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可调的顶托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0515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角度可调的顶托结构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杆件;固定于杆件的顶部的底座,底座的顶部有部分向上突起以呈圆弧形;以及滑设于底座的顶面且供与模板固定的顶托,通过沿底座的顶面滑动顶托,以改变顶托与杆件的夹角,从而贴合于模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顶托无法适用于倾斜的模板的问题,通过调节顶托的角度,使得顶托能够与模板相适配,从而提升对模板的支撑效果,保证模板的整体稳定性,提升施工质量。升施工质量。升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角度可调的顶托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指一种角度可调的顶托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建设高层楼房的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楼梯是必不可少的楼内竖向通行构造,楼梯踏步板的支撑,包括斜楼板的模板支设一直是施工中的难点,目前常规支设方案主要是通过竖向支架上插入常规顶托,顶托上铺设木方或钢管,但由于顶托的角度不能调节,使得倾斜的斜板模板与模架的接触有限,无法保证将模板全部荷载传递于模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角度可调的顶托结构,解决了顶托无法适用于倾斜的模板的问题,通过调节顶托的角度,使得顶托能够与模板相适配,从而提升对模板的支撑效果,保证模板的整体稳定性,提升施工质量。
[0004]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角度可调的顶托结构,包括:
[0006]杆件;
[0007]固定于杆件的顶部的底座,底座的顶部有部分向上突起以呈圆弧形;以及
[0008]滑设于底座的顶面且供与模板固定的顶托,通过沿底座的顶面滑动顶托,以改变顶托与杆件的夹角,从而贴合于模板。
[0009]本专利技术角度可调的顶托结构,通过沿着底座顶部的圆弧形的顶面滑动顶托,以改变顶托与杆件的夹角,从而使得顶托能够贴合于模板,即顶托与模板的倾斜度相匹配,解决了顶托无法适用于倾斜的模板的问题,通过调节顶托的角度,使得顶托能够与模板相适配,从而提升对模板的支撑效果,保证模板的整体稳定性,提升施工质量。
[0010]本专利技术角度可调的顶托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开设于底座的顶部且呈弧形的条形孔、固定于顶托的底部且穿设于条形孔的丝杆以及螺合于丝杆的固定螺母;
[0011]通过丝杆沿条形孔来回移动,以带动顶托沿底座的顶部滑动,进而旋拧紧固螺母,以使得紧固螺母抵住底座,从而固定顶托。
[0012]本专利技术角度可调的顶托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固定于底座的齿轮以及转动连接于顶托且与齿轮啮合的蜗轮;
[0013]通过转动蜗轮,以带动顶托沿底座的顶部滑动,从而改变顶托与杆件的夹角。
[0014]本专利技术角度可调的顶托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转动连接于顶托的旋转轴,蜗轮固定套设于旋转轴。
[0015]本专利技术角度可调的顶托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旋转轴的一端凸伸出顶托的侧部,旋转轴的凸伸端固定套设有手轮。
[0016]本专利技术角度可调的顶托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旋转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顶托。
[0017]本专利技术角度可调的顶托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划刻于底座的侧部且沿底座的弧形的顶面设置的刻度尺以及对应刻度尺且设置于顶托的侧部的指针。
[0018]本专利技术角度可调的顶托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杆件包括固定于底座的底部的螺杆以及螺合于螺杆的调节螺母。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角度可调的顶托结构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0]提供顶托结构,将杆件固定于模板的下方;
[0021]沿底座的顶面滑动顶托,以改变顶托与杆件的夹角,从而贴合于模板。
[0022]本专利技术角度可调的顶托结构的使用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开设于底座的顶部且呈弧形的条形孔、固定于顶托的底部且穿设于条形孔的丝杆以及螺合于丝杆的固定螺母;
[0023]通过丝杆沿条形孔来回移动,以带动顶托沿底座的顶部滑动,进而旋拧紧固螺母,以使得紧固螺母抵住底座,从而固定顶托。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角度可调的顶托结构的主视图。
[0025]图2为图1中1

1方向的剖视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角度可调的顶托结构的侧视图。
[0027]图4为图3中2

2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9]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角度可调的顶托结构及其使用方法,通过沿着底座顶部的圆弧形的顶面滑动顶托,以改变顶托与杆件的夹角,从而使得顶托能够贴合于模板,即顶托与模板的倾斜度相匹配,解决了顶托无法适用于倾斜的模板的问题,通过调节顶托的角度,使得顶托能够与模板相适配,从而提升对模板的支撑效果,保证模板的整体稳定性,提升施工质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角度可调的顶托结构进行说明。
[0030]参阅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角度可调的顶托结构的主视图。下面结合图1,对本专利技术角度可调的顶托结构进行说明。
[0031]如图1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角度可调的顶托结构,包括:
[0032]杆件;
[0033]固定于杆件的顶部的底座12,底座12的顶部有部分向上突起以呈圆弧形;以及
[0034]滑设于底座12的顶面且供与模板固定的顶托13,通过沿底座12的顶面滑动顶托13,以改变顶托13与杆件的夹角,从而贴合于模板。
[0035]具体的,还包括划刻于底座12的侧部且沿底座12的弧形的顶面设置的刻度尺123以及对应刻度尺123且设置于顶托13的侧部的指针133。
[0036]进一步的,杆件包括固定于底座12的底部的螺杆11以及螺合于螺杆11的调节螺母111。
[003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还包括开设于底座12的顶部且呈弧形的条形孔121、固定于顶托13的底部且穿设于条形孔121的丝杆131以及螺合于丝杆131的固定螺母
1311;
[0038]通过丝杆131沿条形孔121来回移动,以带动顶托13沿底座12的顶部滑动,进而旋拧紧固螺母1311,以使得紧固螺母1311抵住底座12,从而固定顶托13。
[0039]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于底座12的齿轮122以及转动连接于顶托13且与齿轮122啮合的蜗轮1321;
[0040]通过转动蜗轮1321,以带动顶托13沿底座12的顶部滑动,从而改变顶托13与杆件的夹角。
[0041]具体的,还包括转动连接于顶托13的旋转轴132,蜗轮1321固定套设于旋转轴132。
[0042]较佳地,旋转轴132的一端凸伸出顶托13的侧部,旋转轴132的凸伸端固定套设有手轮1322。
[0043]又佳地,旋转轴13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顶托13。
[0044]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0045]将螺杆11螺合于模板下方的支撑杆中,进而旋拧调节螺母111,使得调节螺母111抵住支撑杆的顶部,从而固定螺杆11;
[0046]转动手轮1322,以带动旋转轴132转动,且蜗轮1321与齿轮122啮合,以带动顶托13沿底座12的顶面转动,此时丝杆131沿条形孔121移动,施工人员可通过指针133和刻度尺123观察顶托13转动的角度;
[0047]当转动设定角度后,可以旋拧固定螺母1311,使得固定螺母1311抵住底座12的底部,从而固定丝杆131的位置,防止顶托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角度可调的顶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件;固定于所述杆件的顶部的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有部分向上凸起以呈圆弧形;以及滑设于所述底座的顶面且供与模板固定的顶托,通过沿所述底座的顶面滑动所述顶托,以改变所述顶托与所述杆件的夹角,从而贴合于所述模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可调的顶托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设于所述底座的顶部且呈弧形的条形孔、固定于所述顶托的底部且穿设于所述条形孔的丝杆以及螺合于所述丝杆的固定螺母;通过所述丝杆沿所述条形孔来回移动,以带动所述顶托沿所述底座的顶部滑动,进而旋拧所述紧固螺母,以使得所述紧固螺母抵住所述底座,从而固定所述顶托。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可调的顶托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底座的齿轮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顶托且与所述齿轮啮合的蜗轮;通过转动所述蜗轮,以带动所述顶托沿所述底座的顶部滑动,从而改变所述顶托与所述杆件的夹角。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角度可调的顶托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顶托的旋转轴,所述蜗轮固定套设于所述旋转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角度可调的顶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的一端凸伸出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全顺史育兵张志威刘川李洋洪子豪刘倩代东东赵子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天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