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管路结构的动力电池液冷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0897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管路结构的动力电池液冷板,包括电池本体,包括管路机构,所述管路机构设置在电池本体的两侧,所述管路机构用于调节冷却液流动,所述管路机构包括冷却板、直管路、侧管路、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电池本体的外壁连接有冷却板,所述冷却板内开设有直管路;冷却液从进液口进入,流向直管路和侧管路,再从出液口流出,利用直管路和侧管路均设置有多个相互连通的水滴状分叉通道,来增大冷却液与冷却板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效果,利用冷却液从水滴状分叉通道的尖端流向弧面端,可以使冷却液在流动的过程中,会有回流的冷却液与正向流动冷却液发生冲击,从而扰动冷却液,以增强冷却液换热效果。以增强冷却液换热效果。以增强冷却液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管路结构的动力电池液冷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创新也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电池就是使用新能源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污染的新型汽车电池。
[0003]现有的液冷板为直道并排型的液冷板,其缺点是液体直接在液冷板内流动,不能将冷却液扰动,来使冷却液可以更大程度的吸收热量,散热效果不够充分,会导致电池在运行的过程中,电池的热量堆积较大,导致电池效率降低,以及电池寿命缩短,甚至会导致电池的自燃,引发车体着火,危害乘员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直道并排型的液冷板流动散热效率差的缺陷而提供的一种新型管路结构的动力电池液冷板。
[0005]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管路结构的动力电池液冷板,包括电池本体,包括管路机构,所述管路机构设置在电池本体的两侧,所述管路机构用于调节冷却液流动。
[0006]优选的,所述管路机构包括冷却板、直管路、侧管路、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电池本体的外壁连接有冷却板,所述冷却板内开设有直管路,所述冷却板的内壁开设有侧管路,所述冷却板的一端设置有进液口,所述冷却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所述直管路和侧管路均与进液口和出液口连通,所述直管路和侧管路均设置有多个相互连通的水滴状分叉通道。
[0007]优选的,所述侧管路的直道处设置有增益机构,所述增益机构包括调流机构和调节机构,所述调流机构用于调节侧管路直道处的液体流动,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调流机构的运行。
[0008]优选的,所述调流机构包括定块、复位弹簧、L型板、滑槽和放置板,所述侧管路的外壁连接有定块,所述定块的外壁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外壁连接有L型板,所述侧管路的外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与L型板滑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内腔、进孔、出孔、动力件和调节件,所述放置板内开设有内腔,所述内腔靠近复位弹簧的一侧开设有进孔,所述内腔远离复位弹簧的一侧开设有出孔,所述内腔内设置有动力件和调节件。
[0010]优选的,所述动力件包括转轴、螺旋扇叶和驱动锥齿轮,所述内腔的底端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连接有多个螺旋扇叶,所述转轴的顶端连接有驱动锥齿轮。
[0011]优选的,所述调节件包括支板、连轴、从动锥齿轮、齿轮、齿环、圆杆、连板、连杆、转板和圆轴,所述内腔的内壁连接有支板,所述支板的外壁转动连接有连轴,所述连轴的一端
连接有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与驱动锥齿轮啮合,所述连轴的另一端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外壁与齿环啮合,所述齿环的顶端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的上端连接有连板,所述连板的上端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转板,所述转板的一端与圆轴转动连接,所述圆轴与放置板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连杆的外壁贯穿放置板的外壁,所述出孔的内壁贯穿L型板和内腔。
[0013]优选的,所述连杆与转板连接处位于远离圆轴的一侧。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冷却液从进液口进入,流向直管路和侧管路,再从出液口流出,利用直管路和侧管路均设置有多个相互连通的水滴状分叉通道,来增大冷却液与冷却板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效果,利用冷却液从水滴状分叉通道的尖端流向弧面端,可以使冷却液在流动的过程中,会有回流的冷却液与正向流动冷却液发生冲击,从而扰动冷却液,以增强冷却液换热效果。
[0015]2、冷却液在流向L型板时,冷却液会推动L型板的短板,使L型板向离进液口的最近的直管路内一条水滴状分叉通道移动,L型板会减小离进液口的最近的直管路内一条水滴状分叉通道入口直径,使冷却液可以更多的流向直管路后续的水滴状分叉通道,避免后续的水滴状分叉通道内流动的冷却液过少,使冷却板各处的散热效果差异过大。
[0016]3、利用齿轮和齿环只有部分齿,使齿轮可以带动齿环循环往复直线移动,齿环通过圆杆带动连板移动,连板通过连杆带动转板往复转动,在转板向上转动时,转板会形成一个相对斜面,转板会挡住L型板的短板,使本来作用在L型板短板的冷却液的推力,会有部分被连杆的支撑力抵消,从而使L型板受到的冷却液的推力降低,使复位弹簧可以将L型板拉回,使离进液口最近的直管路内一条水滴状分叉通道可以正常接收到冷却液,并且由于转板是往复转动,使的L型板也是往复移动,L型板会在移动的过程中推回部分冷却液,使直管路的直道处也可以产生冷却液回流冲击,增强冷却板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状态一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状态二剖面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状态二剖面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状态二剖面前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L型板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4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5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1、电池本体;2、管路机构;201、冷却板;202、直管路;203、侧管路;204、进液口;205、出液口;3、调流机构;301、定块;302、复位弹簧;303、L型板;304、滑槽;305、放置板;4、调节机构;401、内腔;402、进孔;403、出孔;5、动力件;501、转轴;502、螺旋扇叶;503、驱动锥齿轮;6、调节件;601、支板;602、连轴;603、从动锥齿轮;604、齿轮;605、齿环;606、圆杆;
607、连板;608、连杆;609、转板;610、圆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正对地重要性。
[002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参考附图1

10,一种新型管路结构的动力电池液冷板,包括电池本体1,包括管路机构2,管路机构2设置在电池本体1的两侧,管路机构2用于调节冷却液流动。
[0022]参考附图1

2,管路机构2包括冷却板201、直管路202、侧管路203、进液口204和出液口205,电池本体1的外壁连接有冷却板201,冷却板201内开设有直管路202,冷却板201的内壁开设有侧管路203,冷却板201的一端设置有进液口204,冷却板201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205,直管路202和侧管路203均与进液口204和出液口205连通,直管路202和侧管路203均设置有多个相互连通的水滴状分叉通道。...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管路结构的动力电池液冷板,包括电池本体(1),其特征在于,包括管路机构(2),所述管路机构(2)设置在电池本体(1)的两侧,所述管路机构(2)用于调节冷却液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管路结构的动力电池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机构(2)包括冷却板(201)、直管路(202)、侧管路(203)、进液口(204)和出液口(205),所述电池本体(1)的外壁连接有冷却板(201),所述冷却板(201)内开设有直管路(202),所述冷却板(201)的内壁开设有侧管路(203),所述冷却板(201)的一端设置有进液口(204),所述冷却板(201)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液口(205),所述直管路(202)和侧管路(203)均与进液口(204)和出液口(205)连通,所述直管路(202)和侧管路(203)均设置有多个相互连通的水滴状分叉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管路结构的动力电池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管路(203)的直道处设置有增益机构,所述增益机构包括调流机构(3)和调节机构(4),所述调流机构(3)用于调节侧管路(203)直道处的液体流动,所述调节机构(4)用于调节调流机构(3)的运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管路结构的动力电池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流机构(3)包括定块(301)、复位弹簧(302)、L型板(303)、滑槽(304)和放置板(305),所述侧管路(203)的外壁连接有定块(301),所述定块(301)的外壁连接有复位弹簧(302),所述复位弹簧(302)的一端连接有放置板(305),所述放置板(305)的外壁连接有L型板(303),所述侧管路(203)的外壁开设有滑槽(304),所述滑槽(304)的内壁与L型板(303)滑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管路结构的动力电池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4)包括内腔(401)、进孔(402)、出孔(403)、动力件(5)和调节件(6),所述放置板(3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崟马浩然李佳辉梁珂甄瑞昌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