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机器人动力舱辅助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3211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机器人动力舱辅助散热装置,涉及水下机器人技术领域。所述水下机器人动力舱辅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底板,导热底板的固定板两端垂直设置有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方向相反,第一连接板与后舱盖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与支撑圆板连接,支撑圆板与舱体内侧壁接触,固定板顶部与电源模块底部接触。通过固定板将电源模块的热量进行传导,通过第一连接板传导给后舱盖,通过第二连接板和支撑圆板传导给舱体,将热量快速通过动力舱舱体及舱盖向外散失,解决舱内电源模块散热不良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机器人动力舱辅助散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下机器人
,具体涉及一种水下机器人动力舱辅助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下机器人如ROV通过内置电池供电,或通过电源转换模块将线缆传输电进行转换以供ROV设备使用。无论是内置电池还是电源转换模块一般都密封装配在动力舱内,主要是出于水密性的考量。对于水下潜航器ROV电源及其模块被装配在两端设置有舱盖的中空圆柱形舱体内,在使用过程中电源及其模块升温快且温度高,舱体内为密闭环境,导致电源模块散热不良。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水下机器人动力舱辅助散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机器人动力舱辅助散热装置,解决动力舱内电源模块散热不良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下机器人动力舱辅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底板,导热底板的固定板两端垂直设置有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方向相反,第一连接板与后舱盖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与支撑圆板连接,支撑圆板与舱体内侧壁接触,固定板顶部与电源模块底部接触。
[0005]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连接板与固定板连接处设置有加强板,加强板为L型板且直角处设置有三角形加强筋。
[0006]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固定板底部设置有若干第一配重块。
[0007]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支撑圆板侧壁下部设置有第二配重块,第二配重块外侧壁与舱体内侧壁接触。
[0008]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固定板与电源模块接触面、支撑圆板与舱体内侧壁接触面涂抹有导热硅胶。
[0009]工作原理:将导热底板与电源模块接触装配,导热底板一端与后舱盖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支撑圆板与舱体接触,保证电源模块在舱体内的水平装配,电源模块的线缆穿过支撑圆板通过前舱盖与外部元器件连接。使用时,电源模块的热量传导至导热底板,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板传递至后舱盖,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板传递至支撑圆板,支撑圆板传递给舱体,将热量快速通过动力舱舱体及舱盖向外散失,解决舱内电源模块散热不良的问题。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简单好用的水下机器人动力舱辅助散热装置,通过固定板将电源模块的热量进行传导,通过第一连接板传导给后舱盖,通过第二连接板和支撑圆板传导给舱体,将热量快速通过动力舱舱体及舱盖向外散失,解决舱内电源模块散热不良的问题。同时,通过在固定板底部和支撑圆板下部设置配重块,进一步提高导热底板强度,增加散热面积,还能平衡动力舱的质心,便于整机装配时对于质心和浮力姿态的控制。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
[0014]图中:1

导热底板,101

固定板,102

第一连接板,103

第二连接板,2

后舱盖,3

支撑圆板,4

电源模块,5

加强板,6

第一配重块,7

第二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6]图1

3示出了一种水下机器人动力舱辅助散热装置,包括导热底板1,导热底板1的固定板101两端垂直设置有第一连接板102、第二连接板103,第一连接板102、第二连接板103方向相反,使得导热底板1呈Z型,导热底板1可以采用导热性良好的金属或非金属制作。第一连接板102与后舱盖2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103与支撑圆板3连接,固定板101顶部与电源模块4底部接触,安装好后放入圆柱形舱体内,支撑圆板3与舱体内侧壁接触。所述固定板101与电源模块4接触面、支撑圆板3与舱体内侧壁接触面涂抹有导热硅胶,便于热量更快的传导。为进一步加强导热底板1的强度,所述第一连接板102与固定板101连接处设置有加强板5,加强板5为L型板且直角处设置有三角形加强筋。
[0017]为进一步提高导热底板1的强度,增加散热面积,还能平衡动力舱的质心,便于整机装配时对于质心和浮力姿态的控制,所述固定板101底部设置有若干第一配重块6。为便于配重的调整,固定板101上开设有多个固定孔。同样的,所述支撑圆板3侧壁下部设置有第二配重块7,第二配重块7外侧壁与舱体内侧壁接触。
[0018]将导热底板1与电源模块4接触装配,导热底板1一端与后舱盖2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支撑圆板3与舱体接触,保证电源模块在舱体内的水平装配,电源模块4的线缆穿过支撑圆板3通过前舱盖与外部元器件连接。使用时,电源模块4的热量传导至导热底板1,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板102传递至后舱盖2,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板103传递至支撑圆板3,支撑圆板3传递给舱体,将热量快速通过动力舱舱体及舱盖向外散失,解决舱内电源模块散热不良的问题。
[0019]尽管这里参照本技术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机器人动力舱辅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底板(1),导热底板(1)的固定板(101)两端垂直设置有第一连接板(102)、第二连接板(103),第一连接板(102)、第二连接板(103)方向相反,第一连接板(102)与后舱盖(2)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103)与支撑圆板(3)连接,支撑圆板(3)与舱体内侧壁接触,固定板(101)顶部与电源模块(4)底部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机器人动力舱辅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02)与固定板(101)连接处设置有加强板(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云华朱明陵熊淦钟国锋李维伟
申请(专利权)人:潜行创新成都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