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装置、功率设备及光伏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2808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6:08
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功率设备及光伏系统,具有较优的换热效果。散热装置可以包括壳体(110);所述壳体(110)的第一侧壁(1101)的外表面固定有热源,或者,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壁具有开窗,嵌设在所述开窗内的导热基板的外表面固定有所述热源;壳体(110)内置有第一隔板(111);第一隔板(111)将第一壳体(110)分隔为第一腔体(112)和第二腔体(113),第一隔板(111)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通道(1111),每个通道(1111)用于连通第一腔体(112)和第二腔体(113),每个通道靠近第一侧壁(1101)的一端朝向第一侧壁(1101)固定有热源的区域或朝向导热基板。热基板。热基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装置、功率设备及光伏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散热
,尤其涉及到一种散热装置、功率设备及光伏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浸没式液冷是一种典型的直接接触型液冷。发热元件与冷媒直接接触,由此散热效率较高。浸没式液冷主要分为单相液冷和两相液冷。单相液冷中冷却液在循环散热过程中始终维持液态,不发生相变。两相液冷中冷却液在循环散热过程中发生相变,液态的冷却液带在热量影响下发生相变气化。随着逆变器的功率越来越大,逆变器热耗密度也越来越高,逆变器散热方式逐渐采用两相液冷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功率设备以及光伏系统,用于可以具有较优换热效果。在高热负荷下,也可以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可以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壁的外表面固定有热源,或者所述壳体的第一侧壁具有开窗,嵌设在所述第一侧壁的开窗内的导热基板固定有所述热源;所述壳体的第二侧壁上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壳体的第三侧壁上设置有进液口。所述壳体内置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一面朝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10);所述壳体(110)的第一侧壁(1101)的外表面固定有热源,或者,所述壳体(110)的第一侧壁(1101)具有开窗(1131a),嵌设在所述开窗(1131a)内的导热基板(1101b)的外表面固定有所述热源;所述壳体(110)的第二侧壁(1103)上设置有出气口(1132),所述壳体(110)的第三侧壁(1104)上设置有进液口(1133);所述壳体(110)内置有第一隔板(111),所述第一隔板(111)的一面朝向所述第一侧壁(1101),另一面背离所述第一侧壁(1101);所述第一隔板(111)将所述第一壳体(110)分隔为第一腔体(112)和第二腔体(113),所述第一隔板(111)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通道(1111),每个所述通道(1111)用于连通所述第一腔体(112)和所述第二腔体(113),且每个所述通道(1111)靠近所述第一侧壁(1101)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侧壁(1101)固定有所述热源的区域或者朝向所述导热基板(1101b)。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101)的开窗(1131a)的内周壁与所述导热基板(1101b)的外周壁密封配合。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111)靠近所述第一侧壁(1101)的一侧具有一个或多个凸部(1111c);至少一个所述凸部(1111c)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通道(1111)。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散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包括至少一个晶圆,其中,每个晶圆在所述第一隔板(111)上的投影与每个所述通道(1111)相互避让。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散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第一侧壁(1101)的外表面固定有多个热源,所述多个热源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111)与所述第一侧壁(1101)之间的腔体内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二隔板(114a,114b),所述第二隔板(114a,114b)用于将其中两个相邻所述热源隔开。6.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散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101)具有多个开窗(1131a);在所述第一隔板(111)与所述第一侧壁(1101)之间的腔体内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隔板(114a,114b),每一所述第二隔板(114a,114b)用于将相邻的两个开窗(1131a)隔开。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散热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1103)与所述第三侧壁(1104)沿重力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1101)位于所述第二侧壁(1103)和所述第三侧壁(1104)之间。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装置(100),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博孙发明王健刚李茂繁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