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木结合角铝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1448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铝木结合角铝结构。包括第一平面,第二平面,缺角部,冗余部,宽槽体,窄槽体,V型槽,其中,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垂直相接,在第一平面的末端内侧和第二平面的末端内侧分别具有缺角部,在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交接处内侧具有冗余部,在第二平面的外侧分别具有宽槽体和窄槽体,在第二平面的内外两侧均具有V型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契合于后浇带悬挑位置最外侧,当梁侧从一侧开始按900mm板排布时,直到最后剩余空间不足时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为木模留下交接处,便于后续施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造简洁,使用效果良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景。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铝木结合角铝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铝木结合角铝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房地产步伐的放缓,铝模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价格逐年降低,目前铝模主要用于标准层建筑,属于纵向周转利用,很少有铝模在地库人防项目实现平向上周转利用,而目前地库人防项目主要使用木模板,木模板周转率低,而地库面积大,因此需要不断更换木模板,导致产生大量施工垃圾,同时地库人防一般顶板较厚,梁柱尺寸也大,施工质量上极度依赖于施工工人的手艺,对木模工人要求较高,十分考验工人的经验和手艺,因此在安全文明施工上,这一直是项目上的难点,在浇筑完成后使用木模不能拆横撑,必须一直保持满堂架,工人通行和材料运输十分不便。
[0003]与此相比,铝模板在使用上正好可以弥补这些缺点。使用铝模板,可以做到高周转,极大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同时铝模板是由铝模厂家在厂内进行深化设计,由专业人员进行配模,工人只需要依据图纸施工,可以做到安全施工,降低了对劳务人员的要求,提高了安全系数和施工质量,加上近年来各地陆续出台更新了人防工程管理办法,对人防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建设人防的标准也越来越严格,由此可见,在未来的模板行业,库人防项目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传统木模在地库人防中的占比将逐渐减小,铝模等绿色新材料将会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铝模在地库人防的应用更符合“双碳”目标,也更加迎合国家政策,这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0004]在利用铝模建设地库和人防项目时,在梁支模的过程中,一般使用900mm长度板为第一主板,布置时,梁侧从一侧开始按900mm板排布,直到最后剩余空间不足时缺乏有效的连接件,无法为木模提供接茬结构,因而导致后续施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铝木结合角铝结构,以解决常规施工结构在梁侧末端空间不足时,无法为木模提供接茬结构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铝木结合角铝结构,包括第一平面,第二平面,缺角部,冗余部,宽槽体,窄槽体,V型槽,其中,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垂直相接,在第一平面的末端内侧和第二平面的末端内侧分别具有缺角部,在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交接处内侧具有冗余部,在第二平面的外侧分别具有宽槽体和窄槽体,在第二平面的内外两侧均具有V型槽。
[0008]作为优选,两个V型槽的连续垂直于第二平面。
[0009]作为优选,窄槽体到第一平面、第二平面交接处的距离大于宽槽体到第一平面、第二平面交接处的距离。
[0010]作为优选,在第一平面上开设有通孔。
[001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铝木结合角铝结构。该产品可契合于后浇带悬挑位置最外
侧,当梁侧从一侧开始按900mm板排布时,直到最后剩余空间不足时布置本技术,可为木模留下交接处,便于后续施工。本技术构造简洁,使用效果良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截面图;
[0013]图2是梁侧铝木交接处示意图(即本技术的一幅使用状态图);
[0014]图3是地库顶板模板局部俯视图(即本技术的另一幅使用状态图);
[0015]图中:
[0016]1、第一平面
ꢀꢀꢀꢀꢀꢀꢀ
2、第二平面
ꢀꢀꢀꢀꢀꢀꢀ
3、缺角部
ꢀꢀꢀꢀꢀꢀꢀ
4、冗余部
[0017]5、宽槽体
ꢀꢀꢀꢀꢀꢀꢀꢀꢀ
6、窄槽体
ꢀꢀꢀꢀꢀꢀꢀꢀꢀ
7、V型槽
ꢀꢀꢀꢀꢀꢀꢀꢀ
8、本技术整体
[0018]9、平模板
ꢀꢀꢀꢀꢀꢀꢀꢀꢀ
10、销片
ꢀꢀꢀꢀꢀꢀꢀꢀꢀꢀ
11、销钉
ꢀꢀꢀꢀꢀꢀꢀꢀ
12、木模板
[0019]13、400
×
900平板
ꢀꢀ
14、400
×
600平板
ꢀꢀ
15、悬挑支撑
ꢀꢀꢀꢀ
16、楼面C槽
[0020]17、边龙骨
ꢀꢀꢀꢀꢀꢀꢀꢀ
18、早拆头
ꢀꢀꢀꢀꢀꢀꢀꢀ
19、中间龙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将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2]实施例1
[0023]铝木结合角铝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平面1,第二平面2,缺角部3,冗余部4,宽槽体5,窄槽体6,V型槽7,其中,第一平面1和第二平面2垂直相接,在第一平面1的末端内侧和第二平面2的末端内侧分别具有缺角部3,在第一平面1和第二平面2的交接处内侧具有冗余部4,在第二平面2的外侧分别具有宽槽体5和窄槽体6,在第二平面2的内外两侧均具有V型槽7。
[0024]实施例2
[0025]铝木结合角铝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平面1,第二平面2,缺角部3,冗余部4,宽槽体5,窄槽体6,V型槽7,其中,第一平面1和第二平面2垂直相接,在第一平面1的末端内侧和第二平面2的末端内侧分别具有缺角部3,在第一平面1和第二平面2的交接处内侧具有冗余部4,在第二平面2的外侧分别具有宽槽体5和窄槽体6,在第二平面2的内外两侧均具有V型槽7。其中,两个V型槽7的连续垂直于第二平面2。窄槽体6到第一平面1、第二平面2交接处的距离大于宽槽体5到第一平面1、第二平面2交接处的距离。在第一平面1上开设有通孔。
[0026]以上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申请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铝木结合角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平面(1),第二平面(2),缺角部(3),冗余部(4),宽槽体(5),窄槽体(6),V型槽(7),其中,第一平面(1)和第二平面(2)垂直相接,在第一平面(1)的末端内侧和第二平面(2)的末端内侧分别具有缺角部(3),在第一平面(1)和第二平面(2)的交接处内侧具有冗余部(4),在第二平面(2)的外侧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玉康张洁万常亮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建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