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炳坤专利>正文

一种土建工程基础发生微变的地下感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1585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土建工程基础发生微变的地下感应装置,属于工程基础质量的检测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地下感受器和地上传感器。地下感受器包括六面体的外壳,外壳内设置有软壳球,软壳球用于盛装液态介质;软壳球的外表面与外壳的内表面通过触臂相连。地上传感器包括液体传感器,液体传感器包括刻度管,软壳球与刻度管连通。使用时,将外壳埋入地下,外壳可以感受工程基础地下的变形或沉降等变化造成的震动和挤压。触臂将震动和挤压传递到软壳球上,软壳球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从而将软壳球内的液体介质挤入液体传感器的刻度管里。通过观察地上传感器中刻度管的液体介质变化情况,即可对工程基础地下的变形或沉降等变化进行感知。行感知。行感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建工程基础发生微变的地下感应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工程基础质量的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土建工程基础发生微变的地下感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土木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工程内部质量或外在偶然因素等原因,使建好的工程基础发生不易察觉降沉或变形,成为安全隐患,严重威胁着工程质量,还可能酿成重大的安全事故。由于许多土木建设过程具有连续性,存在时间紧和任务重,容易造成工程质量的监测和监管客观上相对滞后,可能会发生监管无法察觉情况。一般情况下,以上工程质量问题在早期往往不易察觉,等到发现后修正比较困难,而且费时费力,浪费资金和污染环境。如在工程基础发生沉降或变形的初期能发现,找出原因即时制定修正方案,不但可减少损失还可避免灾害发生。目前,科学设计、监理制和建设施工标准化对土木工程基础质量提供了可靠保证,但在质量管控中的科学仪器使用和保障方面比较薄弱,精细化管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不能对事故发生进行有效地预判和即时止损,增加了相应潜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土建工程基础发生微变的地下感应装置,通过对土木建设基础地基发生微变的感知,提供报警,起到即时修正和止损,达到保证工程基础质量和对工程基础质量进行监测的目的。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土建工程基础发生微变的地下感应装置,所述地下感应装置包括:
[0006]地下感受器,所述地下感受器包括六面体的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软壳球,所述软壳球用于盛装液态介质;所述软壳球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通过触臂相连,
[0007]地上传感器,所述地上传感器包括液体传感器,所述液体传感器包括刻度管,所述软壳球与所述刻度管连通。
[0008]可选地,所述地下感受器还包括感受弹簧,所述感受弹簧垂直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底面上,所述地上传感器还包括信号传感器,所述感受弹簧与所述地上传感器电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感受弹簧有四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底面的四个角上,所述感受弹簧与所述外壳的侧面不接触,四个所述感受弹簧通过导线串联。
[0010]可选地,所述触臂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触盘和第二触盘,所述第一触盘与所述外壳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触盘与所述软壳球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一触盘和第二触盘之间通过硬质的调节臂连接。
[0011]可选地,所述外壳的每个面上至少有一个所述触臂。
[0012]可选地,所述软壳球设置有导管和加液管,所述导管用于与刻度管连通,所述导管上设置有导管阀门,所述加液管上设置有加液管阀门。
[0013]可选地,所述刻度管包括多个按圆周等距离摆放的等长透明小管,相邻所述透明
小管之间通过短软管串联。
[0014]可选地,所述液态介质为有色荧光液体。
[0015]可选地,所述液体传感器还包括消泡装置,所述消泡装置包括倒圆锥桶和瘪气囊,所述刻度管的末端接入所述倒圆锥桶的底端,所述倒圆锥桶的顶部有气小管,所述气小管连接瘪气囊。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土建工程基础发生微变的地下感应装置,包括地下感受器和地上传感器。所述地下感受器包括六面体的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软壳球,所述软壳球用于盛装液态介质;所述软壳球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通过触臂相连。所述地上传感器包括液体传感器,所述液体传感器包括刻度管,所述软壳球与所述刻度管连通。
[0018]使用时,将外壳埋入地下,外壳可以感受工程基础地下的变形或沉降等变化造成的震动和挤压。触臂将震动和挤压传递到软壳球上,软壳球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从而将软壳球内的液体介质挤入液体传感器的刻度管里。通过观察地上传感器中刻度管的液体介质变化情况,即可对工程基础地下的变形或沉降等变化进行感知。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地下感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触臂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软壳球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液体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消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放大电路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地下感受器100、外壳110、软壳球130、硬圆垫131、触臂120、第一触盘121、第二触盘122、调节臂123、导管140、加液管132、加液管阀门133、感受弹簧150、传导线管200、导管210、导线220、地上传感器300、液体传感器310、刻度管311、延伸管312、倒圆锥桶313、气小管314、瘪气囊315、放大电路320。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8]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土建工程基础发生微变的地下感应装置,包括地下感受器100和地上传感器300。所述地下感受器100包括六面体的外壳110,所述外壳110内设置有软壳球130,所述软壳球130用于盛装液态介质;所述软壳球130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壳110的内表面通过触臂120相连。所述地上传感器300包括液体传感器310,所述液体传感器310包括刻度管311,所述软壳球130与所述刻度管311连通。
[0029]使用时,将外壳110埋入地下,外壳110可以感受工程基础地下的变形或沉降等变化造成的震动和挤压。触臂120将震动和挤压传递到软壳球130上,软壳球130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从而将软壳球130内的液体介质挤入液体传感器310的刻度管311里。通过观察地上传感器300中刻度管311的液体介质变化情况,即可对工程基础地下的变形或沉降等变化
进行感知。
[0030]具体地,外壳110可以为正六面体,包括前后、左右、上下六个面,上表面为活动面,上面有孔用于导管210穿过。外壳110的壳体材料为不透水材料。
[0031]如图2所示,所述触臂1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触盘121和第二触盘122,所述第一触盘121与所述外壳110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触盘122与所述软壳球130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一触盘121和第二触盘122之间通过硬质的调节臂123连接。
[0032]具体地,调节臂123分别垂直连接第一触盘121和第二触盘122的圆心,第一触盘121的直径可以大于第二触盘122的直径,第一触盘121较大便于传递外壳110的震动和挤压,第二触盘122较小可以节省软壳球130的空间。可以理解地,第一触盘121的直径也可以和第二触盘122的直径一样。调节臂123可以包含螺旋式相连的多节调节段,通过旋转可以调节调节臂的长度,从而调节第一触盘121和第二触盘122之间的距离。
[0033]参见图1,所述外壳110的每个面上至少有一个所述触臂120,以便把建设基础内的各个方向的变形都转递给软壳球130。
[0034]在一些实施例中,软壳球130的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建工程基础发生微变的地下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感应装置包括:地下感受器,所述地下感受器包括六面体的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软壳球,所述软壳球用于盛装液态介质;所述软壳球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通过触臂相连,地上传感器,所述地上传感器包括液体传感器,所述液体传感器包括刻度管,所述软壳球与所述刻度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感受器还包括感受弹簧,所述感受弹簧垂直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底面上,所述地上传感器还包括信号传感器,所述感受弹簧与所述地上传感器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受弹簧有四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底面的四个角上,所述感受弹簧与所述外壳的侧面不接触,四个所述感受弹簧通过导线串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臂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触盘和第二触盘,所述第一触盘与所述外壳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触盘与所述软壳球的外壁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炳坤刘成
申请(专利权)人:何炳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