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紧急停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0705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船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舶紧急停泊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船舶紧急停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船舶在紧急情况下停泊距离长的问题。一种船舶紧急停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释放船锚,利用船锚使船舶停泊;在所述船锚释放完毕后,向水体内释放阻尼器,利用水体与阻尼器的阻力使所述船舶停泊;其中,所述阻尼器包括柔性阻尼片,所述柔性阻尼片通过上阻尼绳以及下阻尼绳与船舶固定连接,所述柔性阻尼片的下端设置有配重块,所述柔性阻尼片的上端设置有浮球;通过设置柔性阻尼片,船舶在停泊时具有更大的阻力,从而缩短了船舶的停泊距离。停泊距离。停泊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舶紧急停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船舶
,具体涉及一种船舶紧急停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船舶采用双桨或多桨发动机推进,通常船舶具有较高的航速。船舶在水体中的停泊均采用船锚停泊。船锚,是锚泊设备的主要部件。铁制的停船器具,用铁链连在船上,把锚抛在水底,可以使船停稳。
[0003]由于水底沉积有污泥,船锚落入水底以后,需要一定的距离才可以将船舶停泊,在紧急情况下,通常不允许船舶在释放船锚后具有较长的停泊距离。因此,现有技术中采用船舶对船舶进行停泊,无法满足船舶在紧急情况下的迅速停泊。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船舶紧急停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船舶在紧急情况下停泊距离长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船舶紧急停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释放船锚,利用船锚使船舶停泊;
[0008]在所述船锚释放完毕后,向水体内释放阻尼器,利用水体与阻尼器的阻力使所述船舶停泊;其中,所述阻尼器包括柔性阻尼片,所述柔性阻尼片通过上阻尼绳以及下阻尼绳与船舶固定连接,所述柔性阻尼片的下端设置有配重块,所述柔性阻尼片的上端设置有浮球;
[0009]释放所述阻尼器时,先同时释放所述下阻尼绳和所述柔性阻尼片,使所述柔性阻尼片的下端沉入水体液面以下,待所述下阻尼绳以及所述柔性阻尼片释放完毕后释放所述上阻尼绳,使所述柔性阻尼片距离船舶具有1米以上的距离;
[0010]所述上阻尼绳释放完毕后,所述柔性阻尼片位于水体内,并且,所述柔性阻尼片的下端在所述配重块的作用下沉入水体内,所述柔性阻尼片的上端在浮球的作用下漂浮于水体的液面上,在船舶的惯性作用下,所述柔性阻尼片被张开,利用所述柔性阻尼片与水体的阻力使船舶迅速停泊。
[0011]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在船舶的惯性下,所述柔性阻尼片被张开,包括船舶在惯性作用下继续向前位移,所述柔性阻尼片的下端被限定在水体以内,所述柔性阻尼片的上端利用浮球漂浮在水体液面上,所述柔性阻尼片相对于水体向前位移,在水体冲击作用下将所述柔性阻尼片张开;
[0012]其中,所述船舶上设置有限定所述柔性阻尼片下端位置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通过所述下阻尼绳限定所述柔性阻尼片下端的位置。
[0013]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机构,可以有效地对下阻尼绳的位置进行限定,使得上阻尼绳与下阻尼绳之间具有较大的距离,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柔性阻尼片折叠,使
得柔性阻尼片可以与更多的水体接触,进而使得柔性阻尼片在水体中可以获得更大的阻力,为船舶提供更大的停泊作用力。
[0014]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包括外杆和与所述外杆配合的内杆,所述内杆滑动设置于所述外杆,所述外杆固定于船舶上,所述下阻尼绳设置于所述内杆远离所述外杆的一端。
[0015]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伸缩杆,伸缩杆可以伸缩,从而使得柔性阻尼片收纳时,阻尼器可以占用更小的空间。
[0016]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内杆远离所述外杆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所述下阻尼绳位置的定位器,所述定位器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内杆上的滚轮和固定于所述内杆上的框架,所述框架与所述滚轮之间形成定位通道,所述下阻尼绳穿过所述定位通道。
[0017]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定位通道,下阻尼绳与溢轮不会脱离,从而使得下阻尼绳与滚轮可以保持有效的滚动摩擦,滚轮以及下阻尼绳不易磨损。
[0018]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滚轮设置有容纳所述下阻绳的环槽,所述下阻尼绳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环槽内。
[0019]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环槽,进一步使得下阻尼绳不易与滚轮脱离。
[0020]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框架上还设置有辅助轮,所述辅助轮上设置有环槽,所述滚轮与所述辅助轮之间形成所述定位通道。
[0021]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辅助轮,下阻尼绳分别与滚轮、辅助轮为滑动摩擦,下阻尼绳不易被磨损。
[0022]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限位机构为液压缸,所述外杆为缸体,所述内杆为由所述缸体驱动的活塞杆。
[0023]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液压缸可以提供较大的作用力,防止由于下阻尼绳拉紧后伸缩杆损坏,使得下阻尼绳的位置可以被有效地定位。
[0024]进一步改进的方案:船舶的尾端设置有释放所述下阻尼绳的释放器,所述释放器包括立架以及卷绕所述下阻尼绳的卷轴,所述卷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立架上。
[0025]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释放器,下阻绳不易打结,从而使得下阻尼绳释放或收纳时均可以迅速操作。
[0026]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释放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立架上将所述配重块推向远离船舶位置的助推器。
[0027]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助推器,助推器可以将配重块释放至远离船舶的位置,柔性阻尼片在水体中可以迅速被展开,从而阻尼器可以迅速使船舶停泊。
[0028]进一步改进的方案:船舶停泊完毕需要重新航行时,先拉收所述下阻尼绳,使所述配重块以及所述柔性阻尼片的下端离开水体,所述柔性阻尼片的下端离开水体后拉收所述上阻尼绳,使所述柔性阻尼片离开水体,所述柔性阻尼片离开水体后,拉收船锚。
[0029]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收纳柔性阻尼片时,先收纳柔性阻尼片的下端,使得柔性阻尼片在收纳时可以更少地捕获水体,从而减小了柔性阻尼片收纳时的阻力。
[003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1]船舶需要紧急停泊时,船锚被释放后,船锚沉入水底,向船舶提供停泊作用力。阻尼器被释放后,船舶在惯性作用下继续向前位移,此时,柔性阻尼片被张开,张开后的柔性
阻尼片前端与水体接触,柔性阻尼片被船舶拉动向前位移时,柔性阻尼片可以对船舶提供更大的阻力。
[0032]也就是说,柔性阻尼片被张开后,沿船舶前进方向柔性阻尼片具有较大的横截面面积,从而使得柔性阻片向前位移时具有更大的阻力,由于柔性阻尼片与船舶固定连接,因此,柔性阻尼片可以向船舶提供更大的停泊作用力,使船舶迅速停泊,缩短了船舶的停泊距离。
[0033]通过设置柔性阻尼片,船舶在停泊时具有更大的阻力,从而缩短了船舶的停泊距离。
附图说明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使用者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附图。
[0035]图1是一种船舶紧急停泊方法中柔性片张开后的示意图。
[0036]图2是限位机构第一方向的示意图。
[0037]图3是限位机构第二方向的示意图。
[0038]图4是限位机构第三方向的示意图。
[0039]图5是限位机构第四方向的示意图。
[0040]图中标号说明:
[0041]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舶紧急停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释放船锚,利用船锚使船舶停泊;在所述船锚释放完毕后,向水体内释放阻尼器,利用水体与阻尼器的阻力使所述船舶停泊;其中,所述阻尼器包括柔性阻尼片,所述柔性阻尼片通过上阻尼绳以及下阻尼绳与船舶固定连接,所述柔性阻尼片的下端设置有配重块,所述柔性阻尼片的上端设置有浮球;释放所述阻尼器时,先同时释放所述下阻尼绳和所述柔性阻尼片,使所述柔性阻尼片的下端沉入水体液面以下,待所述下阻尼绳以及所述柔性阻尼片释放完毕后释放所述上阻尼绳,使所述柔性阻尼片距离船舶具有1米以上的距离;所述上阻尼绳释放完毕后,所述柔性阻尼片位于水体内,并且,所述柔性阻尼片的下端在所述配重块的作用下沉入水体内,所述柔性阻尼片的上端在浮球的作用下漂浮于水体的液面上,在船舶的惯性作用下,所述柔性阻尼片被张开,利用所述柔性阻尼片与水体的阻力使船舶迅速停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紧急停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船舶的惯性下,所述柔性阻尼片被张开,包括船舶在惯性作用下继续向前位移,所述柔性阻尼片的下端被限定在水体以内,所述柔性阻尼片的上端利用浮球漂浮在水体液面上,所述柔性阻尼片相对于水体向前位移,在水体冲击作用下将所述柔性阻尼片张开;其中,所述船舶上设置有限定所述柔性阻尼片下端位置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通过所述下阻尼绳限定所述柔性阻尼片下端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船舶紧急停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包括外杆和与所述外杆配合的内杆,所述内杆滑动设置于所述外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晓眉周骏戴敏王世娇朱建华姚惠怡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