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面自织构化硬质涂层复合MoS2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52216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表面自织构化硬质涂层复合MoS2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表面处理及摩擦磨损防护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基体表面依次进行电镀镍和化学镀镍,在基体表面形成表面自织构化镍基硬质涂层;所述电镀镍采用的电镀液中包括硬质纳米颗粒;在所述表面自织构化镍基硬质涂层表面电泳沉积MoS2薄膜,得到表面自织构化硬质涂层复合MoS2薄膜。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形成表面微织构的同时,确保摩擦面的完整性,极大地提高涂层复合MoS2固体润滑薄膜的减摩耐磨效果;并且,电镀和化学镀法制备的镍基硬质涂层结合力好,且镍基涂层耐腐蚀性好、耐磨性强,更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减摩耐磨效果;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表面自织构化程度的可控制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表面自织构化程度的可控制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表面自织构化程度的可控制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表面自织构化硬质涂层复合MoS2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表面处理及摩擦磨损防护
,特别涉及一种表面自织构化硬质涂层复合MoS2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运动系统总是伴随着摩擦磨损,根据相关统计,世界约1/3的一次性能源被摩擦消耗,产生的磨损也造成了约60%的设备损坏或故障。而润滑与表面强化技术是减小摩擦、降低磨损的有效手段之一。常见的应用案例有:涂层复合润滑油、涂层复合固体润滑薄膜(典型地如涂层复合MoS2固体润滑薄膜)、渗氮/碳层复合润滑相等。在涂层复合固体润滑薄膜的应用中,润滑相与涂层表面的结合力强弱直接决定了固体润滑薄膜在涂层表面发挥作用的时间长短,即润滑寿命的差异。
[0003]表面织构技术通过在摩擦面上利用机械外力或激光刻蚀等减材制造工艺加工出具有一定尺寸和排列的凹坑或微小沟槽的点阵,可有效改善表面摩擦学性能。该技术获得的非光滑表面复合MoS2固体润滑薄膜能够提高MoS2与涂层的结合强度,收集捕获摩擦过程中产生的磨屑颗粒,防止磨屑颗粒在滑动过程中对摩擦副表面发生刮擦、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面自织构化硬质涂层复合MoS2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基体表面依次进行电镀镍和化学镀镍,在所述基体表面形成表面自织构化镍基硬质涂层;所述电镀镍采用的电镀液中包括硬质纳米颗粒;在所述表面自织构化镍基硬质涂层表面电泳沉积MoS2薄膜,得到表面自织构化硬质涂层复合MoS2薄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镀液包括以下含量的组分:氯化镍40~50g/L,硫酸镍250~300g/L,硼酸30~40g/L,硬质纳米颗粒1.5~3.5g/L,表面活性剂0.3~1g/L,溶剂为水;所述电镀液的pH值为4.0~6.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纳米颗粒包括SiC、Si3N4和ZrO2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硬质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0~100nm。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镀镍的电镀温度为50~60℃,电镀时间为10min以下,电流密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书生乐凯赵琦刘维民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烟台中科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