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国土空间规划,特别涉及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引导农业生产空间合理布局和协调划定“三区”的基础。当前《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南(试行)》中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技术方法注重通用性和普适性,评价指标少且精度低,对中小尺度的市县级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缺乏针对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方法,提高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的准确度。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S01、确定农业生产的影响要素,并选取各影响要素的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0006]S02、根据农业生产所在区域,将各影响要素的评价指标数据进行分级,并对每个等级进行赋值;
[0007]S03、以均值化方法对评价指标数据进行无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01、确定农业生产的影响要素,并选取各影响要素的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S02、根据农业生产所在区域,将各影响要素的评价指标数据进行分级,并对每个等级进行赋值;S03、以均值化方法对评价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S04、采用加权叠加分析方法对各评价指标数据进行加权叠加,获得各要素层评价结果;S05、根据各要素层评价结果,采用多要素叠置综合评价法对各要素层进行集成评价,获得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响要素层包括地形条件、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和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地形条件评价指标包括:高程、坡度和坡向;土壤条件评价指标包括:表层土壤质地、土壤厚度、土壤酸碱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剖面构型;气候条件评价指标包括:大于等于0℃积温、N年平均气温和N年平均降水量,N为正整数;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评价指标包括:灌溉保证率和排水条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分级和赋值的规则为:高程:利用自然断点法将高程划分为5个等级,并对高程由低到高分别赋值1
‑
5;坡度:按<2
°
、2
‑6°
、6
‑
15
°
、15
‑
25
°
、>25
°
划分为平地、平坡地、缓坡地、缓坡陡地、陡坡地5个等级,分别赋值1
‑
5;坡向:按平面、南向、西向、东向和北向划分为5个等级,分别赋值1
‑
5;表层土壤质地:按壤土、粘土、砂土、砾质土划分为4个等级,分别赋值1
‑
4;土壤厚度:按>150cm、100
‑
150cm、60
‑
100cm、30
‑
60cm和<30cm划分为5个等级,分别赋值1
‑
5;土壤酸碱度:将PH值为6.0
‑
6.5赋值1、将PH值为5.0
‑
6.0以及6.5
‑
7.3赋值3、将PH值为4.0
‑
5.0以及7.3
‑
8.3赋值5;土壤有机质含量:按≥3.0%、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琳,陈姝嫱,李宗锴,袁子轶,胡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