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生物栖息地兼具消浪的生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50251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1 1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供生物栖息地兼具消浪的生态系统。适用于海岸生态修复及消浪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供生物栖息地兼具消浪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在海岸带上从陆地侧向海洋侧依次设置的消浪设施、植被带、鸟类栖息设施、牡蛎礁和生态潜堤;所述牡蛎礁设置于潮间带上;所述生态潜堤堤顶位于水面以下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供生物栖息地兼具消浪的生态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提供生物栖息地兼具消浪的生态系统。适用于海岸生态修复及消浪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海堤侧重于发挥其防洪、防浪、防侵蚀、防变形等基本作用,大多采用刚性设计,以钢筋混凝土为挡浪墙,以碎石为堤心填料、以混凝土搅拌桩或旋喷桩为止水帷幕,但同时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滨海湿地丧失、生物多样性降低、消纳潮功能减弱、水质净化能力减弱等,对海岸带周边的环境影响较大。
[0003]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沿海海堤的功能需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传统硬质海提只能解决海岸带防洪防浪问题,无法同时满足提高生物多样性、抵御海浪侵蚀以及营造滨海景观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提供生物栖息地兼具消浪的生态系统。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供生物栖息地兼具消浪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在海岸带上从陆地侧向海洋侧依次设置的消浪设施、植被带、鸟类栖息设施、牡蛎礁和生态潜堤;
[0006]所述牡蛎礁设置于潮间带上;所述生态潜堤堤顶位于水面以下1

2m,该生态潜堤表面设有若干种植沟槽,种植沟槽填充有经可降解纤维绳网固定的植物生长载体,植物生长载体内存放有海草籽种。
[0007]所述消浪设施具有若干叠放于海堤迎水侧的环保预制块。
[0008]所述植被带种植有红树林、芦苇和/或柽柳。
[0009]所述鸟类栖息设施具有若干固定于海岸带上的栖息木桩,栖息木桩呈不同高度交错布置。。
[0010]所述栖息木桩上设置有人造鸟窝。
[0011]所述生态潜堤采用建筑垃圾、牡蛎壳、生态砖或生态混凝土建造而成。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海岸带上设置消浪设施、植被带、鸟类栖息设施、牡蛎礁和生态潜堤等,营造了从初级生产者到高营养层(鸟类)的完整食物链,能有效提高滨海地带的生物多样性20%

30%,并且与栖息生境构成滨海景观,给当地带来旅游观赏价值,同时多级消浪设施可以有效减轻海浪对于海岸带的冲击,减少岸线侵蚀。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本实施例为一种提供生物栖息地兼具消浪的生态系统,在海岸带上从陆地侧向海洋侧依次设置有消浪设施、植被带、鸟类栖息设施、牡蛎礁和生态潜堤等。
[0015]本例中消浪设施具有若干叠放于海堤迎水侧的环保预制块,环保预制块呈斜坡式堆叠布置,采用扭转“王”字等兼具消浪和艺术美观效果的结构形式,制备材料采用生态混凝土、建筑废料等新型环保材料,作为最后一道消浪屏障,有力保障海岸线安全。
[0016]本实施例中植被带布置于近岸滩涂盐沼地处,种植红树林(可配置芦苇和/或柽柳),红树林生长前期消浪能力较弱,主要依靠前置消浪设施,待生长成型后,可利用其发达的根茎叶抵消波浪,红树林种植密度需结合当地土壤土质状况综合考虑。植被带的设置还可以改善海岸带的水气循环,保持水土。
[0017]本实施例中鸟类栖息设施具有若干固定于海岸带上的栖息木桩,栖息木桩采用高出常水位30cm和50cm两种高度的木桩交错布置,可供滨海鸟类休憩,同时与其构成出独特的滨海景观。栖息木桩使用建筑拆除后的老松木横梁等材料制成,松木木桩涂刷有防腐层,木桩外使用卡箍固定一层防水布,既可以防水,又可以美化景观。
[0018]本例中牡蛎礁设置于生态潜堤和栖息木桩之间的潮间带,间隔一定距离分散布置,起到二级消浪作用,同时还具有稳定底质物、净化水质、为蟹类和螺类提供庇护场所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此外,也可以作为在栖息木桩休憩的滨海鸟类的食物来源。
[0019]本实施例中生态潜堤为斜坡式单潜堤,斜面坡度为1:2.5,斜坡段表面为菱形槽式结构,菱形槽式结构的每个槽均可作为种植沟槽,种植沟槽内都有使用可降解植物纤维绳网固定的植物生长载体,其内放有一定数量的海草籽种,使海草籽种免于滨海生物的觅食,保证成活率;籽种的埋藏深度在2

5cm,有利于海草在水下进行光合作用,缩短生长周期。
[0020]本例中生态潜堤堤顶位于水面以下1

2m,能有效地破碎海浪,并且避免小型船只搁浅。海草床生长成型后覆盖在潜堤表面,既能够净化近岸海水水质,又有一定的消浪作用,还可以作为鱼类等生物的栖息地,聚集的鱼类可以为栖息木桩休憩的鸟类提供觅食条件,有效提高生境复杂度。生态潜堤采用建筑垃圾、牡蛎壳、生态砖以及生态混凝土等材料建造。
[0021]本实施例综合利用潜堤、植物、牡蛎礁、木桩和海堤,构成五级消浪设施,帮助海岸带有效地抵御海浪侵蚀;营造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栖息生境,形成简单的食物链,解决了传统护岸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的问题,提高了滨海地带的生物多样性;改变传统的硬质海岸冰冷的感官效果,营造出海岸带水陆过渡段独特的艺术景观;同时兼顾抵御海浪侵蚀、构建生态系统、打造海岸带景观,提高了海岸带的社会生态价值。
[0022]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而非对本技术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供生物栖息地兼具消浪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在海岸带上从陆地侧向海洋侧依次设置的消浪设施、植被带、鸟类栖息设施、牡蛎礁和生态潜堤;所述牡蛎礁设置于潮间带上;所述生态潜堤堤顶位于水面以下1

2m,该生态潜堤表面设有若干种植沟槽,种植沟槽填充有经可降解纤维绳网固定的植物生长载体,植物生长载体内存放有海草籽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供生物栖息地兼具消浪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浪设施具有若干叠放于海堤迎水侧的环保预制块。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思远吴苇杰傅菁菁盛晟魏艺瑄顾晨徐建强郦建锋李智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