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竖条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2223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弹力竖条绉,弹力竖条绉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弹力竖条绉的组织结构为平变组织结构,每个平变组织结构至少由经纱72根与纬纱8根交织而成,且该经纱72根、纬纱8根为一个纱线排列组织循环单元,每个纱线排列组织循环单元内包括非竖条起皱区域和竖条起皱区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桑蚕丝、包覆丝进行制造,汲取了桑蚕丝和氨纶材料的优点,且进行脱胶整理定型后,在组织排列和包覆丝的作用下,面料产生自然的皱纹纹理面料柔软有弹性,且经向具有挺阔感,穿着舒适度高,在裁衣的过程中无需大幅度留余量,提高了面料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弹力竖条绉


[0001]本技术涉及面料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弹力竖条绉。

技术介绍

[0002]现在很多面料都是采用多种材料进行织造的,这种方法可以吸收各种面料的优点,进行整合,使得织造出来的面料具有多个优点,可以取长补短。但是面料的纹理是在织机上进行织造出来的,面料的纹理结构的复杂程度就决定加工过程的复杂程度。在真丝面料领域,通常真丝进行织造的面料一般为无弹或者微弹,虽然面料具备柔滑舒适的穿着特性,但是无法做到在真丝织造出的面料在经向具备挺阔感,纬向具备良好的弹性,普通真丝面料弹性不足,裁衣时必须留有足够活动空间,提高了生产成本。更无法做到面料富有明显凸起条纹并附带细微横条纹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弹力竖条绉。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弹力竖条绉,弹力竖条绉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弹力竖条绉的组织结构为平变组织结构,每个平变组织结构至少由经纱 72根与纬纱8根交织而成,且该经纱72根、纬纱8根为一个纱线排列组织循环单元,每个纱线排列组织循环单元内包括非竖条起皱区域和竖条起皱区域。
[0005]优选的,弹力竖条绉的纬纱包括A种加捻丝、B种加捻丝,弹力竖条绉的投梭顺序,即每个纱线排列组织循环单元内的纬纱排列顺序为:6A+2B,共8根/循环,其中每个循环内包含A:6根,B:2根;弹力竖条绉的经纱为C种无捻丝,即每个纱线排列组织循环单元内的经纱均为C种无捻丝。
[0006]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C种无捻丝的规格为2/20/22D厂丝,即由二股单根粗细为20/22D的厂丝组合。
[0007]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A种加捻丝、B种加捻丝规格如下: A种加捻丝:4/20/22D/S厂丝,即由四股单根粗细为20/22D的厂丝加捻而成,捻向为S捻,加低捻;
[0008]B种加捻丝:(2/20/22D+1/20D氨纶)/S包覆丝,即由二股单根粗细数为20/22D 的厂丝组成的无捻丝与一股粗细为20D氨纶包覆加捻而成,捻向为S捻,加中捻。
[0009]优选的,弹力竖条绉的组织结构包括从左往右的52条四上四下的同面组织, 20条三上五下的纬面组织;同面组织区域形成了面料的非竖条起皱区域,该区域内还形成了细横条纹理,纬面组织区域形成了面料的竖条起皱区域,该区域内形成了向面料上方凸起的竖条褶皱。
[0010]优选的,面料的组织结构由经纱七十二根与纬纱八根交织而成,其中第一根至第五十二根经纱中,第奇数根经纱上的经组织点为经纱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二下一上,第偶数根经纱上的经组织点为经纱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二上一下;其中第五十三根至第七十二根经纱中,第奇数根经纱上的经组织点为经纱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三下,第偶数根
经纱上的经组织点为经纱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二下。
[0011]优选的,弹力竖条绉的成品重量为14
±
0.6m/m。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采用桑蚕丝、包覆丝进行制造,汲取了桑蚕丝和氨纶材料的优点,且进行脱胶整理定型后,在组织排列和包覆丝的作用下,面料产生自然的皱纹纹理面料柔软有弹性,且经向具有挺阔感,穿着舒适度高,在裁衣的过程中无需大幅度留余量,提高了面料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0013]织出的面料在竖条起皱区域形成自然的竖条凸起纹理,且在非竖条起皱区域形成了细横条纹理。在组织排列和包覆丝的作用下形成纹理,用桑蚕丝作为包覆在氨纶外,使得整个面料的贴肤面均为桑蚕丝,面料具备弹性的作用下,完全没有丧失桑蚕丝特有的软、弹、柔、亲肤的特性,穿着舒适。
[0014]织造过程中采用相对较为简单的分区顺穿法,降低了纺织工的穿棕工作复杂程度,穿棕后可基本实现自动化生产。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组织结构和纱线排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7]如图所示,本技术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弹力竖条绉的组织结构为平变组织结构,每个平变组织结构至少由经纱72根与纬纱8根交织而成,且该经纱72根、纬纱8根为一个纱线排列组织循环单元,每个纱线排列组织循环单元内包括非竖条起皱区域和竖条起皱区域。
[0018]本实施例中,弹力竖条绉的纬纱包括A种加捻丝、B种加捻丝,弹力竖条绉的投梭顺序,即每个纱线排列组织循环单元内的纬纱排列顺序为:6A+2B,共8 根/循环,其中每个循环内包含A:6根,B:2根;弹力竖条绉的经纱为C种无捻丝,即每个纱线排列组织循环单元内的经纱均为C种无捻丝。
[0019]本实施例中,所述C种无捻丝的规格为2/20/22D厂丝,即由二股单根粗细为20/22D的厂丝组合。该种纱线可以确保面料在经向上无弹性,使得织出的面料在经向上具备挺括感。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A种加捻丝、B种加捻丝规格如下:
[0021]A种加捻丝:4/20/22D/S厂丝,即由四股单根粗细为20/22D的厂丝加捻而成,捻向为S捻,加低捻;捻度选择范围在1

8T之间,优选捻度为3T;
[0022]B种加捻丝:(2/20/22D+1/20D氨纶)/S包覆丝,即由二股单根粗细数为20/22D 的厂丝组成的无捻丝与一股粗细为20D氨纶包覆加捻而成,捻向为S捻,加中捻,捻度选择范围在8

20T之间,优选捻度为18T。包覆加捻就是将外包纤维长丝 (二股单根粗细数为20/22D的厂丝组成的无捻丝)不断的旋转并缠绕在被匀速牵伸的芯丝(一股粗细为20D氨纶)上,是经加捻而具有捻度的,此处采用捻向为S捻,加中捻。
[0023]捻度在1

8T之间为低捻,捻度在8T以上至20T之间为中捻,捻度在20T以上为强捻。捻度越高,织出来的布就相对约紧致,垂感好,牢度好。生丝在未加捻的情况下是有光泽度
的,在经过加捻之后就会变成哑光。捻度低的纱线相对于捻度高的纱线光泽度更好。弹力竖条绉在织造的过程中,纬纱采用六根A种加捻丝和二根B种加捻丝交替排列,其中B种加捻丝采用二股无捻丝和一股氨纶并在进行包覆加捻,这种方式不但增加了纱线的卷曲度,增加了面料的纹理感,也增加了纱线的弹性而且不同捻度的纱线排列后,纹理感更为细腻,光泽度也相对于单一捻度的面料更好。
[0024]本实施例中,弹力竖条绉的组织结构包括从左往右的52条四上四下的同面组织,20条三上五下的纬面组织;同面组织区域形成了面料的非竖条起皱区域,该区域内还形成了细横条纹理,纬面组织区域形成了面料的竖条起皱区域,该区域内形成了向面料上方凸起的竖条褶皱。当竖条起皱区域和非竖条起皱区域的宽度需要变更时,只需改变同面组织和纬面组织的数量,数量越大,宽度越宽,数量越小,宽度越窄。
[0025]本实施例中,面料的组织结构由经纱七十二根与纬纱八根交织而成,其中第一根至第五十二根经纱中,第奇数根经纱上的经组织点为经纱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力竖条绉,其特征在于弹力竖条绉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弹力竖条绉的组织结构为平变组织结构,每个平变组织结构至少由经纱72根与纬纱8根交织而成,且该经纱72根、纬纱8根为一个纱线排列组织循环单元,每个纱线排列组织循环单元内包括非竖条起皱区域和竖条起皱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力竖条绉,其特征在于弹力竖条绉的纬纱包括A种加捻丝、B种加捻丝,弹力竖条绉的投梭顺序,即每个纱线排列组织循环单元内的纬纱排列顺序为:6A+2B,共8根/循环,其中每个循环内包含A:6根,B: 2根;弹力竖条绉的经纱为C种无捻丝,即每个纱线排列组织循环单元内的经纱均为C种无捻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力竖条绉,其特征在于所述C种无捻丝的规格为2/20/22D厂丝,即由二股单根粗细为20/22D的厂丝组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力竖条绉,其特征在于所述A种加捻丝、B种加捻丝规格如下:A种加捻丝:4/20/22D/S厂丝,即由四股单根粗细为20/22D的厂丝加捻而成,捻向为S捻,加低捻;B种加捻丝:(2/20/22D+1/20D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夫宋佩玉郭玲玲吴惠萍董金俊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特欣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