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力衰竭监测系统及其预测评估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53181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心力衰竭监测系统及其预测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便携式传感设备以及心力衰竭监测管理系统,心力衰竭监测管理系统用于接收监测数据,基于所确定的最大心力衰竭风险分数和当前监测数据传输的接收,确定接收到的监测数据传输的心力衰竭风险状态警报,同时对该监测数据进行展示并将数据通过接口层传输至数据存储层进行数据的集中存储、分析、处理和保护,对数据进行进一步数学模型优化升级。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对心衰患者进行监测,对心衰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预警,从而减少心衰患者的再住院,并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通过使得被标识的当前心力衰竭风险状态能够被进一步区分为标准、低、中、高四个类别,响应于确定提供适当的治疗。确定提供适当的治疗。确定提供适当的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力衰竭监测系统及其预测评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心血管疾病监控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心力衰竭监测系统以及应用该系统的预测评估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心功能不全或心功能障碍理论上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伴有临床症状的心功能不全称之为心力衰竭(简称心衰)。
[0003]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均可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
[0004]心力衰竭的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如何很好得对心衰患者的严重程度进行监测,对心衰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得预警,从而减少心衰患者的再住院,并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便是本专利技术的优势所在。
[0005]目前,心衰确诊患者通过采用较为原始的手段进行监测与评估:手动测量体重、记录每天的出入量、阶段性测量尿肌酐等,此种方法需要耗费医护人员较大的人工成本,且容易引入人为因素的误差,从而影响对患者实际病情的评估;缺少持续性的监测手段,不能实时快速得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法;心衰患者再住院后并无更好的治疗手段,只是进行常规的监测和阶段性治疗方法的调整。
[0006]对于居家康复的心衰患者,无有效手段了解自身实际病情,只有在出现诸多不适症状以后才会选择再住院治疗。这种情况,如果出现病情加重则为治疗不及时,如果症状为假阳性则是浪费医疗资源,不能准确得获取患者当前的真实情况,存在以下几种隐患:
[0007]1、心衰确诊患者,通常采样较为原始的手段进行监测与评估:手动测量体重、记录每天的出入量、阶段性测量尿肌酐等,此种方法需要耗费医护人员较大的人工成本,且容易引入人为因素的误差,从而影响对患者实际病情的评估;
[0008]2、缺少持续性的监测手段,不能实时快速得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法;
[0009]3、心衰患者再入院率高,但入院后却无更好得治疗手段,通常在院内也只是常规的监测和阶段性治疗方法的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力衰竭监测系统及其方法,该系统和方法可以很好得对心衰患者进行监测,对心衰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预警,从而减少心衰患者的再住院,并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使得被标识的当前心力衰竭风险状态能够被进一步区分为标准、低、中、高四个类别,响应于确定提供适当的治疗。
[001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2]一种心力衰竭监测系统,包括:
[0013]便携式传感设备以及心力衰竭监测管理系统,便携式传感设备用于将采集到的心力衰竭监测数据传输至心力衰竭监测管理系统,并为心力衰竭监测数据的不同监测类型选择不同的数据补充,以及在判定监测数据存在缺失时对监测数据进行补充;
[0014]心力衰竭监测管理系统用于接收便携式传感设备传输的监测数据,基于所确定的最大心力衰竭风险分数和当前监测数据传输的接收,确定接收到的监测数据传输的心力衰竭风险状态警报,同时对该监测数据进行展示并将数据通过接口层传输至数据存储层进行数据的集中存储、分析、处理和保护,并对数据进行进一步数学模型优化升级;
[0015]心力衰竭监测管理系统还用于管理患者数据和医嘱,同时对当前所管理患者进行集中监测,对患者进行部分或者全部数据的准确预测和评估,并且与健康云服务器进行数据的传输,从而实现心衰的预测预警。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心力衰竭监测系统,便携式传感设备包括电源模块、无线传输模块、主控模块、生理信号采集模块、体重采集模块,电源模块为便携式传感设备的各个功能模块输出供电电源,无线传输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心力衰竭监测管理系统,生理信号采集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对生理电信号进行采集,体重采集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对人体体重数据进行采集。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心力衰竭监测系统,生理信号采集模块包括由两个四电极生物信号采集电路组成的八电极生物信号采集单元,每一个四电极生物信号采集电路均包括四个人体电极、信号处理电路以及高精度阻抗数字变换芯片,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三运算放大器、第四运算放大器,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与高精度阻抗数字变换芯片的VOUT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与输出端连接,第一个人体电极连接在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之间,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人体电极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的第六端与高精度阻抗数字变换芯片的VIN端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的第三端与第三个人体电极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的第二端与第二个人体电极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的第五端与第四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四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接地;
[0018]或者,生理信号采集模块由一个四电极生物信号采集电路组成信号采集单元,用于满足单独测量下肢生物信号时使用。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心力衰竭监测系统,体重采集模块包括由多个称重传感器和称重芯片CS1237,多个称重传感器分别外接插座后与称重芯片CS1237连接。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心力衰竭监测系统,心力衰竭监测管理系统包括:
[0021]患者管理模块,用于录入所需监测患者信息,并且对在监测患者进行管理;
[0022]医嘱管理模块,用于添加、编辑、删除患者需要监测的信息;
[0023]数据管理模块,用于对数据进行分类管理,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数据查看和深度分析;
[0024]集中监测显示模块,用于集中显示当前所监测的患者信息与预警信息;
[0025]数据统计分析模块,用于对采集到的患者所有的数据进行信息统计,以便于对系统数据进行多维统计;
[0026]数据智能分析模块,用于对采集到的患者所有的数据进行整合,采用HOHF算法分析,得出患者的心力衰竭等级评估结论,并对分析得出的结论进行图表展示。
[0027]一种心力衰竭监测系统的预测评估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上述的一种心力衰竭监测系统进行心力衰竭的预测预警评估,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8]建立HOHF算法模型;
[0029]通过便携式传感设备采集心力衰竭监测数据,并对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信号处理,分别提取出人体阻抗数据与肢导心电数据;
[0030]结合同步采集的体重数据和当前人体信息数据,采用HOHF算法模型对特征数据得到的残差进行阈值与趋势分析,进行心衰等级的评估与预测,并基于所确定的最大心力衰竭风险分数和当前监测数据传输的接收,确定接收到的监测数据传输的心力衰竭风险状态警报;
[0031]其中,HOHF算法模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力衰竭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便携式传感设备以及心力衰竭监测管理系统,便携式传感设备用于将采集到的心力衰竭监测数据传输至心力衰竭监测管理系统,并为心力衰竭监测数据的不同监测类型选择不同的数据补充,以及在判定监测数据存在缺失时对监测数据进行补充;心力衰竭监测管理系统用于接收便携式传感设备传输的监测数据,基于所确定的最大心力衰竭风险分数和当前监测数据传输的接收,确定接收到的监测数据传输的心力衰竭风险状态警报,同时对该监测数据进行展示并将数据通过接口层传输至数据存储层进行数据的集中存储、分析、处理和保护,并对数据进行进一步数学模型优化升级;心力衰竭监测管理系统还用于管理患者数据和医嘱,同时对当前所管理患者进行集中监测,对患者进行部分或者全部数据的准确预测和评估,并且与健康云服务器进行数据的传输,从而实现心衰的预测预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力衰竭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便携式传感设备包括电源模块、无线传输模块、主控模块、生理信号采集模块、体重采集模块,电源模块为便携式传感设备的各个功能模块输出供电电源,无线传输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心力衰竭监测管理系统,生理信号采集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对生理电信号进行采集,体重采集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用于对人体体重数据进行采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力衰竭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生理信号采集模块包括由两个四电极生物信号采集电路组成的八电极生物信号采集单元,每一个四电极生物信号采集电路均包括四个人体电极、信号处理电路以及高精度阻抗数字变换芯片,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三运算放大器、第四运算放大器,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与高精度阻抗数字变换芯片的VOUT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与输出端连接,第一个人体电极连接在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之间,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二人体电极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的第六端与高精度阻抗数字变换芯片的VIN端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的第三端与第三个人体电极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的第二端与第二个人体电极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的第五端与第四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第四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接地;或者,生理信号采集模块由一个四电极生物信号采集电路组成信号采集单元,用于满足单独测量下肢生物信号时使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力衰竭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体重采集模块包括由多个称重传感器和称重芯片CS1237,多个称重传感器分别外接插座后与称重芯片CS1237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力衰竭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心力衰竭监测管理系统包括:患者管理模块,用于录入所需监测患者信息,并且对在监测患者进行管理;医嘱管理模块,用于添加、编辑、删除患者需要监测的信息;数据管理模块,用于对数据进行分类管理,方便医护人员进行数据查看和深度分析;集中监测显示模块,用于集中显示当前所监测的患者信息与预警信息;
数据统计分析模块,用于对采集到的患者所有的数据进行信息统计,以便于对系统数据进行多维统计;数据智能分析模块,用于对采集到的患者所有的数据进行整合,采用HOHF算法分析,得出患者的心力衰竭等级评估结论,并对分析得出的结论进行图表展示。6.一种心力衰竭监测系统的预测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心力衰竭监测系统进行心力衰竭的预测预警评估,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HOHF算法模型;通过便携式传感设备采集心力衰竭监测数据,并对采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信号处理,分别提取出人体阻抗数据与肢导心电数据;结合同步采集的体重数据和当前人体信息数据,采用HOHF算法模型对特征数据得到的残差进行阈值与趋势分析,进行心衰等级的评估与预测,并基于所确定的最大心力衰竭风险分数和当前监测数据传输的接收,确定接收到的监测数据传输的心力衰竭风险状态警报;其中,HOHF算法模型通过识别特征数据紊乱,从而揭示在日常生活中心脏与肌体异常引起的内在变化;HOHF算法模型通过历史数据,得出初始数学模型,并且在实时监测中实时分析,进行模型更新。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建增郭飞杜昕吕强马长生曹炼锵杜永盛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弘昕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