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2940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10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可变光圈包括固定座、转动支架及可变光阑,所述转动支架转动地收容于所述固定座内,所述转动支架围出空间;所述可变光阑包括M个叶片,M个所述叶片共同围出透光孔,所述透光孔连通所述空间。每个所述叶片均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且滑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支架,所述M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所述固定座朝向所述转动支架的内表面设有定位凸部,和/或,所述转动支架朝向所述固定座的外表面设有定位凸部,所述固定座与所述转动支架能够通过所述定位凸部相接触,降低了转动支架与固定支架之间的组装公差,减小摄像模组晃动导致的姿势差差别,从而提高了摄像模组的成像效果及摄取图像的质量。提高了摄像模组的成像效果及摄取图像的质量。提高了摄像模组的成像效果及摄取图像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摄像
,尤其涉及一种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各大厂商对摄像模组的成像品质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通过改变可变光圈的光圈孔的孔径来调节进入可变光圈内的光通量,从而提高摄像模组的成像品质。可变光圈包括多个叶片、转动支架及固定座。转动支架转动地收容于固定座内。转动支架用于带动叶片运动以改变多个叶片所围成透光孔的孔径。然而,转动支架与固定座之间的组装公差较大,使得摄像模组晃动时容易导致转动支架姿势改变,影响摄像模组的成像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成像效果的可变光圈、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变光圈,包括固定座、转动支架及可变光阑,所述转动支架转动地收容于所述固定座内,所述转动支架围出空间;所述可变光阑包括M个叶片,M个所述叶片共同围出透光孔,所述透光孔连通所述空间。每个所述叶片均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且滑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支架,所述M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所述固定座朝向所述转动支架的内表面设有定位凸部,和/或,所述转动支架朝向所述固定座的外表面设有定位凸部,所述固定座与所述转动支架能够通过所述定位凸部相接触。
[0005]定位凸部用于对转动支进行定位,以减小转动支架与固定支架之间的间隙,降低转动支架与固定支架之间的组装公差。当可变光圈应用于摄像模组时,由于固定支架与转动支架通过定位凸部相接触,定位凸起对转动支架在大致与可变光圈中心轴线相垂直的平面内的晃动进行了限制,减小摄像模组晃动导致的姿势差差别,从而提高了摄像模组的成像效果及摄取图像的质量。
[0006]常规的一种设置中,采取在固定座与转动支架之间设置滚珠,来减小固定座与转动支架两者之间的组装公差。由于固定座与转动支架两者上均需设置容纳滚珠的凹槽,容易降低固定座与转动支架的强度。
[0007]本申请提供的可变光圈,定位凸部设置在固定座朝向所述转动支架的内表面上时,和/或,定位凸部设置在所述转动支架朝向所述固定座的外表面,由于不需设置容纳滚珠的凹槽,转动支架与固定座的强度不受影响。相较于采用滚珠方式的可变光圈,本申请不需设置滚珠,有利于简化可变光圈的结构,并简化可变光圈的组装步骤,也降低了可变光圈的制造成本。
[0008]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定位凸部具有接触面,所述转动支架通过所述接触面与所述固定座接触,所述接触面为曲面,以减小转动支架相对固定支架转动的摩擦,提高转动支架相对固定支架转动的顺畅性,从而提高可变光圈的工作效率。曲面包括球面或圆柱面等等。
[0009]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触面上设有润滑油或润滑膜层,
以进一步减小转动支架相对固定支架转动的摩擦,提高转动支架相对固定支架转动的顺畅性。润滑膜层覆盖在接触面上,润滑膜层可以为聚四氟乙烯或者其他具有润滑作用的膜层。
[0010]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座包括层叠设置并相互固定的底座和固定支架,所述转动支架转动地收容于所述固定支架内,所述定位凸部设于所述固定支架朝向所述转动支架的内表面上和/或所述转动支架朝向所述固定支架的外表面上。
[0011]固定座包括分体设置的底座和固定支架,方便了可变光圈的组装及拆卸。
[0012]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座朝向所述转动支架的内表面上设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挡块与所述转动支架远离所述可变光阑的底部接触。
[0013]第一挡块的表面可以作为第一撞击面。当可变光圈应用于摄像模组时,可变光圈若与摄像模组的其他部件发生碰撞时,转动支架的底面不容易与摄像模组的其他部件发生碰撞。此时,转动支架均不容易因受力变形,从而保证可变光圈具有较佳的可靠性。
[0014]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叶片具有内边缘,所述内边缘包括N个连接边缘,M个所述叶片的N个连接边缘用于形成所述透光孔的侧边,所述透光孔呈多边形,所述N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
[0015]一种常规设置的可变光圈中,叶片用于形成透光孔的侧边为单个边缘(例如单个直线结构或弧线结构),M个叶片形成的透光孔为最多M边形。通常叶片的数量设置为小于10的偶数片,由于光的散射及/或衍射作用等,会在通过透光孔形成的光斑的每个侧边上形成一条星芒,这使得采用该种可变光圈的摄像模组在拍摄包括点光源图像时,点光源对应形成的光斑上产生了几条非常明显的星芒,造成光斑异型,影响摄像模组的成像效果。
[0016]出于结构简单、降低光斑的星芒明显及光斑异型的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结构独特的可变光阑。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每个叶片包括N个连接边缘,M个叶片最多能拼接成(M*N)边形的透光孔。(M*N)边形的透光孔更趋于圆形孔。通过(M*N)边形的透光孔所能够形成的光斑,至少具有(M*N)个星芒。相较于常规的具有同等数量的叶片的可变光阑,本申请的可变光阑所形成光斑中,增加了星芒的数量,这样一来,增强了衍射效应,使衍射能量得到有效发散,弱化了星芒的强度,降低了光斑异型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摄像模组的成像效果及图像质量。
[0017]从另一角度上看,相较于常规的可变光阑的具有相同数量侧边的透光孔,本申请提供的可变光阑的叶片数量少,结构更为简单。
[0018]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的两个连接边缘之间通过圆弧边缘过渡连接。
[0019]换句话说,可以在每相连的两个连接边缘的连接处进行倒角,使两个连接边缘圆弧过渡连接。圆弧边缘可以为R角的圆弧,例如,圆弧边缘可以为15度的圆弧。本申请对R角的大小不作限定。圆弧边缘过渡,会使得每一个叶片所产生的衍射垂线角度会有所不同,反馈到光斑的星芒上,就是尾端呈现出放射状的星芒;越接近于圆发散越大,进而能够提高摄像模组的成像效果及图像质量。
[0020]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边缘呈直线结构。
[0021]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叶片具有内边缘,所述内边缘设有连接边缘,M个所述叶片的连接边缘用于形成所述透光孔的侧边,所述连接边缘呈锯齿
结构。锯齿结构相当于包括多个子边缘段,如此,增强了衍射效应。
[0022]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所述叶片还包括与所述内边缘连接的外边缘,所述外边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边缘部分及第二端部边缘部分,所述内边缘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边缘部分与所述第二端部边缘部分之间,N个所述连接边缘位于所述内边缘更为靠近所述第一端部边缘部分的一端;所述第一端部边缘部分在远离所述内边缘的一侧设有凹陷及凸起,所述凹陷朝向所述叶片的内部凹陷,所述凸起朝向所述叶片的外部凸出。
[0023]所述第一端部边缘部分在远离所述内边缘的一侧设有凹陷及凸起,所述凹陷朝向所述叶片的内部凹陷,所述凸起朝向所述叶片的外部凸出,使得叶片的外轮廓大致呈“海豚”状。以增大可变光圈在小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601)、转动支架(603)及可变光阑(605),所述转动支架(603)转动地收容于所述固定座(601)内,所述转动支架(603)围出空间(630);所述可变光阑(605)包括M个叶片(65),M个所述叶片(65)共同围出透光孔(650),所述透光孔(650)连通所述空间(630),每个所述叶片(65)均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座(601),且滑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支架(603),所述M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所述固定座(601)朝向所述转动支架(603)的内表面设有定位凸部(622),和/或,所述转动支架(603)朝向所述固定座(601)的外表面设有定位凸部(622),所述固定座(601)与所述转动支架(603)能够通过所述定位凸部(622)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凸部(622)具有接触面,所述转动支架(603)通过所述接触面与所述固定座(601)接触,所述接触面(6221)为曲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上设有润滑油或润滑膜层。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601)包括层叠设置并相互固定的底座(61)和固定支架(62),所述转动支架(603)转动地收容于所述固定支架(62)内,所述定位凸部(622)设于所述固定支架(62)朝向所述转动支架(603)的内表面上和/或所述转动支架(603)朝向所述固定支架(62)的外表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1)朝向所述转动支架(603)的内表面上设有第一挡块(618),所述第一挡块(618)与所述转动支架(603)远离所述可变光阑(605)的底部接触。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叶片(65)具有内边缘(651),所述内边缘(651)包括N个连接边缘(6511),M个所述叶片(65)的N个连接边缘(6511)用于形成所述透光孔(650)的侧边,所述透光孔呈多边形,所述N为不小于2的正整数。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连接边缘(6511)之间通过圆弧边缘(6512)过渡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边缘(6511)呈直线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边缘(6511)呈锯齿结构。10.根据权利要求6

9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叶片还包括与所述内边缘(651)连接的外边缘(652),所述外边缘(65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边缘部分(652a)及第二端部边缘部分(652c),所述内边缘(651)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边缘部分(652a)与所述第二端部边缘部分(652c)之间,N个所述连接边缘(6511)位于所述内边缘(651)更为靠近所述第一端部边缘部分(652a)的一端;所述第一端部边缘部分在远离所述内边缘(651)的一侧设有凹陷(6522)及凸起(6523),所述凹陷(6522)朝向所述叶片(65)的内部凹陷,所述凸起(6523)朝向所述叶片的外部凸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边缘部分(652c)具有朝向所述叶片(65)外部凸出的弧形边缘(6525)。12.根据权利要求6

11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透光孔(650)呈多边形结构时,所述透光孔(650)的侧边数量为奇数。13.根据权利要求6

11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透光孔(650)呈多边形结构时,所述透光孔(650)的侧边数量为偶数。14.根据权利要求1

13任意一项所述的可变光圈(6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601)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转轴凸部(621),所述转动支架(603)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导向凸部(631);每个所述叶片均设有间隔设置的转孔(653)和导向孔(654),多个所述转轴凸部(621)一一对应地转动连接于多个所述叶片(65)的转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张成冯珉阳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