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难所浮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1557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46
提供水陆两用的避难所能够稳定地在水面浮起的避难所浮起装置。避难所浮起装置设置于避难所的下表面(2),具有突出浮子(50)、斯科特拉塞尔机构单元(60)及顶升器(80)。突出浮子(50)在被一对支承装置(70)支承的状态下经由斯科特拉塞尔机构单元(60)而与顶升器(80)(动作机构)连接。顶升器(80)固定于避难所的下表面(2)。由此,通过使顶升器(80)动作,从而突出浮子(50)沿着垂直方向R的方向朝侧面(6a、6b)的外侧突出。的外侧突出。的外侧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避难所浮起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使水陆两用的避难所在水面稳定地浮起的避难所浮起装置,该水陆两用的避难所能够利用牵引车的牵引来在道路上行驶并且能够在水面浮起。

技术介绍

[0002]为了保护生命免遭巨大海啸的袭击,迅速到高台避难是防灾上有效的手段之一。然而,在发生了东海、东南海、南海三联动地震的情况下,预测还存在地震发生后仅5分钟内便有30m的海啸袭来的地区,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到高台避难是极其困难的。作为解决方案,提出了能够在水面上浮起的浮起式的避难所。
[0003]根据专利文献1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啸避难用避难所,其在海啸到来时能够使避难所主体漂浮,并且在海啸退去后能够使避难所主体返回原来的场所附近。具体而言,公开了一种浮起式的避难所,其特征在于,具备能够收容避难者且能够浮在水上的避难所主体,避难所主体与固定在地面上的漂流防止用的连结部件连结,伴随随着水位的上升,从地面的突出长度增加,随着水位的降低,从地面的突出长度减少。
[0004]根据专利文献2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价格低廉的避难舱救生舱,其能够在很多家庭购买,放置在庭院的一角,在水灾时,到轻型且强度优异的舱内避难,由此能够从海啸等水灾中避难。具体而言,公开了一种浮起式的避难所,用树脂一体成形大致方形且下部变细的形状的舱主体并在舱主体的上部构建用于蒙盖防水片罩的骨架,在防水片罩设置出入口门,在舱主体设置能够供至少4个大人抱膝而坐的空间,并且安装安全带,在舱主体的下部安装有用于降低重心的重物和带脚轮的台座。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

74385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

58296号公报
[0007]但是,专利文献1、2中公开的浮起式的避难所并不将道路上的行驶作为前提。因此,为了向规定的设置场所设置,需要将避难所装载到卡车等运输车辆并运输到设置场所,在装卸后设置在基座之上。另外,避难空间狭窄,只考虑了仅灾害时的使用,不将通常时的使用作为前提。
[0008]在水陆两用避难所在道路上行驶的情况下,由于车道宽度的限制,宽度方向的长度被限制,因此直行不得不将宽度方向的长度设定得比直行方向的长度短。因此,可设想当在水面浮起时,由于波浪的影响,水陆两用的避难所绕直行方向的轴横摆(rolling)而缺乏稳定性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是着眼于这些问题点而完成的,提供水陆两用的避难所能够稳定地在水面浮起的避难所浮起装置。
[0010]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专利技术是一种避难所浮起装置,使能够利用牵引车的牵引来在道路上行驶的水陆两用的避难所在水面浮起,其特征在于,具备:突出浮子,其对避难所赋
予浮力;和突出装置,使突出浮子在俯视下沿着第一方向朝避难所的侧面的外侧突出。
[0011]根据该结构,由于突出浮子在俯视下沿着第一方向朝避难所的侧面的外侧突出,因此当避难所在水面浮起时,能够抑制因波浪的影响而产生的横摆。另外,由于避难所能够利用牵引车的牵引来在道路上行驶,因此可以根据状况来容易地安装于各种场所,并且平时还能够作为露营车来利用。另外,通过安装在居住地的附近、例如家庭内的庭院里,灾害时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避难。另外,由于能够在水上浮起,因此即使在发生了海啸的情况下,也能够避难。
[0012]优选地,避难所浮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用于支承突出浮子的支承装置。
[0013]根据该结构,突出浮子在被支承装置支承的状态下突出,因此当突出浮子在俯视下沿着第一方向朝避难所的侧面的外侧突出了时,能够避免突出浮子因在水面产生的波浪的影响而大幅度位移。
[0014]优选地,避难所浮起装置的特征在于,突出装置具有一对斯科特拉塞尔机构单元和使斯科特拉塞尔机构单元动作的动作机构,斯科特拉塞尔机构单元包括:第一连杆,一端以可转动的方式固定于突出浮子,并且另一端通过动作机构的动作来沿着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移动;和第二连杆,一端以可转动的方式固定于第一连杆的中心部,并且另一端以可转动的方式固定于避难所的下表面,在使动作机构动作来使第一连杆的另一端沿着假想线上移动时,第一连杆的一端沿着第一方向移动,上述假想线通过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而在第二方向上延伸。
[0015]根据该结构,动作机构经由斯科特拉塞尔机构单元而使突出装置突出,因此动作机构不会直接受到波浪的影响。由此,能够实现突出装置的顺畅的突出。
[0016]优选地,避难所浮起装置的特征在于,突出浮子具有膨胀气囊,该膨胀气囊在突出浮子的突出结束时膨胀。
[0017]根据该结构,避难所浮起装置的特征在于,突出浮子具有在上述突出浮子的突出结束时膨胀的膨胀气囊,因此能够通过避难所赋予较大的浮力。
附图说明
[0018]图1的(a)是对利用牵引车的牵引来在道路上行驶的状态进行说明的侧视图。图1的(b)是对安装在陆地上的状态进行说明的侧视图。
[0019]图2的(a)是对在水面上浮起的状态进行说明的侧视图。图2的(b)是其主视图。
[0020]图3是对突出浮子的突出机理进行说明的仰视图。
[0021]图4是对突出浮子进行说明的仰视图。
[0022]图5是支承装置的立体图。
[0023]图6是对第一连杆的另一端的连接状态进行说明的后视图。
[0024]图7是对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连接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0025]图8是对第一连杆与突出浮子的连接进行说明的后视图。
[0026]图9是对第二连杆固定于下表面的状态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述。
[0028]避难所1为水陆两用,被固定于台车10。当避难所1在道路上行驶时,如图1的(a)所示,将设置于台车10的支点14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于牵引车120。由此,避难所1被牵引车120牵引而能够在道路上行驶。由于道路是根据一定的构造基准建造的,因此从保护道路的构造、防止交通的危险的观点出发,关于在道路上通行的车辆的大小等,设定了“一般限制值”。例如,日本的“一般限制值”为宽度2.5m、长度12.0m、高度3.8m。优选在陆上运输避难所1时,不得到特别许可就能够在道路上行驶、即遵守“一般限制”来行驶。因此,优选本实施方式中的避难所1的外形尺寸在“一般限制值”内。
[0029]避难所1是具有下表面2、上表面3、前表面4、后表面5以及侧面6a、6b的大致长方体的壳体,内部空间110成为灾害时进行避难的避难空间。对于内部空间110而言,在避难所1被牵引车120牵引时能够作为移动空间来使用,在被载置在地面时能够作为居住空间、事务所等来使用。在前表面4设置有门31,在侧面6a、6b设置有窗32。
[0030]台车10具有:固定部11,固定避难所1;平台部12,用于在门31往来;以及车轮13。固定于固定部11的避难所1为能够与台车10分离的构造。由此,避难所1和台车10中的任一方或者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避难所浮起装置,使能够利用牵引车的牵引来在道路上行驶的水陆两用的避难所在水面浮起,其特征在于,具备:突出浮子,对所述避难所赋予浮力;和突出装置,使所述突出浮子在俯视下沿着第一方向朝所述避难所的侧面的外侧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难所浮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用于支承所述突出浮子的支承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避难所浮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装置具有一对斯科特拉塞尔机构单元和使所述斯科特拉塞尔机构单元动作的动作机构,所述斯科特拉塞尔机构单元包括:第一连杆,一端以可转动的方式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矢野昭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商庇护日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