端的容纳腔,所述发热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环过盈配合;所述发热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安装环过盈配合。
[0007]优选地,所述发热管的第一端设有第一折弯部,所述发热管的第二端设有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沿所述容纳腔的第一端开口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折弯部沿所述容纳腔的第二端开口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一安装环过盈配合,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第二安装环过盈配合。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折弯部包括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一倾斜部沿所述第一端开口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倾斜部远离所述第一端开口的一端沿所述发热管的轴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二倾斜部与所述第一安装环过盈配合;所述第二折弯部包括第三倾斜部和第四倾斜部,所述第三倾斜部沿所述第二端开口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三倾斜部远离所述第二端开口的一端沿所述发热管的轴向延伸形成所述第四倾斜部;所述第四倾斜部与所述第二安装环过盈配合。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倾斜部和所述第二倾斜部均向所述发热管的外侧倾斜,所述第一倾斜部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二倾斜部的倾斜角度;所述第三倾斜部和所述第四倾斜部均向所述发热管的外侧倾斜,所述第三倾斜部的倾斜角度大于第四倾斜部的倾斜角度。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环设有与所述第二倾斜部相抵并贴合的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安装环设有与所述第四倾斜部相抵并贴合的第二倾斜面。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环靠近所述发热管的一端设有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和所述第二延伸段之间形成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延伸段和所述第二延伸段分别沿所述第一端开口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发热管的所述第一端卡入所述第一卡槽内,且所述发热管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延伸段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安装环靠近所述发热管的一端设有第三延伸段和第四延伸段,所述第三延伸段和所述第四延伸段之间形成第二卡槽;所述第三延伸段和所述第四延伸段分别沿所述第二端开口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发热管的所述第二端卡入所述第二卡槽内,且所述发热管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延伸段过盈配合。
[0012]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所述第一安装环,所述第二壳体包括所述第二安装环。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安装环的外侧,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绕设有连接凹槽;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安装环的外侧,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绕设有连接凸部,所述连接凸部卡入所述连接凹槽内;或,
[0014]所述连接凹槽与所述连接凸部粘合;或,
[0015]所述连接凹槽与所述连接凸部螺纹连接。
[0016]优选地,所述发热管的厚度为0.1~0.2mm。
[0017]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防渗漏结构。
[0018]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壳体的内部设有第一安装环和第二安装环,并使发热管的第一端与第一安装环过盈配合,所述发热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安装环过盈配合,发热管在第一安装环的压力作用下,发热管的第一端产生形变并与第一安装环贴合;发热管在第二安装环的压力作用下,发热管的第二端产生形变并与第二安装环贴合,以避免容纳腔内的气溶胶油污渗透至发热管的外壁以及安装腔内;发热管的第一端、第二端分别于与第一安装环、第二安装环过盈配合,不需要使用密封圈,可避免长时间使用后出现老化而导致防渗漏效果不佳的情况,提高了壳体与发热管之间的致密性。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防渗漏结构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防渗漏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中A

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5为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6为图3中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图3中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图7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9为图3中发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为图9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11为图9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1]图12为本技术防渗漏结构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号说明:
[0033]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壳体15第二壳体11安装腔151第二连接部12第一安装环152连接凸部121第一倾斜面2发热管122第一延伸段21容纳腔123第二延伸段22第一折弯部124第一卡槽221第一倾斜部13第二安装环222第二倾斜部131第二倾斜面23第二折弯部132第三延伸段231第三倾斜部133第四延伸段232第四倾斜部134第二卡槽24第一端开口14第一壳体25第二端开口141第一连接部100气溶胶产生部件142连接凹槽
ꢀꢀ
[0034]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有安装腔;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环,所述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安装环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环;发热管,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发热管具有贯穿两端的容纳腔,所述发热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环过盈配合;所述发热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安装环过盈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的第一端设有第一折弯部,所述发热管的第二端设有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沿所述容纳腔的第一端开口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折弯部沿所述容纳腔的第二端开口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一安装环过盈配合,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第二安装环过盈配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包括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一倾斜部沿所述第一端开口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倾斜部远离所述第一端开口的一端沿所述发热管的轴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二倾斜部与所述第一安装环过盈配合;所述第二折弯部包括第三倾斜部和第四倾斜部,所述第三倾斜部沿所述第二端开口的周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三倾斜部远离所述第二端开口的一端沿所述发热管的轴向延伸形成所述第四倾斜部;所述第四倾斜部与所述第二安装环过盈配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部和所述第二倾斜部均向所述发热管的外侧倾斜,所述第一倾斜部的倾斜角度大于第二倾斜部的倾斜角度;所述第三倾斜部和所述第四倾斜部均向所述发热管的外侧倾斜,所述第三倾斜部的倾斜角度大于第四倾斜部的倾斜角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渗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环设有与所述第二倾斜部相抵并贴合的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雄詹鑫刘柳陈俊舟
申请(专利权)人:通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