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雷达保护盖板及具有此盖板的车载激光雷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1056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38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用雷达保护盖板及具有此盖板的车载激光雷达,包括透明基板,透明基板的正面设置有第一膜层组件,透明基板的背面设置有第二膜层组件;第二膜层组件包括阻隔层,阻隔层设置在透明基板的背面,阻隔层远离透明基板的一面设置有导电层。本申请通过设置的阻隔层,阻隔层的作用是为了使透明基板变黑衬底,从而遮蔽其他介质,且从原理上会更容易实现,因为镀各层AR膜时,光的相消相干会相互影响,而丝印IR油墨则不用考虑其他AR膜层的影响。响。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雷达保护盖板及具有此盖板的车载激光雷达


[0001]本技术涉及雷达盖板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用雷达保护盖板及具有此盖板的车载激光雷达。

技术介绍

[0002]无人驾驶汽车利用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通过集成视觉、激光雷达、超声传感器、微波雷达、GPS、里程计、磁罗盘等多种车载传感器来辨识汽车所处的环境和状态,并根据所获得的道路信息、交通信号的信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做出分析和判断,向主控计算机发出期望控制,控制车辆转向和速度,从而实现无人驾驶车辆依据自身意图和环境的拟人驾驶,无人驾驶汽车周围环境感知以雷达等主动型测距传感器为主,被动型测距传感器为辅,采用信息融合的方法实现;
[0003]激光雷达是一种用于准确获取物体三维位置信息的传感器,本质上是激光探测和测距,其原理是通过发射与接收激光来探测与目标物之间的距离,再根据目标物表面的反射能量大小、反射波谱幅度、频率和相位等信息,绘制出目标物的三维结构信息,而大部分激光雷达传感器会连接到一个旋转它们的驱动电机,一旦激光发射与电机的运动同步,就可以知道激光指向的位置,并将前方环境的整体成像合成在一起,目前智能汽车无人驾驶领域,激光雷达是其关键技术,如中国专利:CN202120029786.5提供的雷达盖板结构及汽车;
[0004]车用雷达盖板是用于对激光雷达进行保护的结构,普通的盖板屏蔽效果差;
[0005]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CN202011092201.0,申请日:20201013)所公开的“雷达电波穿透型盖板及其制造方法”,其说明书记载“雷达电波穿透型盖板1的构成包括由树脂形成的顶盖构件100和底盖构件200。顶盖构件100和底盖构件200之间具备主薄膜层300。主薄膜层300上涂布印刷层320和铟蒸镀层360。更具体来说,印刷层320和铟蒸镀层360 依次分层堆积于主薄膜层的背面310。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中,印在主薄膜层的背面310的印刷层320上没有另外涂布印刷保护层。也就是说,印在主薄膜层的背面310的印刷层320 受分层堆积在印刷层320上的铟蒸镀层360保护”;
[0006]上述专利在盖板屏蔽性能存在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存在的车用雷达盖板屏蔽效果差的问题。
[0008]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9]车用雷达保护盖板及具有此盖板的车载激光雷达,以改善上述问题。
[0010]本申请具体是这样的:
[0011]一种车用雷达保护盖板,包括透明基板,所述透明基板的正面设置有第一膜层组件,所述透明基板的背面设置有第二膜层组件;
[0012]所述第二膜层组件包括阻隔层,所述阻隔层设置在透明基板的背面,所述阻隔层
远离透明基板的一面设置有导电层。
[0013]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膜层组件包括第一防反射层,所述第一防反射层设置在透明基板的正面,所述第一防反射层远离透明基板的一面设置有防护层,所述第一防反射层为第一反射件,所述第一反射件设置在透明基板的正面。
[0014]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护层为AF镀膜,所述AF镀膜设置在第一反射件远离透明基板的一面上。
[0015]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反射件以及第二反射层均为AR镀膜,所述阻隔层为IR油墨。
[0016]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AR镀膜包括三至十五层化合物膜,所述化合物膜材质至少为硅、氧化硅、氧化铌、氮化硅、氧化铝、氮化钛以及氟化镁中的任意两种。
[0017]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电层包括ITO层,所述ITO层远离阻隔层的一面设置有热敏电阻,所述ITO层远离阻隔层的一面还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热敏电阻两侧的条状银浆层,所述条状银浆层远离ITO层的一面设置有消光油墨,所述消光油墨以及热敏电阻远离 ITO层的一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反射层。
[0018]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ITO层远离阻隔层的一面还设置有两个银浆触点,两个所述银浆触点分别与两个条状银浆层连接。
[0019]一种车载激光雷达,具有车用雷达保护盖板,还包括车载激光雷达本体,所述车载激光雷达本体正面设置有容置腔,所述车用雷达保护盖板设置在容置腔内,且车用雷达保护盖板与车载激光雷达本体的正面之间预留出容置槽;
[0020]所述车载激光雷达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用于对车载激光雷达本体进行支撑。
[0021]所述连接机构与车载激光雷达本体之间设置有限位防护机构,所述限位防护机构用于对车载激光雷达本体进行固定以及对车用雷达保护盖板进行防护。
[0022]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与车载激光雷达本体底部接触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顶部开设有两个插孔,两个所述插孔内均穿插连接有插板,两个所述插板的顶部均与车载激光雷达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插板的底端分别穿过两个插孔并延伸至安装架内侧,两个所述插板的中部均开设有插口。
[0023]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防护机构包括放置在两个插板之间且与安装架内侧顶部接触的限位防护板,所述限位防护板内贯穿开设有腔室,所述限位防护板的底部开设有两个与腔室连通的滑槽,两个所述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推板,两个所述推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相互远离的一端均穿出腔室且分别与两个插口配套插接,两个所述推板相互靠近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5]在本申请的方案中:
[0026]1.通过设置的阻隔层,阻隔层的作用是为了使透明基板变黑衬底,从而遮蔽其他介质,且从原理上会更容易实现,因为镀各层AR膜时,光的相消相干会相互影响,而丝印IR油墨则不用考虑其他AR膜层的影响;
[0027]2.通过设置的第二反射层,第二反射层能够增加雷达射出光束的透过率并降低光束在各种角度的反射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功能多样,利于使用;
[0028]3.通过螺栓或胶水将安装架安装到汽车顶部,当需要将车载激光雷达本体取下维护时,推动两个推板相互靠近使得两个限位板与两个推板分离,向上拉动车载激光雷达本体使得插板与插孔分离即可将车载激光雷达本体取下,拆卸方便,利于车载激光雷达本体的维护,而限位防护机构在车载激光雷达本体下之后可以装载于容置槽内,使得限位防护机构能够在车载激光雷达本体取下后对车用雷达保护盖板进行防护,减少取下后携带过程中车用雷达保护盖板受到磕碰刮花的情况,即在本申请中限位防护机构即可以作为固定车载激光雷达本体的结构使用,限位防护机构还可以在车载激光雷达本体取下后对进行防护,提高了限位防护机构的功能性。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车用雷达保护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车用雷达保护盖板的分层示意图;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雷达保护盖板,包括透明基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板(1)的正面设置有第一膜层组件(2),所述透明基板(1)的背面设置有第二膜层组件(3);所述第二膜层组件(3)包括阻隔层(301),所述阻隔层(301)设置在透明基板(1)的背面,所述阻隔层(301)远离透明基板(1)的一面设置有导电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雷达保护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组件(2)包括第一防反射层,所述第一防反射层设置在透明基板(1)的正面,所述第一防反射层远离透明基板(1)的一面设置有防护层,所述第一防反射层为第一反射件(201),所述第一反射件(201)设置在透明基板(1)的正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用雷达保护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为AF镀膜(202),所述AF镀膜(202)设置在第一反射件(201)远离透明基板(1)的一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用雷达保护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件(201)以及第二反射层(305)均为AR镀膜,所述阻隔层(301)为IR油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用雷达保护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包括ITO层(302),所述ITO层(302)远离阻隔层(301)的一面设置有热敏电阻(4),所述ITO层(302)远离阻隔层(301)的一面还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热敏电阻(4)两侧的条状银浆层(303),所述条状银浆层(303)远离ITO层(302)的一面设置有消光油墨(304),所述消光油墨(304)以及热敏电阻(4)远离ITO层(302)的一面之间设置有第二反射层(30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用雷达保护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ITO层(302)远离阻隔层(301)的一面还设置有两个银浆触点(306),两个所述银浆触点(306)分别与两个条状银浆层(303)连接。7.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生发黄盛觐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