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模体系施工洞口钢筋预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1094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铝模体系施工洞口钢筋预留结构,该结构是将施工洞口边的钢筋设计为“7”字型结构,即钢筋位于施工洞口的一端向上弯折成“7”字型结构,钢筋依次铺排并绑扎,且弯折处结构伸至铝模外部。以解决传统铝模体系钢筋预留、后期植筋等施工安全及质量的难题。属于建筑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属于建筑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属于建筑结构工程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模体系施工洞口钢筋预留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铝模体系施工洞口钢筋预留结构,属于建筑结构工程


技术介绍

[0002]在铝模体系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中,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施工洞口钢筋预留,普遍采用板筋满铺通过洞口及后期植筋处理方法,此方法通常会导致板面出现漏筋、洞口植筋无法保证质量等情况,无法保证后浇洞口结构安全,且增加项目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铝模体系施工洞口钢筋预留结构,以解决传统铝模体系钢筋预留、后期植筋等施工安全及质量的难题。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拟采用这样一种铝模体系施工洞口钢筋预留结构,该结构是将施工洞口边的钢筋设计为“7”字型结构,即钢筋位于施工洞口的一端向上弯折成“7”字型结构,钢筋依次铺排并绑扎,且弯折处结构伸至铝模外部。
[0005]前述钢筋预留结构中,钢筋的弯折端还套设有塑料管,塑料管的一端套设于钢筋的弯折端,塑料管的另一端折弯;
[0006]前述钢筋预留结构中,所述钢筋端部“7”字型结构处的夹角大于等于90度。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够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直接将预留钢筋拉直后进行绑扎搭接,优化了钢筋预留方法的同时,也解决了传统钢筋预留方法的施工质量安全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后浇施工洞口的结构安全。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施工洞口绑扎钢筋后的平面示意图;
[0009]图2是图1中预留的钢筋拉直后的平面图;
[0010]图3是拉直前钢筋及塑料管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2]实施例
[0013]参照图1至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铝模体系施工洞口钢筋预留结构,该结构是将施工洞口边的钢筋1设计为“7”字型结构,即钢筋1位于施工洞口的一端向上弯折成“7”字型结构,钢筋1依次铺排并绑扎,且弯折处结构伸至铝模外部,钢筋1的弯折端还套设有塑料管2,塑料管2的一端套设于钢筋1的弯折端,塑料管2的另一端折弯,钢筋1端部“7”字型结构处的
夹角大于等于90度,以便后期。
[0014]其具体施工如下:
[0015]铝模体系施工洞口钢筋预留技术可按照:施工洞口位置钢筋下料交底

料单核对

钢筋下料

防穿刺塑料管加工

钢筋及塑料管验收

钢筋绑扎

套防穿刺塑料管

检查验收

砼浇筑

预留钢筋拉平。首先根据放线确认吊钩的具体位置,水钻开孔,保证错开地下室顶板钢筋;按照铝模深化图确认施工洞口位置,对钢筋班组进行施工洞口位置下料交底,组织各部门对此区域钢筋料单进行核对检查,无误后通知钢筋班组进行下料;同时购买塑料管2,塑料管2内空直径比钢筋1直径大2mm,按照预留的钢筋1长度进行加工,长度比预留的钢筋1长度长10cm,以便后期套住后弯折;组织项目各部门对钢筋1及塑料管2成品进行验收,无误后吊至板面进行钢筋绑扎;完成塑料管2套固并通过验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待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强度后,完成铝模板拆除,最后取下塑料管2,人工拉直预留的钢筋1至平行板面。此铝模体系施工洞口钢筋预留施工技术采用新方法优化了钢筋预留方式,对于施工洞口钢筋预埋创效极大。
[001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模体系施工洞口钢筋预留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是将施工洞口边的钢筋(1)设计为“7”字型结构,即钢筋(1)位于施工洞口的一端向上弯折成“7”字型结构,钢筋(1)依次铺排并绑扎,且弯折处结构伸至铝模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铝模体系施工洞口钢筋预留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道树陈锐邓远洋杨艳芬拿旦木江库尔班江王瑞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