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矿坑绿色种植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2301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弃矿坑绿色种植施工方法,包括:将矿坑由高至低依次划分为三个区域,按照湿度及光线条件选择不同种植苗木,营造旱生、中生、湿生三大生境;通过三维扫描现场原始崖壁及场内构筑物与景观的关系,结合BIM技术对场内地势地貌进行模拟,进行种植地形修整;对湿生生境通过增加水景水池连接成品花岗岩流水槽由坑顶流入坑底水池,再通过高压水泵连接旱生生境和中生生境,实现水循环系统;将不同苗木运输到对应的旱生生境、中生生境及湿生生境,进行苗木种植;利用半封闭式亚克力蓄水伞面覆盖苗木,进行苗木养护。实现了废弃矿坑绿色种植生态修复,提供了园林建造的新的施工工艺思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废弃矿坑绿色种植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矿坑改造
,具体涉及一种废弃矿坑绿色种植施工 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对废弃矿坑合理改造利用的前提下,矿坑绿色 生态修复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现阶段我国主要通过矿坑回填、植草覆绿 的方式解决矿坑生态修复,该方法适用于规模较小的矿坑,对于大型矿坑 栽植大型乔木,打造旅游园林的生态修复有所不足。
[0003]现有技术对于一般小规模矿坑生态修复效果较好,不适用于大型矿坑 且存在高边坡的矿坑,一般回填经过长时间沉淀,容易造成回填物塌陷, 造成二次生态破坏;另外,对于打造大型旅游业的园林建造而言,简单的 回填覆绿无法实现自然与景观功能性的双重性,无法创造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废弃矿坑绿色种植施工方法,实现了 废弃矿坑绿色种植生态修复,提供了园林建造的新的施工工艺思路。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废弃矿坑绿色种植施工方法,其包括步骤:
[0007]将矿坑由高至低依次划分为三个区域,按照湿度及光线条件选择不同 种植苗木,营造旱生生境、中生生境及湿生生境;
[0008]通过三维扫描现场原始崖壁及场内构筑物与景观的关系,结合BIM技 术对场内地势地貌进行模拟,进行种植地形修整;
[0009]湿生生境呈碗状坑体,对湿生生境通过增加水景水池连接成品花岗岩 流水槽由坑顶流入坑底水池,再通过高压水泵连接旱生生境和中生生境, 实现水循环系统,对崖壁流水进行利用,将富余的水用于旱生生境和中生 生境的种植环境改造;
[0010]将不同苗木运输到对应的旱生生境、中生生境及湿生生境,进行苗木 种植;
[0011]利用半封闭式亚克力蓄水伞面覆盖苗木,进行苗木养护。
[001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旱生生境由矿坑主入口进入,承接一层坑底平 台,旱生生境利用场地高差,结合裸露墙垣与置石,铺设砾石,模拟旱生 生境进行植物景观营造。
[00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中生生境位于矿坑中部,选择栽植不同展示主 题的多种植物,模拟中生生境条件。
[00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湿生生境利用场地内水体、溪流跌水与下沉台 地,栽植水生、湿生、阴生苔藓蕨类与草本花卉。
[00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进行种植地形修整的步骤中,采用浇筑混凝土挡 墙及安装石笼墙形式做挡土墙,挡土墙基础施做基础锚杆。
[001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进行苗木种植的步骤中,按照地形要求,进行微 地形粗整形
和人工细做覆盖面层,保持表面土质疏松,并清理杂物。
[001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苗木种植完成后,进行支撑绑扎,采用扁担撑、三 角撑或四角撑支撑冠部、主干防风。
[001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利用半封闭式亚克力蓄水伞面覆盖苗木进行养护 的步骤中,将透光性控制在92%,在满足植物对光线的需求基础上控制温 度及湿度,并且通过增加温室并设置控温控湿设备保证苗木的存活率。
[0019]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基于现阶段大量废弃矿坑绿色种植的施工难度及相关问题,本专利技术提 出的废弃矿坑绿色种植施工方法,采用岩石基层直接增加“陶粒+土工布+ 排水管”的排水系统,解决废弃矿坑中风化灰岩层易积蓄地表水的难题, 避免植物烂根腐败,有效提高植物成活率;施做景观挡土墙减少土石开挖, 降低能耗污染,减少粉尘、噪声污染;增加半封闭式亚克力蓄水伞面覆盖, 将透光性控制在92%,从而在满足植物对光线的需求基础上控制了温度及 湿度;利用原有地势地貌将崖壁流水汇集后既可用于水池景观展示又可仓 储用于浇灌用水,解决了降雨积水问题;计算坑内植物日照时间,模拟了 各个区域植物日照时长,对应日照时长,合理种植各个区域的植物品种, 对于对温度和日照要求高的植物,利用亚克力屋盖的储热性能,进行培育 种植;通过三维扫描原始地形结合BIM技术方案对比,指导现场施工。 实现了废弃矿坑绿色种植生态修复,提供了园林建造的新的施工工艺思路, 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 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废弃矿坑绿色种植施工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 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发 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 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4]基于现阶段大量废弃矿坑绿色种植的施工难度及相关问题,本专利技术提 出了一种废弃矿坑绿色种植施工方法,参阅图1所示,该废弃矿坑绿色种 植施工方法具体流程如下:
[0025](一)苗木选型
[0026]场地地势地貌由西向东层层下沉,地表水含水量逐步增加,光线强度 逐渐降低,按照湿度及光线条件由西向东划分为三大区域,西侧入口区域 湿度低,偏干燥,光线强;中部区域中度湿度,受亚克力伞面影响,光线 中等;东侧为最低处,含水量较大,长期积水,光线弱。根据以上温度和 光线不同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苗木,营造旱生、中生及湿生三大生境。
[0027]1.旱生生境
[0028]由植物园主入口进入,承接一层坑底平台颇具质感的恢复植被景观, 旱生花园利用场地高差,结合裸露墙垣与置石,铺设黄色细小砾石,模拟 旱生生境进行植物景观营造。旱生花园由岩生植物展示区和两侧林带组 成。
[0029]结合场地内的岩石台层,选择丛生福禄考、虎耳草、石竹、垂盆草、 矮生鼠尾草等低矮匍匐材料,加以单叶蔓荆等耐盐碱植物为特色,配以水 果蓝、钝叶杜鹃、铺地柏、十大功劳、日本五针松等矮生木本植物,布置 以灰紫、黄绿为主调的岩生植物花境,置入植物泡、岩层小品与自然株丛 相映成趣,营造雅致朴野的景观氛围,展现岩生植物的天然之美。
[0030]2.中生生境
[0031]位于植物园中部,选择栽植不同展示主题的多种植物,模拟中生生境 条件,展现自然界的奇珍异宝,在创造充满趣味的游赏体验的同时,实现 独具特色的自然科普。以宝华山地道药草植物菘蓝、佩兰、活血丹为特 色,并运用紫金牛、半夏、白芷、南五味子、等药用植物进行组合配置, 打造神农药草主题的专类展示区;由桂花、梅、含笑、栀子、瑞香、胡椒 木、香桃木、迷迭香等颇具馨香的木、草本植物组合而成的不同香型主题 植物景观;栽植秤锤树、宝华玉兰、银缕梅和七子花等南京当地典型的濒 危植物,珙桐、南方红豆杉、鹅掌楸、银杏等古老子遗植物,林下配以古 老的蕨类植物与银叶草本地被,模拟植物自然的生长环境,静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弃矿坑绿色种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将矿坑由高至低依次划分为三个区域,按照湿度及光线条件选择不同种植苗木,营造旱生生境、中生生境及湿生生境;通过三维扫描现场原始崖壁及场内构筑物与景观的关系,结合BIM技术对场内地势地貌进行模拟,进行种植地形修整;湿生生境呈碗状坑体,对湿生生境通过增加水景水池连接成品花岗岩流水槽由坑顶流入坑底水池,再通过高压水泵连接旱生生境和中生生境,实现水循环系统,对崖壁流水进行利用,将富余的水用于旱生生境和中生生境的种植环境改造;将不同苗木运输到对应的旱生生境、中生生境及湿生生境,进行苗木种植;利用半封闭式亚克力蓄水伞面覆盖苗木,进行苗木养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弃矿坑绿色种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旱生生境由矿坑主入口进入,承接一层坑底平台,旱生生境利用场地高差,结合裸露墙垣与置石,铺设砾石,模拟旱生生境进行植物景观营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弃矿坑绿色种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生生境位于矿坑中部,选择栽植不同展示主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仁轶亓立刚肖绪文曹浩沈健张晓勇陈新喜孙晓阳危鼎李赟吴光辉熊浩郭志鑫余少乐买廷成颜卫东王龙易嗣辰任立山欧亚州陈俊杰谢靖刘河山李义全徐磊强梦芸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