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友奎专利>正文

一种高温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0459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温换热器,包括蓄热组件、换向组件以及驱动机构;蓄热组件包括多个蓄热单元,蓄热单元用于对输入的气体进行升温或冷却,换向组件通过转动使输入的气体进入不同的蓄热单元进行升温或冷却,驱动机构用于提供转矩使换向组件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高温换热器,允许热/冷路之间有较大的压差,全面满足高温回热燃烧的要求,能与各种炉型适配,拓宽高温回热的应用场景。拓宽高温回热的应用场景。拓宽高温回热的应用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温换热器


[0001]本技术属于热交换
,具体涉及一种高温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是一种实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物体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目前使用的换热器按照传热机理,分为传导式换热器的和蓄热式换热器。传导式换热器用导热材料分隔冷/热气流,热能透过导热材料由高温侧传向低温侧。蓄热式换热器使用陶瓷(例如氧化铝)颗粒填充在承载容器之中作为蓄热换热介质,冷/热气体从填料穿过进行吸热或者放热。
[0003]蓄热式换热器按照换向方式又分为转鼓式换热器和转阀式换热器。转鼓式换热器外接气路段静止,蓄热材料填充在旋动的转鼓中,部分材料处于正向气路吸收热能,部分材料处于逆向气路释放热能。转鼓式换热器的燃烧过程稳定,但设备转动惯量大,静/动机件之间有较大的摩擦和较大泄漏。
[0004]转阀式换热器的外接气路段静止,蓄热材料也静止,蓄热材料分两套容器填充,其中一套工作于吸热状态,另一套工作于放热状态,气流换向用转阀旋动的方式实现。转阀式换热器设备转动惯量小,但受制于材料的耐热和形变,转阀只装在低温侧,高温侧气流方向反复变动,严重影响燃烧过程的稳定。
[0005]综上所述,当前的换热器未能全面满足高温回热燃烧的要求,因此亟需一种新的高温换热器,全面满足高温回热燃烧的要求,允许热 /冷气路之间存在较大压差,保证静动电机之间摩擦低、泄漏低的要求,保证对外输出的高温气流方向恒定,能与各种炉型适配,拓宽高温回热的应用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高温换热器,允许热/冷路之间有较大的压差,全面满足高温回热燃烧的要求,能与各种炉型适配,拓宽高温回热的应用场景。
[0007]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温换热器,包括蓄热组件、换向组件以及驱动机构;蓄热组件包括蓄热单元;蓄热单元包括容器,容器内填充有换热介质,容器内还设有热风管路,热风管路的下端口位于容器的内底部,热风管道的上端口延伸至容器的外顶部;容器的上部还设有冷风管路;换向组件包括转阀和基座,基座位于蓄热组件的顶部,基座开设有冷风通道与热风通道;转阀位于基座顶部,转阀设有内圈气道和外圈气道,内圈气道设有多个内圈气口,外圈气道开设有多个外圈气口;驱动机构与转阀连接,驱动结构用于带动转阀转动一定角度,使冷风通道能够通过不同的内圈气口与冷风管路连通,热风通道能够通过不同的外圈气口与热风管路连通。
[0008]进一步,蓄热组件包括4个蓄热单元,4个蓄热单元分为两组,每组蓄热单元的冷风
管路的管路口连通合并为一个管路口。
[0009]进一步,转阀设有2个内圈气道和2个外圈气道,内圈气口包括1个内圈出气口和1个内圈进气口,外圈气口包括2个外圈出气口和 2个外圈进气口;冷风通道能够通过内圈出气口/内圈进气口与冷风管路连通,热风通道能够通过外圈进气口/外圈出气口与热风管路连通。
[0010]进一步,冷风通道包括2个内圈直管和2个内圈弯管,热风通道包括4个外圈直管和4个外圈弯管;内圈直管的下端与冷风管路连通,内圈直管的上端通过内圈气道与内圈弯管连通;外圈直管的下端与热风管路连通,外圈直管的上端通过外圈气道与外圈弯管连通。
[0011]进一步,驱动机构包括装机底盘和动力组件;装机底盘位于转阀上方,并与基座通过立柱固定连接;动力组件安装在装机底盘上,动力组件用于带动转阀旋动。
[0012]进一步,动力组件还包括主轴和动力部,主轴的一端与转阀的中心处连接,主轴的另一端与动力部的输出轴连接,动力部用于提供转矩。
[0013]进一步,驱动机构还包括压紧组件,压紧组件与主轴连接,压紧组件用于通过主轴向转阀施加向下的压紧力。
[0014]进一步,压力组件包括电动推杆、压紧推板和压紧推环,压力推环位于装机底盘上方,压紧推板位于装机底盘下方,压力推环位于压紧推板下方,电动推杆能够通过压紧推板和压紧推环施加向下的推力。
[0015]进一步,冷风管路的流通横截面积小于热风管路的流通横截面积。
[0016]进一步,动力部为步进电机。
[0017]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在于:当需要对高温气体进行热回收时,驱动结构带动转阀转动一定角度,使热风通道对应输入的外圈气口,高温气体被吸入,通过外圈气道和热风管路达到达蓄热单元的容器底部,由于高温气体相较于常温气体的比重小,高温气体往上移动将温度传达至换热介质,当冷却后的气体到达容器顶部时,通过冷风管路排出,冷风管路通过输出的内圈气口与冷风通道连接,将冷却后的气体排出;
[0018]当需要对常温气体进行加热时,驱动机构带动转阀转动一定角度,使冷风通道对应输入的内圈气口,常温气体被吸入,通过内圈气道和冷风管路到达虚热单元的容器顶部,由于常温空气相较于高温气体的比重大,常温气体往下移吸取换热介质的热量,当加热后的气体到达容器底部时,通过热风管路排出,热风管路通过输出的外圈气口与热风通道连接,将加热后的气体排出。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中的高温换热器不管是高温回收状态还是加热状态,高温侧气流和低温侧气流都是横向的,冷/热气路的气温不存在反复变动,同时允许冷/热气路之间有较大的温差,使高温换热炉能全面满足高温回热燃烧的要求;并且本方案通过驱动机构带动转阀转动一定角度,转阀的转动惯量小,降低静动机件之间的摩擦和泄漏,提高了高温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和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一种高温换热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一种高温换热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结构蓄热单元的正视半剖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结构蓄热单元的俯视半剖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结构蓄热组件的正视半剖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技术结构蓄热组件的俯视半剖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本技术结构换向组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8是本技术结构换向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9是本技术结构基座的正视半剖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是本技术结构基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11是本技术结构转阀的正视半剖结构示意图;
[0031]图12是本技术结构转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13是本技术结构驱动组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14是本技术结构驱动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15是本技术一种高温换热器的第一种工作状态时的气流流动示意图;
[0035]图16是本技术一种高温换热器的第二种工作状态时的气流流动示意图;
[0036]图17是本技术结构基座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3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热组件(1)、换向组件以及驱动机构(4);蓄热组件(1)包括蓄热单元;蓄热单元包括容器(101),容器(101)内填充有换热介质(102),容器(101)内还设有热风管路(105),热风管路(105)的下端口位于容器(101)的内底部,热风管路(105)的上端口延伸至容器(101)的外顶部;容器(101)的上部还设有冷风管路(104);换向组件包括转阀(3)和基座(2),基座(2)位于蓄热组件的顶部,基座(2)开设有冷风通道与热风通道;转阀(3)位于基座(2)顶部,转阀(3)设有内圈气道(304)和外圈气道(305),内圈气道(304)设有多个内圈气口,外圈气道(305)开设有多个外圈气口;驱动机构(4)与转阀(3)连接,驱动机构(4)用于带动转阀(3)转动一定角度,使冷风通道能够通过不同的内圈气口与冷风管路(104)连通,热风通道能够通过不同的外圈气口与热风管路(105)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蓄热组件(1)包括4个蓄热单元,4个蓄热单元分为两组,每组蓄热单元的冷风管路(104)的管路口连通合并为一个管路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温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转阀(3)设有2个内圈气道(304)和2个外圈气道(305),内圈气口包括1个内圈出气口和1个内圈进气口,外圈气口包括2个外圈出气口和2个外圈进气口;冷风通道能够通过内圈出气口/内圈进气口与冷风管路(104)连通,热风通道能够通过外圈进气口/外圈出气口与热风管路(105)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温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冷风通道包括2个内圈直管(204)和2个内圈弯管(207),热风通道包括4个外圈直管(2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文吴友奎陈晓亮
申请(专利权)人:吴友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