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机械振动状态智能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53194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旋转机械振动状态智能监测系统,轴向监测单元用于监测旋转机械的转轴轴向振动量,轴向监测单元安装在转轴轴向一侧;多个径向监测单元监测旋转机械的转轴径向振动量,多个径向监测单元均匀分布在转轴径向外周;定位单元安装在旋转机械的壳体上,定位单元用于安装各个监测单元;各个监测单元包括直线球栅测量尺,各个监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至一预警单元。通过轴向和径向的振动监测单元,直接对旋转机械的轴向振动量和径向振动量进行实时监测,通过预警单元进行预警提示,避免发生机械故障,本发明专利技术对旋转机械的轴系振动量直接进行监测,检测结果精准,并且同时监测轴向和径向的振动量,监测结果更为全面。监测结果更为全面。监测结果更为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机械振动状态智能监测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旋转机械的状态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旋转机械振动状态智能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对旋转机械的故障监测和诊断一般包括对泵组及轴系的故障诊断,泵组诊断故障有:底座松动、不平衡、堵转、润滑不良,电气故障;轴系诊断故障有:轴系磨损。对于旋转机械来说,当振动信号幅值超过阈值的变化,即认为发生突变。该阈值是按照有关国家标准设定的门限值,对于某固定的旋转机械来说,这些阈值是常数,初始设定好后,一般不会随时间改变而变化,因此,只需要监测旋转机械的振动幅值,就能实现对旋转机械的振动状态进行有效监测。
[0003]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振动检测器对旋转机械的外壳振动量进行检测,这种检测方式非常不便,同时检测外壳的振动量,检测结果也不精确,目前,很少有对轴系振动量的直接检测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机械振动状态智能监测系统,通过轴向和径向的振动监测单元,直接对旋转机械的轴向振动量和径向振动量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进行记录,当轴系的某一振动幅值超过阈值时,通过预警单元进行预警提示,避免发生机械故障,本专利技术对旋转机械的轴系振动量直接进行监测,检测结果精准,并且同时监测轴向和径向的振动量,监测结果更为全面。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通过精密形成测量设备对旋转机械的轴系振动量进行自动全方位监测,远程监控、预警,减少了人员工作量,实现智能化操作。本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不易对旋转机械轴系振动量直接监测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旋转机械振动状态智能监测系统,包括:
[0007]轴向监测单元,其用于监测旋转机械的转轴轴向振动量,所述轴向监测单元安装在所述转轴轴向一侧;
[0008]多个径向监测单元,其监测旋转机械的转轴径向振动量,多个所述径向监测单元均匀分布在所述转轴径向外周;
[0009]定位单元,其安装在旋转机械的壳体上,所述定位单元用于安装各个监测单元;
[0010]其中,各个监测单元包括直线球栅测量尺,各个监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至一预警单元。
[0011]优选的,所述转轴第一端从旋转机械的壳体中向外引出,并与拖动设备连接,所述转轴第二端从旋转机械的壳体中向外引出,在所述转轴第二端的引出端上安装一联轴器,所述联轴器的外侧壁中心延伸出一联动轴,所述联动轴的直径小于所述转轴直径。
[0012]优选的,所述定位单元为圆柱形轴体结构,所述定位单元的轴向第一端外周设置一用于连接所述壳体的凸台,所述定位单元的轴中心贯穿开设一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和一环形凹槽,所述定位单元轴向第一端开设一环形凹腔,所述环形凹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环形凹腔的直径大于所述联轴器的直径,所述联轴器位于所述环形凹腔中,所述联动轴从轴向第一端伸入所述第一通孔中。
[0013]优选的,所述联动轴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设置,所述定位单元的轴向第一端外周沿径向开设有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均匀开设在所述定位单元的外周,所述安装孔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安装孔的底部通过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且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联动轴的外周空间。
[0014]优选的,所述轴向监测单元安装在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轴向监测单元包括:
[0015]第一金属套筒,其轴向第一端外周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金属套筒通过所述第一外螺纹安装在所述第一内螺纹上;
[0016]第一弹簧,其内置在所述第一金属套筒内的轴向第二端;
[0017]第一金属球,其紧密安装在所述第一金属套筒内,所述第一金属球的直径与所述第一金属套筒的内径相同;
[0018]第一读数头,其安装在所述环形凹槽中,所述第一读数头的输出端与所述预警单元连接。
[0019]优选的,所述联动轴的轴向第二端伸入至所述第一金属套筒内,并通过一圆柱形滑块抵触在所述第一金属球的轴向第一端,所述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滑块紧密滑动在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联动轴抵触在所述滑块中心,所述联动轴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金属球的直径。
[0020]优选的,所述联动轴上套设一轴承,所述轴承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轴承外周与所述第一通孔内周壁之间预留有间隙;所述轴承的外周沿径向均匀开设有多个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中螺纹连接有多个联动杆,各个联动杆尺寸相同,所述联动杆贯穿所述第二通孔后延伸至所述安装孔中。
[0021]优选的,所述径向监测单元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中,所述径向监测单元包括:
[0022]第二金属套筒,其轴向第一端外周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金属套筒通过所述第二外螺纹安装在所述第二内螺纹上;
[0023]第二弹簧,其内置在所述第二金属套筒内的轴向第二端;
[0024]第二金属球,其紧密安装在所述第二金属套筒内,所述第二金属球的直径与所述第二金属套筒的内径相同;
[0025]第二读数头,其套设在所述第二金属套筒外周,且所述第二读数头位于所述安装孔外侧,所述第二读数头的输出端与所述预警单元连接。
[0026]优选的,所述联动杆的轴向第二端伸入所述第二金属套筒内,并抵触在所述第二金属球的轴向第一端,所述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且所述联动杆抵触在所述第二金属球中心,所述联动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金属球的直径。
[0027]优选的,所述径向监测单元设置有四个,各个所述径向监测单元均匀分布在所述轴承的外侧。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包含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9]1、本专利技术直接对旋转机械的轴系进行实时监测,监测数据远程反馈并预警,实现了对旋转机械振动量的智能化监测;
[0030]2、同时对旋转机械轴系的轴向和径向振动量进行监测,监测结果更为全面,有效避免旋转机械的故障发生;
[0031]3、通过高精度的位移测量装置对旋转机械的轴系振动量进行监测,监测结果更为精确;
[0032]4、通过智能化的监测系统替代人工对旋转机械的外壳振动量检测,监测过程更为便捷、监测误差更小。
[0033]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34]图1是本专利技术旋转机械的侧视图;
[0035]图2是定位单元的安装结构主视图;
[0036]图3是监测单元的安装结构侧视图;
[0037]图4是监测单元的安装结构主视图;
[0038]图5是本联轴器的安装剖视图;
[0039]图6是定位单元的剖视图;
[0040]图7是定位单元安装结构的剖视图;
[0041]图8是轴向监测单元的安装结构剖视图;
[0042]图9是径向监测单元的安装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下面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机械振动状态智能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向监测单元,其用于监测旋转机械的转轴轴向振动量,所述轴向监测单元安装在所述转轴轴向一侧;多个径向监测单元,其监测旋转机械的转轴径向振动量,多个所述径向监测单元均匀分布在所述转轴径向外周;定位单元,其安装在旋转机械的壳体上,所述定位单元用于安装各个监测单元;其中,各个监测单元包括直线球栅测量尺,各个监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至一预警单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机械振动状态智能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第一端从旋转机械的壳体中向外引出,并与拖动设备连接,所述转轴第二端从旋转机械的壳体中向外引出,在所述转轴第二端的引出端上安装一联轴器,所述联轴器的外侧壁中心延伸出一联动轴,所述联动轴的直径小于所述转轴直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机械振动状态智能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单元为圆柱形轴体结构,所述定位单元的轴向第一端外周设置一用于连接所述壳体的凸台,所述定位单元的轴中心贯穿开设一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和一环形凹槽,所述定位单元轴向第一端开设一环形凹腔,所述环形凹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环形凹腔的直径大于所述联轴器的直径,所述联轴器位于所述环形凹腔中,所述联动轴从轴向第一端伸入所述第一通孔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机械振动状态智能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轴与所述第一通孔同轴设置,所述定位单元的轴向第一端外周沿径向开设有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均匀开设在所述定位单元的外周,所述安装孔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安装孔的底部通过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且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联动轴的外周空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机械振动状态智能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监测单元安装在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轴向监测单元包括:第一金属套筒,其轴向第一端外周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金属套筒通过所述第一外螺纹安装在所述第一内螺纹上;第一弹簧,其内置在所述第一金属套筒内的轴向第二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俊宗欢张昇宇朱达龚煜婷温绮贤穆奕帆魏江涛邹源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宇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