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发器发热模组及发热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2166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加热装置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电发器发热模组及发热组件。发热模组包括:导热体、发热组件和固定座,所述的导热体与固定座连接,发热组件位于导热体和固定座之间,发热组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导热体对头发进行加热定型,所述的发热组件采用至少两层电热片单体叠加构成,两上下相邻电热片单体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发热组件采用至少两层电热片单体叠加构成,组成一种复合发热的电热片,从而可以提供双倍的热量,以弥补单层电热片发热量较低的不足。电热片发热量较低的不足。电热片发热量较低的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发器发热模组及发热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加热装置
,特指一种电发器发热模组及用于该发热模组中的发热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常见的手持式电发器,如直发器、卷发器、烫发器等,其内部都需要设置电热装置,目前常见的电热装置多采用电热板、电热片或者电热丝。这种电热装置中发热组件通常具有较高电阻的柔性片材、板材(当然也可是导电的电热涂层)、金属丝,当将其接入加热电路中,其通电后将产生热量。
[0003]见图1所示,直发器产品中,通常包括上夹板81和下夹板82,其中上、下夹板后端可转动连接,上、下夹板的前端对应的内表面分别设置有上加热板和下加热板,上、下加热板内部设置有发热组件。另外,直发器内还设置控制电路板。目前,常用的发热组件通常为陶瓷电热板,工作时,陶瓷电热板内部的电热丝通电后产生热量。见专利号为:201720895091.9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直发器用发热组件。为了令电热板产生的热量能够均匀,该技术专利中将电热丝设置成S型。
[0004]目前市面上所销售的直发器产品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0005]1、目前常规直发器产品的电热板的能耗较大,而直发器产品体积相对较小,无法设置足够容量的电池来支撑电热板的能耗,所以这类产品通常不支持无线设置,即目前的直发器产品通常需要通过导线与外部的电源连接。
[0006]2、目前的直发器产品中,由于采用外部电源供电,所以电量供应通常不会作为主要研究的问题,为了快速达到工作温度,加热板内的发热组件实际工作温度通常超过额定工作温度,这就导致上下夹板安装加热板的位置,其内部温度较高,所以为了确保工作稳定,控制电路板通常要远离加热板,通常设置在上、下夹板的后端位置(即设置在手柄位置)。
[0007]为了实现直发器类手持电发产品的无线供电,采用自身电池供电,一方面亟待更高容量比的电池技术能够实现突破,另一方面,对于电发产品的生产厂家而言,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提高加热板中发热组件的热利用效率,将热量尽快的传导出来,减少不必要的损耗。针对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曾提出过一种技术方案,见专利申请号为:201710675490.9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其公开了一种电热片材料,这种电热片作为发热组件后,具有加温速度块,热传导延迟小等优点。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工作温度,同时其升温快,热效率高。所以,本专利技术人将该电热片用于电发器产品中,开发出无线手持电发器产品。本专利技术人在后续的研发过程中发现,此类产品仍存在一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0008]1、虽然这种电热片作为发热组件后,虽然其具有加温速度快、热传导延迟小等有点,但是其提供的总热量仍有限,需要进一步改进。
[0009]2、作为电热器的发热模组组装方式相对复杂,需要进一步简化。
[0010]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人经过再次改进,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发器发热模组及发热组件。
[001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中电发器发热模组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电发器发热模组,包括:导热体、发热组件和固定座,所述的导热体与固定座连接,发热组件位于导热体和固定座之间,发热组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导热体对头发进行加热定型,所述的发热组件采用至少两层电热片单体叠加构成,两上下相邻电热片单体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0013]进一步而言,上述电发器发热模组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固定座包括:基座以及固定连接在基座两侧的左端座和右端座,所述的导热体通过与插接配合与左端座和右端座连接。
[0014]进一步而言,上述电发器发热模组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导热体具有一接触平板,于接触平板的前后两侧通过弯折形成有与左端座和右端座配合的卡槽,所述的左端座和右端座前后两侧成型有与卡槽对应的卡条;所述的发热组件位于导热体两卡槽之间的区域,并且发热组件的左右两端伸入左端座和右端座中。
[0015]进一步而言,上述电发器发热模组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导热体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发热组件与导热体之间设置有绝缘膜。
[0016]进一步而言,上述电发器发热模组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发热组件与基座之间设置有绝缘隔热板片。
[0017]本技术中发热组件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发热组件,该发热组件采用至少两层电热片单体叠加构成,两上下相邻电热片单体之间设置有绝缘层。
[0018]进一步而言,上述发热组件的技术方案中,发热组件由同一片电热片弯折形成至少两层电热片单体的叠加状态。
[0019]进一步而言,上述发热组件的技术方案中,发热组件中的所有电热片单体通过自身材料依次串联,并且构成所有电热片单体的同一片电热片的起始端和末尾端分别与外部电源导线连接为发热组件供电。
[0020]进一步而言,上述发热组件的技术方案中,发热组件由至少两层独立的电热片单体的叠加形成。
[0021]进一步而言,上述发热组件的技术方案中,发热组件中所有的电热片单体通过串联方式依次首尾连接,其中位于最上层的电热片单体的起始端和位于最下层电热片的末尾端分别与外部电源导线连接为发热组件供电。
[0022]进一步而言,上述发热组件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热片单体通过切割形成连续的弯折的蛇形。
[0023]进一步而言,上述发热组件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热片单体上开设有阵列分布的通孔。
[0024]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相对于现有技术,其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
[0025]1、本技术中的发热组件采用至少两层电热片单体叠加构成,组成一种复合发热的电热片,从而可以提供双倍的热量,以弥补单层电热片发热量较低的不足。
[0026]2、本技术改进了发热模组的组装方式,进一步优化结构,从而提高发热模组
的生产及装配效率,以及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现有电发器的立体图;
[0028]图2是本技术中发热模组的立体图;
[0029]图3是本技术中发热模组的立体分解图;
[0030]图4是本技术中发热组件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图;
[0031]图5是本技术中发热组件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0032]图6是本技术中发热组件实施例二的平铺状态图;
[0033]图7是本技术中发热组件实施例三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5]见图2、图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电发器发热模组,其包括:导热体1、发热组件2和固定座3。所述的导热体1与固定座3固定连接,发热组件2位于导热体1和固定座3之间,发热组件2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导热体1对头发进行加热定型。
[0036]所述的导热体1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发热组件2与导热体1之间设置有绝缘膜4。所述的导热体1具有一接触平板11,该接触平板11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发器发热模组,包括:导热体、发热组件和固定座,所述的导热体与固定座连接,发热组件位于导热体和固定座之间,发热组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导热体对头发进行加热定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组件采用至少两层电热片单体叠加构成,两上下相邻电热片单体之间设置有绝缘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发器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座包括:基座以及固定连接在基座两侧的左端座和右端座,所述的导热体通过与插接配合与左端座和右端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发器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热体具有一接触平板,于接触平板的前后两侧通过弯折形成有与左端座和右端座配合的卡槽,所述的左端座和右端座前后两侧成型有与卡槽对应的卡条;所述的发热组件位于导热体两卡槽之间的区域,并且发热组件的左右两端伸入左端座和右端座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发器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热体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发热组件与导热体之间设置有绝缘膜。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发器发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舜培陈远钦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瑞迪三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