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静液作动器用永磁同步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0464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静液作动器用永磁同步电机,通过对电机外壳、铁芯、电机转子、电机后盖以及旋变的结构和安装进行限定,并对电机绕组、旋变绕组的绕制起始位置、绕制方向进行明确规定,使得旋变按照限位结构安装到电机之后,实现了旋变零位的一致,消除了旋变零位标定的工序,解决了电静液作动器用永磁同步电机旋变标定难的问题,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并能消除旋变定子在圆周方向的联结松动的隐患。除旋变定子在圆周方向的联结松动的隐患。除旋变定子在圆周方向的联结松动的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静液作动器用永磁同步电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永磁同步电机的旋变零位标定
,具体涉及一种电静液作动器用永磁同步电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静液作动器用永磁同步电机均采用先将旋变安装到电机上,然后进行旋变零位标定的方法,保证电机的旋变零位一致。
[0003]该过程较为繁琐,并且旋变安装缺少周向限定,在航空领域要求较为严格的高低温、振动等环境下有导致旋变周向偏移的隐患,此时旋变无法真实反馈电机转子位置,将引发电机控制失效的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静液作动器用永磁同步电机,解决现有电机必须进行旋变零位标定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静液作动器用永磁同步电机,包括:电机外壳1、铁芯绕组2、电机定子限位销3、电机转子4、旋变转子限位销5、旋变转子6、旋变定子限位销7、旋变定子8、电机后盖9;其中,
[0006]所述电机外壳1的内圆上开有铁芯限位槽10,所述铁芯限位槽10与所述电机外壳1的中心线的角度公差的绝对值不超过第一数值;所述铁芯绕组2的外圆上开有外壳限位槽11,所述外壳限位槽11对应的铁芯绕组2的内圆上的叠片槽为铁芯绕组2的绕组绕制的起始位置;所述铁芯绕组2的绕组绕制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电机定子限位销3卡设在铁芯限位槽10和外壳限位槽11之间;
[0007]所述电机转子4的套设有旋变转子6的一端开设有旋变转子限位槽13,旋变转子限位槽13与所述电机转子4上的磁钢12的磁钢安装中心线的角度公差的绝对值不超过第二数值;旋变转子6上开有电机转子限位槽14,电机转子限位槽14与旋变转子6的凸极位置的中心线的角度公差的绝对值不超过第三数值;所述旋变转子限位销5卡设在旋变转子限位槽13和电机转子限位槽14之间;所述电机转子4上的磁钢12按照预设安装极性安装;
[0008]所述旋变定子8的外圆上开设有后盖限位槽15,所述后盖限位槽15对应的位于所述旋变定子8的内圆的叠片槽为旋变定子8的绕组绕制的起始位置,旋变定子8的绕组绕制的方向为第二方向;电机后盖9上开有旋变定子限位槽16,旋变定子限位槽16与电机后盖9的中心线的角度公差的绝对值不超过第四数值;旋变定子限位销7卡设在后盖限位槽15和旋变定子限位槽16之间。
[0009]可选的,电机外壳1的内圆面与铁芯绕组2的外圆面间隙配合。
[0010]可选的,第一数值为10分。
[0011]可选的,第二数值为15分。
[0012]可选的,第三数值为20分。
[0013]可选的,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
[0014]可选的,第二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
[0015]可选的,第四数值为15分。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静液作动器用永磁同步电机,通过对电机外壳、铁芯、电机转子、电机后盖以及旋变的结构和安装进行限定,并对电机绕组、旋变绕组的绕制起始位置、绕制方向进行明确规定,使得旋变按照限位结构安装到电机之后,实现了旋变零位的一致,消除了旋变零位标定的工序,解决了电静液作动器用永磁同步电机旋变标定难的问题,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并能消除旋变定子在圆周方向的联结松动的隐患。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静液作动器用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机定子限位销的安装示意图;
[0019]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旋变转子限位销的安装示意图;
[0020]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旋变定子限位销的安装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
电机外壳、2

铁芯绕组、3

电机定子限位销、4

电机转子、5

旋变转子限位销、6

旋变转子、7

旋变定子限位销、8

旋变定子、9

电机后盖、10

铁芯限位槽、11

外壳限位槽、12

磁钢、13

旋变转子限位槽、14

电机转子限位槽、15

后盖限位槽、16

旋变定子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静液作动器用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进行解释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静液作动器用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图,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静液作动器用永磁同步电机结构,包括:电机外壳1、铁芯绕组2、电机定子限位销3、电机转子4、旋变转子限位销5、旋变转子6、旋变定子限位销7、旋变定子8、电机后盖9。
[0025]电机外壳1的内圆面与铁芯绕组2的外圆面间隙配合,电机外壳1内圆上开有角向关系明确的铁芯限位槽10、铁芯绕组2外圆上开有与电机绕组绕制的起始位置、绕制方向关联的外壳限位槽11,电机外壳1与铁芯绕组2依靠铁芯限位槽10、外壳限位槽11、电机定子限位销3以及间隙配合的圆面实现机械限位。
[0026]示例性的,铁芯限位槽10和外壳限位槽11可以选择为矩形或圆形,宽度及深度一般选取为1.5~5mm。
[0027]电机转子4上装有规定极性的磁钢12以及与磁钢12的极性角向关系明确的旋变转子限位槽13;旋变转子6上开有与转子极性关联的电机转子限位槽14;旋变转子6通过旋变转子限位销5安装于电机转子4;旋变转子6与电机转子4依靠旋变转子限位槽13、电机转子限位槽14、旋变转子限位销5以及间隙配合的圆面机械限位,实现了与电机磁钢相对角向关系的固定联结。
[0028]旋变定子8上绕制有旋变绕组;旋变定子8上开有与旋变绕组绕制的起始位置、绕制方向关联的后盖限位槽15,旋变定子8外圆装配于电机后盖9的内圆,电机后盖9上开有旋变定子限位槽16,电机后盖9与旋变定子8通过后盖限位槽15、旋变定子限位槽16、旋变定子
限位销7以及间隙配合的圆面实现机械限位。
[0029]电机后盖9与电机外壳1采用机械紧固联结。
[0030]铁芯绕组2、旋变定子8分别通过电机外壳1上的铁芯限位槽10、电机定子限位销3以及旋变定子限位槽16、旋变定子限位销7实现了相对角向关系的固定联结。
[0031]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永磁同步电机结构,使得所有采用该结构的永磁同步电机,由于电机和旋变的定子、转子均为固定的相对角向关系,能够实现两个永磁同步电机旋变零位无须标定的目的。
[0032]在某一具体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静液作动器用永磁同步电机的加工,包括:
[0033]1.电静液作动器用永磁同步电机外壳一般选取铝合金或钛合金材料,在电机外壳的内圆采用电火花的加工方式加工有铁芯限位槽。铁芯限位槽加工过程以外壳的中心线为基准,公差值不超过
±
10分(角度)。
[0034]2.铁芯绕组中的铁芯采用冲片叠压完成后,采用线切割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静液作动器用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外壳(1)、铁芯绕组(2)、电机定子限位销(3)、电机转子(4)、旋变转子限位销(5)、旋变转子(6)、旋变定子限位销(7)、旋变定子(8)、电机后盖(9);其中,所述电机外壳(1)的内圆上开有铁芯限位槽(10),所述铁芯限位槽(10)与所述电机外壳(1)的中心线的角度公差的绝对值不超过第一数值;所述铁芯绕组(2)的外圆上开有外壳限位槽(11),所述外壳限位槽(11)对应的铁芯绕组(2)的内圆上的叠片槽为铁芯绕组(2)的绕组绕制的起始位置;所述铁芯绕组(2)的绕组绕制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电机定子限位销(3)卡设在铁芯限位槽(10)和外壳限位槽(11)之间;所述电机转子(4)套设有旋变转子(6)的一端开设有旋变转子限位槽(13),旋变转子限位槽(13)与所述电机转子(4)上的磁钢(12)的磁钢安装中心线的角度公差的绝对值不超过第二数值;旋变转子(6)上开有电机转子限位槽(14),电机转子限位槽(14)与旋变转子(6)的凸极位置的中心线的角度公差的绝对值不超过第三数值;所述旋变转子限位销(5)卡设在旋变转子限位槽(13)和电机转子限位槽(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东东王东辉周育茹周蕾酒晨霄闫波杨维苟莉成明秋红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